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土地区58m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君  张勇 《路基工程》2015,(5):164-167
以杭州地铁4号线官河站地下空间连接工程为例,介绍了软土地区58 m超深、超厚、超重地下连续墙成槽关键技术以及设备选型、护壁泥浆性能、坑外辅助降水等措施,钢筋笼吊装、预埋接驳器质量控制、水下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确保地下连续墙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某大型酒店工程为例,从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后续问题处理三个阶段对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地下连续墙导墙施工、成槽施工、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灌、接缝处理和渗漏水封堵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通过对地下连续墙各重要工序的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围护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为后续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不到位导致周边市政管线损坏、道路下沉及地下连续墙渗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盖挖逆作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及各围护结构之间差异沉降过大,均会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围护结构之间差异沉降的控制难题,探索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规律,以某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大型地铁换乘车站为研究背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盖挖逆作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计算分析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地下连续墙与相邻立柱桩的差异沉降、AM桩轴力分布情况,探讨运用AM桩对控制结构隆起和差异沉降的优势。结果表明: 1)楼板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有效限制了地下连续墙的变形; 2)差异沉降随施工进行逐渐增大,在开挖底层土体时达到最大值,此为最不利工况,应及时进行封底; 3)在桩长和桩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与等直径桩相比,采用AM桩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隆起以及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4.
建筑密集区地铁车站的施工已成为地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之一。该文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兴广场站的修建,探讨了建筑密集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基于工程实践,提出了地下连续墙旋挖钻引孔成槽施工技术,节约了施工成本与工期。提出了上空受限建筑区连续墙槽内移笼施工技术,解决了水平方向空间受限钢筋笼无法整体入槽的难题,减少了槽内移笼距离。针对黄兴广场站工程特点,提出盖挖段逆作段分层分段,通道式开挖方法,并运用数值软件对通道式开挖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段采用通道式开挖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7.5mm,地表沉降最大值为1.8mm,说明采用通道式盖挖逆作法是可行的,能够保证施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义华  翟志国  许维青  刘柳 《隧道建设》2022,42(8):1482-1490
针对京沈客专望京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68 m深的地下连续墙在富含承压水且以粉细砂层为主的软弱地层中成槽难、垂直度控制难、42 m深的基坑安全与主体结构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对超深地下连续墙创新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基坑上半部采用钢支撑替代混凝土支撑、基坑下半部环框梁与混凝土内支撑逆作、环框梁和腰梁合二为一、改进接头防水方式、改变竖井主体结构施工工艺等多项技术革新。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在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地层中,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可以显著提高超深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减少接缝渗漏水现象; 2)通过优化超深竖井内部支撑体系和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并且将临时支撑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可以显著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建设用地指标凸显不足,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推广地下连续墙是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有效途径。地下连续墙在我国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就我国目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而言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重点探讨地下连续墙导墙施工、泥浆配制施工、成槽施工、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提高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肖建辉  党如姣  喻鲲鹏 《隧道建设》2017,37(Z1):137-142
在盖挖逆作车站施作过程中,水平结构板作为水平临时支撑结构和永久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基坑的安全,其外观质量也直接决定车站的整体形象。为了解决水平结构板采用的地模使得混凝土表面缺陷较多,且地模混凝土易与结构混凝土粘结一起不易脱落等问题,现场采用矮支架搭设模板。通过在深圳地铁车公庙枢纽工程中矮支架模板的实际应用,总结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矮支架模板可有效保证浇筑混凝土外观质量;2)模板表面比地模法施工不容易受污染;3)矮支架搭设过程灵活多变,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外观形状;4)易脱模,安全性高;5)当地质条件软弱、结构板形式复杂时,矮支架模板更能适应快速施工要求,解决地模法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8.
