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基线平整、不含突出附体的船舶,采用纵向进出坞,是一种传统、安全且便捷的进出坞工艺.有附体的船舶采用常规纵向进出坞会导致进出坞水深要求的增加.本文结合实例,对带有附体的船舶进出坞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进出坞工艺下的水深要求,优化进出坞工艺,提高船坞的适应性,以获得较好的工程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建造5万吨左右及以下各类型船舶进坞布墩的原则、精度要求、布墩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船舶坐墩的工艺要求等,以期对新造船再进坞布墩工艺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和总结,更好地保证今后各新建造船舶再进坞布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作业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船坞引船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工艺布置、设备主要参数选取是影响船舶进出坞作业流程的重要因素,引船系统的选型及布置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船型、工程投资、船舶进出坞作业效率等多方面。本文阐述了引船系统主要机构组成,说明了不同等级船坞所适应的引船系统配置方案,并列举了相关实例。针对国外某船厂项目,对引船系统主要设备(绞车)的参数选取进行论述,提供绞车两种不同的布置型式,即绞车布置于轨道延长线和绞车布置于坞首中部两种设计方案,从多个角度对两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最后对该项目整体进出坞流程及人员配备进行阐述。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船坞引船系统设计经验,为相关船厂项目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海造船》2015,31(6):38-41
潮位是船舶进出坞的必要条件,船舶在低潮位时的进出坞有别于潮位充裕时的进出坞。针对低潮位对某型舰船进出坞的影响,从进出坞方式、船舶配载、坞墩、船坞、钢浮箱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选择合理的进出坞方式,制定合适的配载方案,降低坞墩高度,运用轨道式坞墩和可移动式坞墩,采取挖坞坑的方式优化船坞并采用钢浮箱工装。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低潮位对水面舰船进出坞的限制,对其他船舶的进出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穿浪型双片体高速客滚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行综合性能具有其他类型的高速船不可逾越的优势,是未来海峡和短途客滚摆渡、高性能高速船发展的方向。但是铝合金船相对于钢质海船来说,缆桩和船壳板比较脆弱。拖船协助大船作业时用力过猛,船舶缆桩和船体外板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船长要慎重使用拖船助操。穿浪型双片体高速船进出船坞作业时,船舶艏向与船坞轴线的交角大于5°,船舶前端细长而薄薄的长剑状穿浪结构可能会触及坞墙而受到损害。本文以"海峡号"在宁波环海重工船厂进出坞作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供存在类似问题的船舶进出坞作业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型船舶出坞的要求,建立了船舶出坞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包括船舶出坞操纵的基本模型、水动力模型以及拖轮等的作用力计算模型。编程计算了大型船舶出坞过程中的环境载荷,对大型船舶出坞过程进行仿真预报。以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为例,计算了该船受到的总的环境外载荷,并对该船出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预报。  相似文献   

7.
结合超长双艉鳍线型船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其进坞的主要技术难点,针对各难点提出了艉部设置高墩、倒进坞以及横向限位桩限位的进坞工艺,保证了该船舶顺利安全入坞,为后续同类超长距双艉鳍线型船舶的进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型船舶出坞的要求,建立了船舶出坞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包括船舶出坞操纵的基本模型、水动力模型以及拖轮等的作用力计算模型.编程计算了大型船舶出坞过程中的环境载荷,对大型船舶出坞过程进行仿真预报.以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为例,计算了该船受到的总的环境外载荷,并对该船出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预报.  相似文献   

9.
钱立保 《中国修船》2007,20(1):22-23,25
文章分析了船舶修理中有关坞内工程修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从质量管理和监督的角度较全面地阐述了参修人员在船舶修理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船舶的坞内修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口铰座气动卧倒坞门工艺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关船厂15万吨级船坞坞门是国内最大的气控式卧倒坞门,它首次采用开口铰座,这给坞门运动状态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对这种新型门铰坞门的工艺设计及试验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