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某大跨偏压连拱隧道出现渗漏水、中隔墙裂缝、衬砌裂缝、衬砌后空洞等病害。病害呈不对称分布,有加速恶化的趋势,且在不良地质段落和结构薄弱环节较严重。以该隧道病害为研究对象,对病害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工程地质条件差、设计和施工缺陷是引起隧道病害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围岩加固、衬砌后空洞注浆、中隔墙粘贴钢板等病害处治措施,对工程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TBM法隧洞施工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技术特点,但TBM施工地质适应性差,往往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原因影响TBM的掘进效率,在TBM施工之前非常有必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以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引水隧洞为例,分析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耐磨性和岩体的完整性等指标,得出该隧洞的地质条件适合TBM施工的结论。并根据工程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施工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岩爆、断层破碎带塌方、软岩大变形、涌水、高地温及有害气体5个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在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预防措施和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3.
郭高峰  朱田野  黄小年 《公路》2022,(5):224-227
墨林高速公路大中山隧道是我国首条穿越横断山区哀牢山的特长公路隧道,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给隧道的施工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综合采用勘察、设计、施工及后续服务阶段的全过程资料,深刻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洞内滑层、塌方、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成因,并就现有的处置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该地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各地运营隧道的病害种类及其诱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石膏岩地区的隧道工程而言,受人们认识程度所限,对隧道运营中的病害特征、病害成因和病害处治等方面的经验尚少。本文以某石膏岩隧道工程的病害为例,分析了石膏岩地区隧道病害特征、病害成因及其病害处治建议措施,供今后石膏岩地区隧道的病害处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书丰  朱玉权  沈晓伟 《隧道建设》2017,37(10):1246-1254
为研究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影响因素,验证在该特殊土层实施针对性综合保护应急措施的可行性,以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盾构隧道应急保护实际案例为背景,依据前期施工阶段监测资料,分析出该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侧向卸载及附加荷载。采用修正惯用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后续施工叠加影响采取相应施工控制及隧道加固等综合保护应急措施。实施处置措施前后监测数据对比及反分析得出,长江漫滩地区邻近盾构隧道深基坑在设计、施工期间应着重对基坑降水、卸载及附加荷载进行控制,当盾构隧道出现结构安全问题时,采用综合保护应急措施可取得显著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2)
隧道工程在穿越不良工程地质区域时易诱发各类不良工程灾害问题,其中隧道二衬结构开裂作为其中典型工程问题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区隧道处于云母片岩地层覆盖区域,在施工过程中多条隧道曾出现过二衬开裂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为有效控制和预防二衬开裂问题,结合谷竹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调研、病害检测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二衬开裂类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分析结果对偏压、空洞、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作用下的二衬开裂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揭示不同成因下二衬结构开裂特征及规律,研究成果为确保谷竹高速公路片岩隧道及类似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某隧道内路面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外观检查、地质雷达探测、现场探坑等手段对该路段进行详细病害调查,同时结合原破坏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比选得出合理的病害处治方案,为国内同类型隧道病害处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合武铁路安徽段自2005年10月以来,先后有7座隧道发生可燃气体燃烧现象。大别山区系非变质岩区,隧道着火为铁路施工史上的首次,给客运专线瓦斯隧道施工提出了新课题。通过对区域性地质的研究,分析了瓦斯的成因和运移特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保证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火山熔岩区不良地质特征及工程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火山熔岩台地地貌、柱状节理、似层状构造以及地下熔洞、熔岩隧道发育,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很多隐患。通过海南琼北火山熔岩地区的地质调绘,得出了火山熔岩区不良地质表现形式及主要工程特征。基于熔岩区公路路基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建立了熔岩不良地质特征的单因素工程分类及综合工程分类,对于路基的稳定性评价和工程处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青海省国道227线大坂山高寒隧道病害类型、分布等特征,设计隧道病害检测方案,并进行病害检查和检测。在专项病害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隧道运营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候特征,进行病害成因分析和隧道运营状态评定,并给出隧道养护和处治建议。为类似隧道工程病害检测和状态评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隧道上浮问题是盾构水域下浅覆土掘进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某过江隧道江中浅埋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隧道上浮计算模型,对江中浅埋段的隧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隧道承受上浮力后江底变形及隧道内力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一定的规律,以期为后期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平 《路基工程》2009,(3):200-201
岩溶涌泥是岩溶地区隧道特有的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文章在简述杨眉堡隧道工程地质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ZK15+567岩溶涌泥的预报及灾害情况,并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立交隧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提出采用地质敏感度方法对该复杂工程进行研究。将国内十一省市上百座已建/在建的浅埋隧道或隧道浅埋段近似为立交隧道工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大量数值模型计算,得出了不同埋深、不同地质条件下立交隧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不同地质敏感区的敏感度阈值及相应的层厚阈值,针对敏感度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构适应性方案,并进行适应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成果与实际相符。此外,利用隧道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结构适应性措施,并验证了结构适应性措施的效果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三阳隧道为福建省公路工程第二长隧道,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头号重点控制性工程。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洞身受多条断裂带影响,含水量丰富,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较大涌水及塌方。本文对隧道涌水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涌水的处理过程,为今后地下工程的涌水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告函 《公路》2000,(12):66-69
二郎山隧道出口端受和平沟南沟龙门山断裂带,在洞室开挖中发现一条具有特殊成因类型的地下洞穴和暗洞,与一般岩溶洞穴和暗河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与水文工程地质特征,对隧道勘测、设计、施工和水流的防范与开发,需做专门的水文工程地质地分析与评价。文中就暗河的基本特征,对基成因机制做初步分析与探讨,并针对隧道施工处理时应注意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水源开发可行性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齐传生 《隧道建设》2000,20(3):30-34
本文分析了试刀山隧道特大“岩溶破碎体”复杂的地质成因,并总结了经过施工、运营考验的成功的处理措施方案,希能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工程的处理提供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代国 《路基工程》2019,(3):146-152
南大梁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处于岩溶地区,而一般山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勘察难度大。通过加大对隧道岩溶区的调查研究,采用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岩溶特征分析、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法,全面阐述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和地下水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天坪隧道穿越含有害气体非煤地层,为解决采用大量地质钻探预报成本高且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根据前期有害气体的出现位置以及岩层厚度、产状等信息,利用隧道与岩层走向间的已知条件,采用区域地层厚度和产状测量、隧道与岩层关系投影计算、斜井预报正洞等综合预报方法,计算出有害气体在某一岩层的赋存范围,进而推测出下一阶段有害气体在隧道内出现的位置,然后通过少量钻探进行验证,使超前地质钻孔更有针对性,可大大缩减钻孔数量,节约施工时间。天坪隧道采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准确预测有害气体的位置,为提前进行设计优化和施工组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三凯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破坏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公路》2012,(7):302-306
就蕾帽山隧道特大塌方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地质条件和隧道开挖情况,提出了一套完整和系统的特大塌方治理措施,并通过对该塌方段治理后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该治理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价,为隧道特大塌方的科学合理、安全及不留隐患的治理提拱了成功而又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