林春刚 《隧道建设》2022,42(4):554-569
为提升铁路隧道拱墙衬砌、底部衬砌、水沟电缆槽衬砌结构实体品质,解决隧道整体衬砌质量缺陷难题,采用拱墙衬砌智能化模筑、底部衬砌一体化浇筑、水沟电缆槽同步一次性浇筑施工技术,结合混凝土自动喷雾养护施工工艺,有效减少或消除衬砌空洞、裂缝、不密实、渗漏水、止水带偏位、施工缝压溃、开裂掉块等质量缺陷问题; 通过成套装备研发,创新施工缝质量控制技术、拱顶浇筑饱满度控制技术、拱墙衬砌预防空洞施工技术、仰拱与边模一体化施工技术、水沟电缆槽机械化施工技术、喷雾养护温度及湿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施工工艺质量及施工标准,辅以信息化手段和自动监测技术,达到衬砌全过程质量可控。结果表明: 该施工技术与成套装备创新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衬砌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衬砌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减少衬砌质量缺陷,提升衬砌施工品质,确保隧道衬砌满足设计及运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峻  李明  王育江  田倩  李世龙  李敏 《隧道建设》2022,42(9):1514-1520
为解决工作井侧墙混凝土收缩开裂及侧墙顶部与环框梁结合部位不密实而引起的渗漏问题,首先,采用考虑材料、结构、环境、施工等多因素耦合机制模型,[JP2]量化评估混凝土开裂风险,提出抗裂性控制指标; 然后,通过综合运用黏度调控、水化历程与膨胀历程双重调控技术,实现了工作井侧墙中低胶材混凝土自密实性能与抗裂性能协同; 最后,结合入模温度控制、冷却水管、控制布料间距与浇筑速率以及保温保湿养护等工艺措施,提出了超长大体积、分步浇筑的工作井侧墙抗裂防渗成套技术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工作井侧墙与环框梁结合密实,单边最大长度为53.6 m、一次性浇筑累计长度达120 m、厚1.5 m的工作井侧墙未出现裂缝及渗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上海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位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针对一边临路一边临水的实施条件,且基坑位置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其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方案。并针对临江侧地下墙的复杂施工条件,选用合理的清障与成槽方法,以保证地下墙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昆明某超深基坑围护工程,对该项目施工过程中超过96 m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中大体积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控制要点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施工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对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浇筑过程控制以及浇筑异常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结果表明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之前需规划好混凝土罐车运输的交通路线,以保障浇筑不中断;并且首灌混凝土方量也需要进行计算,保证浇筑底管埋深不小于2.5 m,确保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苟亚辉  丁加亮 《隧道建设》2015,35(Z2):167-170
深圳地铁11号线11301标车公庙站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侧墙施工进度制约着车站整体施工进度。介绍侧墙模板台车组成、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并对模板台车和普通支架模板体系在车站侧墙施工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侧墙模板台车在侧墙施工中具有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和节约资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岭公路隧道浅埋段常用的明挖法与暗挖法施工的不足,以宁波309国道改线工程浅埋隧道施工为例,提出盖挖支护施工方法,在明挖地表一定深度后,先修筑土模并施作暗洞顶部防护结构(盖拱),在盖拱防护下采用左右错台暗挖法进行隧道施工,然后回填盖拱顶部土体,做好植被防护与排水措施;盖拱采用拱部明挖法与土拱模法开挖与浇筑,基坑采用台阶放坡法开挖,坡面采用锚喷支护,基坑内采用明沟抽排水,盖拱模板采用对拉预应力螺杆保证其浇筑质量,并根据施工过程提出了质量控制标准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丁先立 《隧道建设》2016,36(8):960-967
