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汤新  龙雷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4):186-188
介绍了一种以STR912FW44为核心的电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电路主要包括以太网接口电路、电力参数采样电路、身份识别电路、通断电控制电路、液晶电路、按键输入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实时时钟电路以及其他控制电路组成,并实现了判断恶性负载的要求。该设计最终实现将嵌入式电量计量装置接入以太网,实现了电量监控、管理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套基于海底观测网络接驳盒的电能管理系统,实现对海底接驳盒的电能分配和管理,可以控制外接负载的电能供给,能够对各路电压、电流,控制腔、高压电源腔的温度和漏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异常处理,并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基站上位机,实现了基站上位机对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灵活、可靠、响应快,为海底观测网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PLC的船舶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闯  吴志良 《船电技术》2009,29(2):31-34
监控系统以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S7-300为核心,实现发电机组与电能分配的管理功能,上位机以MCGS组态监控软件为平台,通过相对容易的组态编程工作,较好地实现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工作状态监控的功能。通过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可以直接控制发电机组的起停、加减速,并能为发电机提供常规保护和故障报警。系统以两套机组为例,可以完成发电机组的自动并联运行、有功功率的自动分配、自动起动、自动解列等一系列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力系统的监控在电能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监控平台采用的仍然是主从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在上位机安装一个单独的监控软件,在开发、部署、维护、更新等方面相对繁琐。基于AJAX技术的电力监控系统突破了这种传统的监控数据的显示方式,采用的B/S改进模式使得用户仅需要一个通用浏览器即可实现数据的监控,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同时,监控也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实现系统及设备的远程诊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港口吞吐能力的增长和港口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黄骅港用电负荷越来越大,用电设备越来越多,电能计量点不断增加。原来的作业班组生产效率统计方法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作业班组的考核对电能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与燕山大学合作开发了电能监控与考核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的实时性、精确性和效率,采用先进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实现数据采集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并提供考核评价、查询输出等功能,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136-139
随着现代舰船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在舰船领域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为更好实现对舰船电能的配置和使用,设计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SOPC)的舰船电能管理系统。系统采用FPGA作为下位机的控制芯片,通过对舰船用电设备用电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RS-232串口通信方式,实现舰船电能系统的实时性监控,并对用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解决。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可为舰船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码头场地高杆灯开发了无线通讯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可按生产实际情况对照明实行分组控制,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节约了大量电能。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舰船电站监控系统,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改进分布式网络测控技术设计舰船电站监控系统。舰船电站监控系统硬件设计包括电能计量芯片选择、电参数采集电路设计与通信接口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与舰船电站测控模块。通过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于改进分布式网络测控技术的舰船电站监控系统的运行。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舰船电站监控系统相比较,设计的舰船电站监控系统极大地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充分说明设计的基于改进分布式网络测控技术的舰船电站控制系统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力推进系统共用一个船舶电网,具有节能环保的独特优势,又能有效减少动力系统对船舶空间的占用。与此同时,全电推系统和大功耗高科技设备的配备对电能质量安全和能量管理带来了更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CCS最新标准规范对智能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监控的一般性要求,并基于此设计了满足溢油回收船实际需求的船舶能效实时在线综合监控系统(EOM),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流程、监控方法和界面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为控制级、操作级、管理级三级体系结构的分布式船舶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由控制级微机实现分布式监控,操作级微机实现集中监控,管理级微机实现集中管理,整个系统由实时控制网络联网,并在操作级与管理级微机上采用了多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芬  徐务农 《船电技术》2011,31(9):17-19
针对异步电机轻载时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降压节能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通过晶闸管调压来调节功率因数的大小,从而实现电动机节能目的控制系统。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电机在轻载和变负载情况下,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勇 《江苏船舶》1999,16(1):12-16
通过对R942型液压挖掘机上船、柴油机下机舱后,1.2m~3全液压抓斗式挖泥船之机械配套与液压系统设计分析,阐明了该类工程船舶的液压系统与机械配套在动力装置设计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内河工程船舶锚泊定位和锚绞车设计的一种新构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讲述了客滚船的自动化设计,着重介绍主推进装置、电站管理、机舱辅助设备及其他设备的控制、监测和报警。  相似文献   

14.
为改变我国造船完工量不断攀升,而船舶配套本土化率下降的现实状况,国防科工委提出了造船、配套协调发展战略规划。船舶辅机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船舶配套设备。本文在分析船舶辅机共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甲板机械、船舶电站、船舶调距桨装置、船用阀门遥控系统、船舶减摇系统等辅机设备的市场情况、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以及为缩小差距所需开展的技术工作,并提出了加速我国船舶辅机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媛媛 《船舶》2015,(2):94-100
简述了3 200 t风电安装船的总体布置及主要功能,针对柴油机驱动的全回转舵桨的动力推进装置、自动化的电站系统、风电机组DP1(动力定位)安装定位系统、风电机组的浮式运输系统和船舶座底配套高压冲洗水系统方案进行介绍与分析,从而描绘出该船在机电系统设计方面的特点与亮点。  相似文献   

16.
船舶动力机械系统一旦出现故障直接威胁船舶安全,但是船舶服役后难以增加设备完善动力机械运行状态的监测。为此,提出了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内涵,在常规船舶设计建造阶段考虑动力机械系统的可监测性,从而构建出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在船舶动力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工程应用框架。以远洋救助船动力机械系统为例,分析了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在船舶动力机械系统中的工程化实施增强了其可监测性,大大提高了自身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能力水平,并且为船舶动力机械创新设计和机械系统的可再制造提供了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蒙  王少梅  肖峰 《船海工程》2007,36(2):69-73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机械设计技术,分析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虚拟环境的模型,利用三维离散事件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仿真模型,为生产管理者提供视觉上的决策支持,利用其核心机制——任务序列驱动设备模型,实现装卸作业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8.
蔡晔敏  周亚兰  朱蕊 《上海造船》2011,(1):65-67,71
当前船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船舶机电设备与航海仪器的综合监视、控制和管理,即实现数字化船舶监控。文章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船舶上应用的现状,分析了船舶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理念对船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two-stag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he machinery system selection problem.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otal cost, while aggregated power requirement and emission regulations are constraining the problem. Future fuel prices are considered to be uncertain. From a set of alternatives, the machinery configuration providing the lowest total cost is found. Also design flexibility in terms of future reconfiguration possibiliti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machinery selection for a 2000 TEU container vessel is used as an illustrative case. Five initial machinery concepts are considered: diesel machinery, diesel machinery with a scrubber system, dual fuel (DF) machinery, pure gas engines, and a DF ready machinery. There is also a set of reconfiguration possibilities available for each alternative. From solving the case study, DF machinery is found optimal, while pure gas machinery is close to equally good. By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deterministic fuel prices, the value of flexibility is not properly accounted for, resulting in an unreasonably high total cost for the flexible machinery alternatives. This demonstrates the need for a decision support approach that explicitly handles future uncertainty, as the two-stage stochastic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oes.  相似文献   

20.
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须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多功能的港口发展。阐述了港口信息化要解决的三个层面的因素。介绍了无线数据网络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由此该码头实现了对集装箱运输的实时全程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