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蓝国田 《时代汽车》2022,(7):131-133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下属于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分析不同因素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降低行驶阻力系数提升续航能力、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电能驱动效率提升续航能力、提升新能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我国越来越重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汽车结构轻量化是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将轻量化技术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设计,有助于降低车身的整备质量,提高汽车续航里程和动力利用效率,进而降低能源损耗,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基于此,从轻量化概念出发,分析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轻量化的作用,重点探讨轻量化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锋 《时代汽车》2021,(8):93-94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为了减少汽车的污染,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而进一步的减排措施就是汽车轻量化目标的发展,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需要重视的。根据相关的证明,利用汽车轻量化技术中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不仅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而且也能提高整个汽车的质量,加上电池和性能的改造,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汽车的整体稳定性和科技性能。本文从集成化超轻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的车身、集成纤维增强热塑性地板以及大型全塑车身模块化旋塑模具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质量大、续航里程不足、稳定性和制动性差等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极其重要,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仍存在问题,无法进行推广。目前轻量化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车辆的差异性和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使得该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发现,汽车在使用轻量化材料及进行结构优化后,整车质量显著减小,在满足了汽车性能要求的同时达到了轻量化目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轻量化,是指从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和车身结构强度出发,尽可能减轻汽车车身重量,从而达到提高整车性能、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在生产制造中的轻量化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主要阐述了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新型连接技术的特点,以对国内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雪宁 《汽车生活》2011,(5):56-63
极速高达330公里/小时.在纯电动模式下可实现尾气零排放并行驶110公里。这辆科技感十足的超级跑车创新的轻量化微燃机能够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快速高效地充电,使汽车的理论续航里程达到900公里。  相似文献   

7.
丰田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在不需要再次充电的情况下。行驶里程就能比以前推出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里程增加一倍的由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为动力的新型燃料电池绿色汽车。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能源储备的减少,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电池状态SOC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新能源汽车电池SOC的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挑战和研究热点,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尽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但人类使用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这导致全球碳排放量巨大,对人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作为一种继燃料汽车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对于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作为一种新的工业模式,新能源汽车虽然是发展的重点,但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吸引了大批学者参与到有关电池回收的课题当中。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巨大,对于电池回收方向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文章回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整理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方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对以后学者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应该是最核心的零部件了,电池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这就要求电池厂家对电池制造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对新能源汽车保留一份敬畏之心。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比克电池累积装车九万辆,单车最长行驶里程40万公里,没有一起电池安全事故。要想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电池编码。说通俗点,就是为每块电池办理全网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方便进行行业大数据管理。目前比克电池已经开始使用,实现从诞生的第一颗电池覆盖到所有生产基地的电池。未来比克电池将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轻量化和绿色制造技术是实现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伴随中国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车用轻量化塑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给汽车轻量化塑料技术应用提出更高革新要求。汽车材料制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和热安全问题,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内容包括冬季座舱制热、夏季座舱制冷、电池冷却加热、电机散热和功率电子部件散热。文章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的常见方案以及电池、电机热管理的方案,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汽车的轻量化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车身轻量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需要搭载大容量动力电池以增加续驶里程,电池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求车身在保证车内乘员和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供尽量大的电池包安装空间,又要兼顾轻量化,这些目标给车身设计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以一款电动轿跑车为例,介绍了一些关键的轻量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了C-NCAP五星和C-IASI优秀的碰撞安全性,以及轻量化系数2.03的行业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沛  王小林 《时代汽车》2024,(2):100-102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主要依靠电池与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则担负着汽车实时控制和动力牵引,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为车主传达车辆信息,便于车主详尽地掌握车辆行驶状态,做好行车预判保障行车安全。本文将探析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首先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和发展现状,然后着重讨论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几个关键性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技术以及能量回收技术。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消费者对于续驶里程及充电时间非常敏感,因此轻量化对于新能源汽车尤为重要,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充电设施陆续覆盖,节能环保需求提高,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汽车的轻量化是指在保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车身质量。传统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10%,油耗降低6%~8%。我国在2020年和2025年燃料消耗目标值分别为5L/100 km和4 L/100 km,2019年实际值为5.7 L/100 km,距离目标值仍有差距,政策要求下使得主机厂加速轻量化布局。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整车的正向研发、"三电"核心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很多方面,但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应该是电池技术的突破,它是破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成本过高、性能提升等诸多难题的关键要素。文章主要介绍了动力电池电芯技术的革新和固态电池的研发方向。未来的五年内,也就是到2023年左右,动力电芯产品的研发和落地,以及工艺研究方面到底能进展到多大的幅度,值得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能源汽车早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汽车轻量化对降低能源消耗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新能源客车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车身结构优化、轻质材料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和电池系统优化四个途径来对新能源客车轻量化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邱伟 《时代汽车》2024,(5):107-111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不仅直接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动力性、环境适应性和长期可靠性等方面性能,同时也决定了整车成本的高低。近年来,虽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但动力电池在材料体系方面的突破仍然有限,因此结构和成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本文主要从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集成的角度,分析和论述动力电池成组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燃料电池汽车因具有零排放、续驶里程长、燃料加注快和噪声低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汽车产商的广泛关注,将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作为研发的重点,并推出了一些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基于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对其技术原理和核心总成部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新能源汽车具有能耗低、污染轻的突出优势;因此,在发展现代运输业的过程中,应更多选用新能源汽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总运力中的比重,就能有效地节约燃油。笔者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应首推混合动力汽车。首推混合动力汽车的3个因素首先,混合动力汽车最具技术可行性。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关键技术(如电池和氢的制取和储存等)障碍以及受性能和成本因素的制约,目前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将成熟的内燃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