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斌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5):116-121
信息诱导系统是提高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效率、均衡客流分布、提高系统利用率以及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文中系统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在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下所具有的系统功能,分别对面向乘客、车辆以及运营管理者的信息诱导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平台,并分别对综合枢纽交通信息采集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不同的交通枢纽类型,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信息诱导系统的服务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2.
交通流诱导的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交通流诱导两种形式:可变标志诱导和单车体导。本文阐述可变标志诱导信息系统和单车诱导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的系统配置,各种信息的采集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模。  相似文献   

3.
针对各大城市日益渐密的轨道交通线网,换乘车站作为连接不同线路的纽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换乘方式。合理的换乘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用地、减少建设规模及工程造价。随着城市的需要,政府为加快城市的发展进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始多条线一起上报、审批、建设,致使方案阶段不得不提前考虑近期建设的换乘站该如何设计?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结合各种换乘形式及已运营的实际工程案例,对近期建设的换乘车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结构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玉龙  张宇 《东北公路》2003,26(2):139-141
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是ATIS在中国的结构方案。该文首先分析了交通信息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在总结了国外近年来有关交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成果后,结合中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结构方案:一个核心即交通信息中心,交通管理、电子收费、交通诱导、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紧急救援、营运车辆管理、车辆安全辅助驾驶八个子系统以及道路交通管理和车辆管理两个数据库,阐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最后,预测了交通信息系统在中国实施后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蚂蚁算法的公交网络最短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改进的蚂蚁算法来解决公交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提出以换乘次数最少、出行距离最短为目标的路径求解算法,并给出了算法流程。分析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城市公交网络的选择策略:选择某条路径即给该路径赋以一定的信息素,信息素愈大的路径,成为最短路径的可能性愈大。并利用改进的蚂蚁算法实现了公交网络乘客信息查询。  相似文献   

6.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TOD发展模式的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铭  李旭宏  吕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00-104,110
以组团式结构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TOD发展模式下客运换乘枢纽的布局规划方法。将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布局和城市土地利用精密结合,在枢纽导向型的规划理念下,提出了宏观布局,微观建模的两步式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法,给出了枢纽的选址模型及算法。该方法在天津市客运换乘枢纽规划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价是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对外客运枢纽评价分为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2个层次。针对宏观布局评价,从枢纽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微观换乘评价,则从换乘系统设施布局、客流换乘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引入集对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宏观布局评价和微观换乘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效率常规评价指标——换乘步行时间,优化考虑乘客在不同换乘设施处的时间感知差异倍数。通过问卷调查,将乘客实际换乘时间与乘客感知换乘时间进行对比,建立差异模型,修正实际换乘时间。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华东公路》2010,(6):28-3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形成越来越多的换乘节点。目前国内平行换乘车站同步施工的经验较少,对车站开挖围护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缺乏分析,从而造成施工时的风险。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某同步开挖的平行换乘车站地层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基坑中间保留土层,地层的沉降在此处达到最大,而且呈现整体沉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出行者心理与交通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震  杨浩 《公路》2002,(12):90-93
通过对出行者的出行心理进行分析,发现ITS的交通信息系统在诱导出行者的出行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信息过剩、过激反应和集聚反应,并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客运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提高城乡客运线路的运营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客运需求,同时有助于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在有效换乘路径上城乡线路"无等待"换乘,对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线路之间的换乘进行了研究。根据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换乘枢纽的功能和布局,以及城市规模形态,分别定义了有效换乘路径和有效换乘站点,分析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换乘形式,并将城乡公交换乘形式划分为城区边缘同步换乘和城区内部同步换乘2种同步换乘形式。考虑乘客出行对换乘路径的选择,以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双层优化模型,模型通过优化换乘线路上车辆到站时间来实现城市公交线路与农村客运线路间的同步换乘。其中,上层优化目标为乘客在换乘路径上的出行时间最短,下层优化目标为车辆在有效换乘站点相遇次数最多。为求解该双层优化模型,将该问题划分为不同模块,设计了对应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基于同步换乘的线路车辆发车时刻。最后,分别以城区边缘换乘和城区内部换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求解出城市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发车时刻的满意解,实现城乡客运线路间的同步换乘。  相似文献   

13.
桂林市公交问路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桂林市公交基础信息系统和公交乘客出行的特点,设计开发了桂林市公交问路系统。在坐标地图的基础上,利用Access描述、创建了公交线网的数据存储结构,并采用ASP作为开发工具与Database Server连接访问,实现了对公交线网以图的方式的数据信息管理和查询。系统具有坐标选择和名称选择双重方式的公交线路查询、站台查询及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出行路径查询等功能,为桂林市乘客的公交出行提供准确、及时、优化的公交信息服务和出行辅助计划。  相似文献   

14.
智能运输系统的实施迫切要求研究驾驶员行的问题,而它的进展将直接影响ITS的成败。本文首先分析了驾驶员行为研究在诱导/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探讨诱导/信息影响下的驾驶员行为;最后指出现在较少涉及而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修建较早的车站未预留换乘节点,研究新建车站与未预留换乘节点的车站进行换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车公庄站为例,通过对车公庄站与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的换乘方案、换乘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总结新建线路与建设较早的未预留换乘节点车站的几种换乘方式,如“十”、“T”型方式换乘; 实践证明采取“T”型换乘,新建车站下穿既有车站,设置3条换乘通道,实现单向换乘的方式较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换乘车站进行换乘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交通换乘时间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国内公共交通换乘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存在问题,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换乘时间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零距离换乘时间可靠度模型及非零距离换乘时间可靠度模型。最后,运用算例对换乘时间的变化对可靠度的影响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平均换乘时间一定时,随着实际换乘时间的增加,换乘可靠度是降低的;而实际换乘时间是一定时,随着平均换乘时间的降低,换乘时间可靠度递增,且增幅加大。  相似文献   

17.
公交IC卡数据处理的换乘矩阵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城市公交换乘枢纽选址中换乘量调查所面临的困难,利用了公交IC卡的大量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出城市公交线路间的换乘量,进而得到城市公交换乘矩阵,并结合长春市公交换乘枢纽规划实例,将该方法应用到城市公交换乘枢纽选址中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北京市居民从居住地骑自行车存车换乘公共交通出行,在主要换乘地点的自行车存放量和骑车者的骑行时间,对其生成规律进行研究,提出造成这种出行方式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使这种出行方式真正为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场为背景,对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场诱导信息发布方案的设计,基于BP神经网络的停车泊位预测以及基于模糊推理的地下环廊路段优化选择,并给出了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兰州站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站前广场设施容量进行规划,同时建立基于换乘方式分配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编程进行求解,然后对广场换乘容量的瓶颈与换乘客流组织方式分析,提出了较优的换乘方案.在方案改进后利用Arena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站前广场换乘组织方式与乘客流线进行动态仿真,并生成旅客人数、走行时间、排队等待时间和队长的报表,证实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文中充分考虑旅客换乘时间与距离,并对换乘客流的比例进行优化.提出了在换乘枢纽运行的高效性、换乘枢纽布局的合理性和满意水平3大方面较优的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