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长期的改进实践和创新设计,在机床主轴的设计时,采用良好的主轴密封结构,不但可以提高主轴的密封能力,预防外界液体等杂质进入主轴的现象,而且可以大大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良好的主轴密封结构,为长时间的保持主轴良好的润滑环境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修造船工厂加工螺旋桨桨毂定位台阶,一般需要有大型的落地车床。如果没有此类设备而委托外厂加工,则带来了起重、运输、成本高、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克服设备条件上的困难,本厂利用摇臂钻床解决了大型螺旋桨桨毂定位台阶的切削加工问题。该工艺装备包括,与钻床主轴连接的锥柄、带有固定进给刀架的刀盘体、定心轴和带有衬套的定心盘体。加工装置结构如图示。  相似文献   

3.
L型框架码头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水平地震作用下应考虑扭转影响。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沿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及与主轴斜交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对内河某L型布置的框架码头进行扭转耦联的振型反应谱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求得L布置码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反应和位移变形,对码头结构的动力承载性状做出了评价,找出结构薄弱位置,为该类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2.5 热管用于主轴的冷却精密机床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加工精度,就必须有效地控制主轴的热变形,也即需要对主轴采取冷却措施。主轴的冷却可采用冷冻机的油循环方式,但这种冷却方式所需的辅机多,维护保养麻烦。与此相反,分离型热管的主轴冷却方式,所需辅机少、能耗低、维护方便。图2.19所示就是采用分离型热管的主轴冷却结构简图。轴承座内表面支持轴承,随着主轴的旋转,轴承发热,温度上升。若将轴承座做成中空圆筒结构,并抽真空后将工质液体充入其内部,则可成为蒸发器。工质液体由于轴承的发热而被加热沸腾,其沸腾传热率极大,气泡从传热面上产生、脱离,造成搅拌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使用模拟PID控制器受到随机干扰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小型舰艇主轴鲁棒模糊控制算法研究。根据主轴结构,分析转子在负载或扰动下偏离状态,确定系统偏差。将物理量映射成不同模糊子集,输入变量模糊论域,并确定输出变量模糊论域及对应隶属函数,避免随机干扰。依据模糊子集,调节模糊控制规则,在不考虑主轴确定性输入情况下,确定干扰矩阵。通过计算主轴的二维状态向量和一维观测序列,实时调整PID控制参数,并设计模糊控制策略。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算法转子振幅在150 Hz时达到最大为4.6 mm,与实际转子振动位移一致,具有精准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控陀螺罗经的使用性能,根据罗经力矩方程解析出主轴运动方程,建立罗经主轴运动仿真模型,仿真研究力矩系数、启动初始条件与罗经稳定精度、阻尼运动周期及稳定时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纬度升高,罗经的稳定精度下降,稳定时间显著延长;但通过同步放大2倍找北力矩和阻尼力矩系数,在保持稳定精度不变的同时,约缩短稳定时间30%;初始方位角和高度角并不影响罗经的稳定精度和阻尼周期,主要影响稳定时间,且初始高度角对稳定时间的影响更加显著。启动罗经时,应先调整陀螺仪主轴至水平位置;主轴水平后,随着初始方位角的减小,稳定时间能缩短50%以上。此外,为电控罗经设计力矩系数自适应调整机构和初始高度角、方位角调整机构,可灵活提高罗经的稳定性,按照先水平后找北的流程启动罗经能有效缩短罗经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7.
舰船用零件加工要求精度极高,为了改善加工工艺,提出一种机床改造智能视觉的舰船用零件的加工控制优化方法。进行加工控制约束参量分析,对影响加工精度的曲面啮合、机床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参量进行解析优化分析,在机器视觉下进行机床控制参量的优化量算改造,实现舰船用零件控制优化,得出机床进刀最优控制律,改善加工工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舰船用零件的加工控制,加工轨迹误差较低,收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旭杰 《珠江水运》2023,(5):100-102
本文重点简述,了皂市水;电站#2水轮机主轴密封的构造及其工作机理,提出了主轴密封渗漏的主要原因加以,分析通过改变原主轴密封的橡胶活塞和给水管,道进而改善了密封件的压力等这些问题真正克服了立式水轮机主轴密封件渗漏的现象使改装后的水轮机能够顺利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型升船机承载能力大,若卷筒与主轴仍采用常规连接形式很难满足要求。分析了卷筒与主轴的各种连接结构,针对景洪升船机开发一种新的连接技术,解决了加工和装配的工艺难题。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结构尺寸,成功完成了16件大型卷筒装置的设计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0.