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常受到地面建筑、交通、地下管网或构筑物、施工场地和地质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工程实施难,工期不可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将大跨度无柱结构与叠合墙结构相结合,满足狭窄空间下的车站净空要求; 2)采用盖挖逆作法,解决交通疏解和管线改迁困难,并提高基坑安全性; 3)采用盖挖逆作+先隧后站技术解决个别站点工期不可控问题。该方案在工程实施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保证了工程在狭窄空间和复杂环境下按时、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新建地铁车站中换乘地铁车站越来越多。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也越来越深。超深地连墙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地连墙的接缝质量是保证基坑降水和开挖安全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天津地铁6号线为依托,在总结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其成果对类似超深地连墙的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因为受施工场地狭小、结构防水要求高、混凝土成形质量好等原因,地下工程墙体若采用传统支模工艺成本太高,多数采用单侧支模施工工艺.但为了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基坑围护常采用地连墙及多道内支撑结构,为此给模板等物料倒运及模板施工带来困难.通过对单侧支模工艺进行优化、支撑系统采用可调式自撑,解决单侧模板倒运及模板施工问题.该文从施工工艺原理及其受力计算、施工工艺流程及其操作等方面介绍了其施工技术,并与传统方法做了比较.实践表明,可调式自撑单侧支模技术切实可行,同时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桥梁防撞护栏施工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刚  廖兴久 《公路》2007,(4):51-53
本文以重庆地区某高速公路桥梁防撞护栏的施工为例,介绍了在防撞护栏施工时,采用三角高强混凝土定位墙及水平垫块定位立模的新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在防撞护栏施工中存在模板固定难、易跑模漏浆、水泥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易出现蜂窝、麻面及气泡等质量缺陷,施工质量难于保证的技术难题。为今后防撞护栏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基础地下连续墙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主桥为双塔三跨悬索桥,其南锚碇基础支护结构为"∞"形地下连续墙,分Ⅰ期、Ⅱ期2种槽段,槽段采用铣接法连接。施工前先进行地质水文详勘与封排水设计、地基加固、修筑导墙及试验槽段施工。按隔墙、北外墙、Y形槽段、南外墙顺序施工地下连续墙,先施工Ⅰ期槽段,再施工Ⅱ期槽段。Ⅰ期槽段采用三铣成槽,Ⅱ期槽段采用一铣成槽,Y形槽段采用五铣成槽。在外墙预埋钢管进行墙底帷幕灌浆。基坑开挖前进行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基坑日渗水量≤150 m3;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和周边土体的沉降均小于预警值,说明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9.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主跨1 700m的单跨双层悬索桥,武昌侧锚碇为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底板及填芯混凝土组成),锚碇开挖直径98m、深39m,位于长江大堤南岸附近,地质条件较差。根据锚碇结构特点和地质条件,地下连续墙共划分68个槽段,Ⅰ、Ⅱ期槽段各34个,间隔分布,分别采用成槽机和铣槽机施工,接头形式为铣接头;基坑开挖前,采用地下连续墙墙底注浆、接缝处旋喷、抽水井等止排水措施,深基坑开挖采取逆作法施工,边开挖取土方边施工内衬,采用履带吊机将土方从基坑内吊出,帽梁和内衬分8段施工;锚碇底板、填芯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分块施工,采用冷却循环水、低水泥掺量的混凝土配合比等温控措施,保障了锚碇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其敏  朱俊涛  夏欢  王通  戴俊平 《公路》2023,(6):107-114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跨度2 300 m,为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南锚碇采用了支护转结构复合地下连续墙基础,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存在超深异型槽段,成槽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为依托,开展现场工艺试验,从槽壁稳定性控制、成槽施工工艺以及成槽质量控制3个方面系统研究了超深异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泥浆管理,可以保证超深异型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相比于纯铣工艺,抓铣结合施工工艺有利于泥浆指标控制,可以降低清孔换浆时间,更加节能环保,主体工程施工时可将抓铣结合施工工艺推广至其他形状槽段施工;采用加长型孔口导向架可以防止异型槽段成槽时孔型发生扭转,应用勤测勤纠技术实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高精度成槽,高于工程控制要求(1/800),保证了十字型槽段钢箱的顺利下放;采用更具备科学依据的贯入式沉渣厚度检测仪可以对沉渣厚度进行准确检测,从而控制沉渣厚度,保证地下连续墙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