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前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这对城市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建设除了要满足自身的功能外,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设施有效控制道路本身产生的雨水径流和面源污染。通过对道路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条件的分析,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对城市道路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技术要点,为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正积极推进海绵试点城市建设,然而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各建设行业正处于摸索阶段。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如何开展低影响开发建设,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是今后道路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借环湖路道路建设,在形成较为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同时,也结合济南本地实际情况,对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形成一套建设体系,也为今后道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某高新区雨水系统方案调整为例,探讨了调整雨水设计标准后,如何结合现状管道实施情况对区域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排水工况,对排水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价,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出提升排水系统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减少因土地硬化造成的城市雨水排水能力不足问题,促进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逐步应用在城市建设各行业中,而北方城市受气候因素影响,其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特殊性.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运输载体,是连接各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北方地区海绵道路建设特殊性,提出了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总结了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要点,最终以呼和浩特市东站南路为例,介绍了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内容,以期为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和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悦来新城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在对其进行道路专项设计时提出了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分析并选择了适用于道路建设的低影响开发措施;通过统筹协调城市市政综合管网的合理布置,提出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的必要防渗措施,以防止下渗对道路路面、路基的强度及其稳定性造成破坏。所做工作为新建道路和现状道路的低影响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道路排水既要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大背景下的各项约束性指标要求,同时也要保证路面排水安全。以上海市某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排水设计对径流系数的校核,通过海绵城市工程化措施完成上位规划制定的径流削减指标,对生物滞留设施与市政雨水口雨量分配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解决内涝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海绵城市的建设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对于传统城市排水能力效率低、雨水资源浪费,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宜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兰州市积水点改造项目论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探讨透水路面铺装、绿化带排水的应用,并针对兰州市的特点,提出城市海绵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为手段,研究分析了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已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排水系统。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地开展低影响开发改造,同时加强管网清淤,优化系统运行方案,并模拟评价了海绵城市改造对解决初期雨水溢流污染、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等综合环境效益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化产业基地内现状雨水排水系统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基地内建设、开发情况,秉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针对性地提出了灰色措施与绿色措施相结合的规划方案,提高区域雨水排水标准,为基地内后续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及城市内涝等问题,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以及LID(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屋面绿化、渗透塘、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LID技术在民用建筑建设中的应用,解决了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问题,同时对节约用水、缓解排水压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的政策要求和计算理论,通过亳州市魏武大道高架桥排水设计,介绍了在高架桥下设置生物滞留带和中心渗沟作为桥面雨水主要海绵措施的计算方法,经对比分析,阐述了高架桥雨水直接用于绿化浇灌的优点和前提,旨在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透水混凝土路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结构组成进行梳理归纳。结合北京市台基厂大街市委周边道路维修改造工程中透水路面的实际应用,进行技术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的总结。工程将透水路面结构与创新设计的高承载侧缝式排水沟系统综合考虑,通过路面表层、侧向、层间等多渠道与排水设施相连,保证机动车路面的排水效果。从竣工通车后的实际效果来看,该技术方案较为成功地将路面透水与排水利用相结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能有效延迟地表径流的出现时间并降低径流总量,起到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的作用。为了研究透水混凝土路面对雨水径流的影响,从透水混凝土路面渗水能力的理论研究入手,首先对透水路面的渗透系数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某新建道路为例,就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地表雨水径流的延迟时间和径流量削减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第一,透水路面的渗透系数与混凝土有效空隙率(ne)的5. 3961次方呈正比;第二,当降雨总量小于路面渗透能力时,雨量越大,路面对地表径流的延迟时间越长,削减效果也越好;当降雨量超过其渗透能力时,雨水只能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出道路系统;第三,降雨持续时间为30、60和120 min时,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地表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分别超过60%、55%和40%,可见,透水混凝土对降低路面地表雨水径流总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临港海绵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设计研究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源头消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多种手段,采用雨水花园+旱溪、透水铺装、调蓄模块、人工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对道路进行了改造。工程建成后,通过监测设备校核,改造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率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缺水型地区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下,已表现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近年来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为解决缺水型地区水系统问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寿光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实证分析了缺水型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模式。通过该规划,形成了以水资源利用为特色的海绵建设指标体系,确立了分区分层落位的径流控制系统以加强海绵指标的管控落实,通过河道连通、拓宽疏浚、明渠恢复等工程,恢复城区河流水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强排水防涝系统的保障,并形成以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为主的城区低影响绿地系统,提出针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海绵建设系统策略,为我国缺水型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克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49-152,M0016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现阶段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过度开发和建设带来的硬质铺装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不仅改变和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同时还带来了洪涝灾害等问题,导致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受到挑战。因此,健康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在城市化建设空间的控规下,可以通过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方式,来提升现状单一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不同类型的雨洪事件,同时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徙。以青海省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对“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在西北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绵城市”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和实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设施主要是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进行控制。本文根据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建设实例,针对不同路幅、不同纵坡的道路,对海绵城市设施选型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可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排水设施往往随着城市开发同步建设,对城市的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可明确排水管网、设施的布局,为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1].现以浦东新区御桥社区02单元为例,介绍雨水排水规划方案的编制思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类似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亚市某市政道路的海绵化改造方案,提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现状、周边环境和总体投资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统筹海绵指标;同时采用SWMM模型,对改造方案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仅靠道路的海绵化改造不能达到5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需依靠湿地公园对海绵指标进行统筹;海绵化改造方案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和径流峰值,间接地将雨水管道排水标准从2 a 一遇提升至3 a 一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降雨量稀少、雨水管网设施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的雨水系统规划方案。并以新疆乌昌新区五一新镇为例,对干旱地区城市不完全分流制雨水系统规划的方法和要点进行阐述。通过建立该地区的雨水排水ICM模型,对该区开发前后雨水径流路径及积水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雨水行泄通道,减少开发后城区易积水点。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利用雨水行泄通道排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