以船舶主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单轴应力疲劳基础上,在Ansys中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不同扭矩下主轴应力集中的部位,利用相互作用积分方法在应力集中的部位采用Ansys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在分析纯扭矩作用下主轴上任意一点的受力情况后,基于Paris裂纹扩展速度公式,推导出轴的转速和功率与裂纹扩展速率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船舶主轴裂纹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10,(3):I0003-I0003
近日,国内首套3兆瓦风机主轴轴承在瓦轴集团顺利出产,标志着瓦轴集团掌握了3兆瓦风机轴承的核心技术。3兆瓦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精度要求高.结构特殊,加工难度特别大,瓦轴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设计,并全称跟踪指导生产,确保产品各项精度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中假设:主轴承为点支承;曲轴主轴颈是同心的,且直径相等;把主轴颈的不同心与直径偏差视为轴承偏差。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弯曲的曲轴中的几何关系,建立了主轴承偏移与开档差的关系式。并且应用此式,绘制曲轴曲线图,确定刮瓦量,分析轴瓦磨损趋势,以及计算当船舶载重量变化时轴线的变化和底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多数镗排采用星形齿进给装置,这种装置的最大缺陷是进给状态是断续的,而自动进给装置是带动镗杆内的进丝杆旋转,从而推动镗刀向前进,其进给状态是连续的,这大大提高了镗孔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实船主轴的铰制螺栓法兰连接,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连接件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船用主轴在工作载荷下的工作工况。通过计算得到铰制紧配螺栓法兰连接在螺栓预紧力、螺栓过盈和主轴扭矩推力的影响下各部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法兰连接中最大应力出现在螺栓中;法兰上的应力水平并不高,且法兰盘上铰制孔到法兰盘边的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测量方法进行船舶主轴扭矩检测,构建船舶主轴扭矩检测系统,提高船舶主轴扭矩检测性能,提出基于单片机的船舶主轴扭矩检测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C51单片机进行控制核心模块开发,检测系统的硬件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主轴扭矩电子测量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等,在嵌入式ARM中进行检测系统的程序加载控制,采用C51单片机进行船舶主轴扭矩检测中的嵌入式信息处理和人机接口通信,完成检测系统的硬件集成开发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实现船舶主轴扭矩检测,检测的准确性较高,系统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船舶机械轴系是船舶动力传递、船舶平稳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机械轴系受材料、结构的影响较大,在船舶满载排水量超过50万吨时,其抗冲击能力及使用寿命明显下降。为此提出船舶机械轴系抗冲击能力优化。对常规机械轴系主轴类材料进行合金化处理,稳定碳化物,形成性能良好的下贝氏体,提升主轴的核心力学性能;依托高压铸造精密锻造、第二相强化等手段,对机械轴系相关构件进行材料工艺优化,并构建数学结构优化模型,确定各构件的安装退让量,实现船舶机械轴系抗冲击能力优化。试验数据表明,优化后的船舶机械轴系比常规机械轴系冲击吸收功提升49%,使用寿命提高52%。  相似文献   

17.
付永庆 《船舶工程》2004,26(1):26-2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实时预报船用发动机主轴系统扭转振动的精确测量方法.首先,根据脉冲填充法的原理,在主轴作匀速转动的条件下,推导了一个用于精确计算齿脉冲发生时刻主轴系统扭振振幅的理论公式.然后,由该式建立了实时求取主轴系统扭振数据的递推算法,并给出了测量主轴平均转速的公式.文中也对扭振算法的基本误差和主轴转速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FPGA实现本算法的硬件电路,并使用动态系统仿真工具SystemView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模拟和评价.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有良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机体属于薄壁框架类零件,结构复杂,其孔系位置精度要求高,加工变形问题严重.以某型柴油机机体曲轴孔镗削加工工艺为例,基于有限元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分析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等参数对机体孔系变形的影响;利用均值方差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处理,从而确定优化的镗削加工工艺参数组合为切削速度133. 136 m/min,切削深度0. 1 mm,进给速度20 mm/min.经过验证,优化后的试验方案最大变形量减小了20. 5%,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电火花加工时需根据实际情况留出合理的放电间隙,并且在进给深度上对工具电极的损耗进行补偿,分析几例电火花加工技术在燃气轮机机匣制造上的应用,总结燃气轮机机匣材料与结构的升级改进技术,认为电火花加工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于燃气轮机机匣制造中。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某型舰船主柴油机输出端、主轴支撑点及柴油发电机主轴等处轴承密封圈出现的严重泄漏润滑油问题,分析了泄漏原因,拟设计采用新型多级泄压式密封技术实验型轴承密封圈以替换目前单级轴承密封装置,从而达到防止轴承润滑油泄漏的目的,并满足现有轴承和轴系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实现无抽轴不解体修复与更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