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水面舰艇有效机动规避声自导鱼雷的问题,以提高舰艇对抗来袭鱼雷的作战效率.针对以往舰艇规避鱼雷二维对抗态势模型的不足,建立了三维空间下的鱼雷弹道模型、自导检测模型、舰艇规避模型以及鱼雷对抗误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对舰艇机动规避鱼雷的对抗过程进行了推演,并采用蒙特卡洛法定量分析了影响舰艇规避鱼雷生存概率的主要因素.推演结果表明,规避航向和航速对舰艇生存概率有较大影响,根据鱼雷报警距离和报警舷角选择合适的规避航向/航速、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和定位精度以及减少系统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舰艇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2.
舰艇回转规避尾流自导鱼雷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面舰艇反鱼雷对抗技术角度出发,建立了鱼雷弹道、舰艇尾流、尾流检测,以及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等相关模型.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舰艇回转规避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效果,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可为舰艇反鱼雷水声对抗作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151-154
准确识别来袭鱼雷制导方式是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对抗措施的前提。本文分析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在潜艇攻击征兆、鱼雷齐射数量、航速变化次数和累积方位变化量上的差异,选取这4个变量作为特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来袭鱼雷制导方式识别模型。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仔细分析舰艇噪声及机动性能、水声环境、鱼雷自导逻辑的基础上对水面舰艇使用拖曳声诱饵对抗自导鱼雷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结果对拖曳声诱饵的使用效果及战术使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首先指出现有防御策略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归纳出线导鱼雷的制导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尾180°舷角高速脱离的规避机动策略;最后分析了规避策略的可行性和最优性,并指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合理的战术想定下,针对反潜作战中水面舰艇占领发射阵位过程中与潜艇的对抗问题,阐述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以及水面舰艇采用综合对抗模式对抗来袭鱼雷的方法,并运用模拟统计和误差分析的方法求取了特定对抗条件下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为提高水面舰艇占领发射阵位时的生存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综合对抗模式对抗来袭鱼雷具有很高的成功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抗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一般导引规律,量化分析了线导鱼雷攻击弹道中所蕴含的潜艇位置信息。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艉大舷角高速脱离的纯机动规避策略与规避意图。最后,概括了规避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曲折机动、对潜反击、软硬杀伤等手段相配合。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大型水面舰艇防护结构的重点保护部位,本文建立了基于概率分布的声尾流自导鱼雷进入尾流位置和航向模型,结合较贴近实际的尾流声学仿真模型、鱼雷声学自导检测模型和弹道模型,设计了基于模拟法的声尾流自导鱼雷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声尾流自导鱼雷命中区域的仿真计算,并据此优化大型水面舰艇防护策略。上述方法对实现舰艇轻量化设计,提高其防护能力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舰船科学技术》2014,(5):146-149
舰艇编队水声对抗的相关研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仅有鱼雷报警方位信息快速做出鱼雷对舰艇编队攻击意图的判断,即鱼雷攻击哪一艘舰艇,指挥员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作战方案实施编队协同水声对抗,从而大大增强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该文在建立声自导鱼雷攻击模型和舰艇编队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划分鱼雷从不同区域来袭时的态势,提出攻击意图的判断准则,并且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影响判断准确度的因素,为编队协同水声对抗指挥决策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舰载反鱼雷鱼雷单雷射击作战能力的不足,提出了双雷齐射的作战使用方法.通过ATT作战能力模型的分析,建立ATT攻击弹道、自导检测、射击诸元解算、来袭鱼雷弹道及舰艇的规避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研究,运用Matlab工具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射击距离、报警舷角及展开角对反鱼雷鱼雷拦截命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反鱼雷鱼雷作战使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反鱼雷鱼雷的设计与研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鱼雷初期弹道的概念,重点研究了在水面舰艇摇摆情况下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鱼雷初期弹道数学模型。用Runge—Kutta法对鱼雷初期弹道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舰艇摇摆对鱼雷初期弹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悬浮式拦截弹是水面舰艇拦截鱼雷的常用武器,首先从直航雷的相遇三角形命中目标条件出发,推导出鱼雷相对舰艇的正常提前角,从而确定鱼雷在被发现点的最大航向角范围。以此为基础,确定悬浮式拦截弹阵布放中心位置,最后得出悬浮式拦截弹拦截鱼雷概率计算公式,为如何提高拦截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潜射线导鱼雷作战使用过程中的方位干扰问题进行阐述,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以潜艇使用线导鱼雷对"人字形"水面舰艇编队攻击为例进行定量分析和仿真计算,得出了此态势下方位变化规律,为潜射线导鱼雷攻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舰船尾流的声学物理特征、声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和导引弹道及其特点。介绍了人造舰船尾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陈喜  周琨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0):152-155
鱼雷对潜/舰艇目标实施攻击时,其主动超声非触发引信受刭两类干扰源干扰,一类为自然干扰,另一类为人工干扰。而人工干扰包括:单个或系列水中爆炸干扰,对抗器材干扰等;水中爆炸所产生的声波频谱很宽,复盖声引信频段;此类干扰将影响鱼雷主动超声非触发引信正常工作,甚至将产生声非触发引信误动的后果,因此主动超声非触发引信抗单个或系列水中爆炸干扰的性能是鱼雷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指标。文中针对单个或系列水中爆炸干扰因素的分析,探讨应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对主动超声非触发引信抗干扰电路进行工程设计,阐述其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以及仿真试验,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如何利用化学药剂与水反应生成气泡幕模拟舰船尾流。只有当模拟尾流的声强度和真实舰船尾流的声强度相同或者相近时才有可能成功对抗尾流自导鱼雷,而模拟尾流的声强度和单位体积气泡含量相关。本文从气泡幕单位体积气泡含量和气体含量以及所需化学药剂量三个方面对此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玉秋  聂武 《舰船科学技术》2006,28(3):19-22,27
以某舰船为例,用符拉索夫法计算了鱼雷在舰船底部非接触爆炸使舰体结构产生破损后由于进水引起的浮态和载荷变化,给出了鱼雷命中破损后波浪弯矩随不同破损部位、不同进水体积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鱼雷爆炸使舰体结构产生破损后的应力。研究指出,计算破损舰船结构应力时必须同时考虑破损使结构承载力大大下降和由于进水引起的浮态和载荷变化对舰艇生命力的影响。舰体结构的正应力和剪应力都随着进水体积的增大而增大,鱼雷最危险的命中位置是船中和剪力最大处。研究对舰船生命力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千里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9):118-121,133
声呐系统测向精度指标是舰艇声呐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技指标.声呐系统作为舰艇作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测量数据精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指控系统对鱼雷射击诸元的解算精度,从而影响鱼雷的射击效果.从理论上明确测向精度指标的描述问题,然后通过对声呐测向系统误差的校准,测向精度海上试验的航路约定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种适应现代声呐高测向精度指标要求的测向精度真值解算方法,并对算法的误差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矢量水听器的输出进行互谱分析与计算,测量鱼雷噪声方位变化率,即时引爆悬浮式深弹对来袭鱼雷实施硬杀伤的实施过程,说明其原理并推导出相应的结果。在已有关于悬浮式深弹拦截来袭鱼雷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悬浮式深弹作战使用模型,并进行了一定的仿真实验。根据仿真实验的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悬浮式深弹引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