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监控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状态及故障信息,并且对地铁参数进行设定,给司机及维护人员提供安全操作提示,介绍了地铁项目列车显示单元的程序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从显示屏系统介绍,程序设计,界面实现,数据通讯以及故障诊断部分做详细描述,经多次调试及试验表明,该显示屏软件程序在列车上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给司机和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显示屏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列车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显示屏是内燃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内燃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介绍了显示屏软硬件配置及应用开发环境,设计了显示屏软件架构,分别从显示功能、故障诊断功能、设定功能和辅助功能等方面对应用软件进行了设计。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显示屏软件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满足内燃动车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卢浩典  冯勇  宋以俊 《铁道车辆》2023,(1):67-70+76
当前地铁列车通常采用可触摸式的人机交互显示屏作为信息显示和控制终端。列车司机在驾驶地铁时,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前方道路,长时间低头操作人机交互显示屏会对列车行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抬头显示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安全驾驶系数。传统抬头显示屏一般为投影式设计,通常具有体积大、发热量高以及光路设计复杂对玻璃角度要求严格等缺点。透明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屏作为目前市面上透光率最高的显示屏,不仅体积轻便、便于安装,而且响应速度快、亮度高、寿命长,十分适合用做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抬头显示屏,将列车运行及报警信息实时地显示在司机的平视视线范围内,避免司机长时间低头看仪器仪表,缩短“盲开”时间,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文章对基于薄膜电致发光技术的列车透明抬头显示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产品的可靠性及良好的EMC特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于以太网总线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案例,提出自主开发的列车综合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设备组成,并描述其设计思路及系统特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其以太网维护网络、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和制动系统内网一体化设计可优化车载网络设计、提高网络利用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的通信要求,提出了基于MVB和以太网双网冗余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并详述了具体解决方案。从软件、硬件以及双网通信的技术指标入手,通过介绍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结构图,重点说明了基于双网冗余的关键界面设计,以及在双网情况下全网子设备的数据显示和处理机制。经过试验验证表明,运用本设计方案的显示屏运行稳定、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机车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地铁列车显示屏的设计,包括系统结构、流程及界面等。  相似文献   

7.
人机交互界面(DMI)单元是列控车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司机与车载设备进行人机交互,其通过产生的图像、语音、文本以及声音等方式提示司机进行相应操作,保障列车安全顺利运行。然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某些突发情况会造成DMI显示屏故障,从而影响司机获取列车的基本运行状态并且影响列车正常运行。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显DMI,即在传统单显屏基础上添加辅助显示屏,辅屏在主屏故障时显示列车基本运行状态。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车载设备的可用性,进而提高列车运行品质。  相似文献   

8.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列车关键系统之一,通过协调列车各子系统工作从而保证列车各个部件正常有序的运行。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轨道车辆安全运行及检修维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列车的神经中枢系统,是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技术保证。介绍了在重庆地铁10号线上设计并应用的新型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设备系统功能及基本原理、系统冗余设计、故障诊断功能、维护网络功能以及关键的控制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优化匹配(CSP)技术,根据操作任务、功能和工效学要求,在机车操纵显示和控制单元之间建立约束条件,构造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论文对CSP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面板显示、控制器界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并有效地对机车多面板显示、控制器界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我国铁路机车司机室规范化设计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建立高速动车组制动信息显示平台,论述制动系统在高速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及高速动车组司机控制台显示器的组成及框架结构,设计高速动车组司机控制室的列车制动信息界面,实现高速动车组制动信息的实时性、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