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三、长江口港口群体现有格局 在长江口国际航运中心地域范围内,依据各港口区位特点、现有条件、主要吞吐货种及运量,实际上形成了以下五大港口群体。 1.上海港港口群体 主要包括黄浦港、罗泾港、外高桥、金山港等。1993年吞吐量为1.65亿吨。预计2020年吞吐量将达3.2亿吨,现有泊位能力与此要求相比尚缺1.5亿吨。为此有关市政当局提出从三个港区来安排新的码头泊位建设布局: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世界上可以称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如美国的纽约港、西欧的鹿特丹港、亚洲的香港与新加坡港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拥有超容量的物流与信息流,一般都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所在地。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营造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客观需要,但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都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内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扩大其空间布局上“点”的局限,将长江三角洲内各主要港口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组合港的形态出现。对此问题已基本取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但是众多港口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部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组合?目前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运中心是依托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航运枢纽,航运要素齐全并形成规模,处于全球海运干线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辐射全球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衔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代表所在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依托港口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是提高地区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可以看出,航运中心的建设对腹地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是极为突出的。改革开放初期,依托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经济,并取得了显著成就;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4.
程亮 《综合运输》2005,(10):64-67
国际航运中心是依托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航运枢纽,航运要素齐全并形成规模,处于全球海运干线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辐射全球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衔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代表所在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依托港口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是提高地区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南通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德春 《综合运输》2004,(11):62-63
南通港口的概念有两种,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指由南通市区内长江入海口北岸的狼山、姚港、通州、天生、任港、如皋等港区组成;一是现代意义上的,即上述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长江港区和南通市区内东部沿海的洋口及吕四港区。1997年,国务院以《关于同意上海组合港组建方案》的批复正式批准成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实施。南通港口从此列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之一,是组合港北翼一个重要港口。南通港口不论从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还是从港口的规模和参与上海经济圈的协作分工与竞争发展等方面,都将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快速发展,并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水深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的码头水深标准应该是多少?长江口经过治理,分三个阶段,花10年时间,使航道水深达到负12.5米,是否就能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的要求?愚以为,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其深水港的码头水深应达到负15米,与此相应的进港航道水深应能达到负16.5米。而且,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在今后5~10年内达到标准;否则,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这可以从周边港口的竞争形势、世界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以及世界大港兴衰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7.
<正> 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航运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把上海建成21世纪新型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亚太地区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也提出了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对策,使上海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 一、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可能条件 1.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上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处于中国海岸线  相似文献   

8.
天津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区域港口众多,竞争激烈,以大连、天津和青岛为代表的三大港口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口号,都把港口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在介绍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天津港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天津港实际情况提出了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沿海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吞吐量一直呈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更是飞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沿海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8.2%,由改革初期的2.6亿吨增长到1990年的5.7亿吨,平均每年增加约3000万吨;90年代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速度9.6%,2000年达到14.2亿吨,平均每年增长约68500万吨;进入21世纪,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18.9%,2005年达到33.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约4亿吨。同期外贸吞吐量增速也由8.7%,12.5%上升到新世纪的19.1%,2005年达到13.2亿吨,占港口吞吐量的3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港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管部门和港口要从几方面着手。科学预测港口吞吐量峰值的大小和出现的时间经济发展与港口吞吐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日本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处于重化工发展的高速期,也是港口快速发展期,港口吞吐量从5亿吨左右迅速上升到30多亿吨。在重化工业布局完成后, 即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日本经济虽然仍在发展,但港口吞吐量一直徘徊在30 亿吨。欧洲的几个火港如鹿特丹港、安特卫  相似文献   

11.
1中国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业发展迅速,港口吞吐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04年,中国大陆拥有1430个港口,3.4万个生产泊位;港口吞吐量达到41.7亿吨,比1980年增长19倍,集装箱吞吐量从1980年零的基础上猛增到6180万标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在分析论述当前国际海运大环境和我国海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和经济高速发展中我国海运市场呈现的新特点,展望了今后5~10年我国海运发展形势。 一、国际海运大环境 1994年,世界外贸海运量达44.75亿吨,比1993年增长1.36亿吨,增长率3.1%。世界商船队保有量6.7亿载重吨,比1993年增长1.1%。干散货运输和液化气市场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沿海及长江干线枢纽港口更受青睐目前,我国已建成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四大货种的专业、高效、运输系统,以及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五大地区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口群体。长江先后超过了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7.95亿吨,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5亿吨,年均递增23.5%。苏州港、南京港已成为长江上两个亿吨大港。以长三角地区港口为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港口吞吐量占全国吞吐量的42.8%,集装箱占33.9%,煤炭占34.5%,原油占48.2%,矿石占55.1%。据预测,到2010年,长江三角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4800万TEU以上;海运来煤2.2亿吨;外贸进口原油6500万吨以上;外贸进口铁矿石125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张菁 《综合运输》2006,(6):86-9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港口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港口,其港口吞吐量长期占据着我国的几乎半壁江山,已经成为当前亚洲、以及世界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开港、宁波港和舟山港一体化、江苏省提出加快港口发展的整体战略等,这一切给长三角港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长三角地区港口进入了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关系,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港口协调发展?怎样推动港口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06年5月26日召开的长三角港口工作座谈会上,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明志先生。  相似文献   

15.
<正> 大连港是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位于黄渤海交界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2002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0851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5.2万 TEU,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旅客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伴随着港口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港口功能的不断完善,各大沿海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内河港口城市提出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的战略发展设想。国内俨然已掀起了一轮“航运中心”的建设热潮。但是,对于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应该详尽分析,科学筹划、明确定位。应该明确航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动态环境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对航运中心的发展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特邀专家身份参加“首届中国港口城市市长高峰论坛”的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认为,以腹地和临港产业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环境,对我国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口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有力地推动港口功能向新一代港口方向升级、促使国际航运中心重新选择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临港经济发展迅猛我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临港经济发展迅猛。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说,“十五”期间,中国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4亿吨。2005年,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9亿吨,集装箱完成7564万标准箱,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中国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80%。近年来,广东湛江港陆续完成了30万吨级油码头,25万吨级航道和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规划建设38平方公里临港工业园区,全面提升了港口功能。“湛江已进入发展临港经济的最佳时期。”湛江市市长陈耀先说。  相似文献   

19.
<正>港口是各种运输方式转移的交接点,是货 物的集散地,1999年全国主要港口吞吐量达 10.4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为3.8亿吨。我国 已有120多个港口停靠外贸国际航线的船舶。 全国港口承担了我国外贸货物90%以上的装 卸量,也就是说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货物要 通过港口,199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达3600亿 美元,平均每万元外贸额约有11吨外贸货物通 过港口进出口。显然港口的有序运作和发展,不 仅关系到交通运输事业的兴旺发达,而且对国 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具有重大影 响。尤其是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袁锋 《综合运输》1996,(8):28-29
<正> 根据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的现状特点,结合国际航运中心的营运发展目标与要求,建立长江口国际航运中心,主要应重视以下重大工程安排及政策措施的实施。 六、重大工程安排 1.千吨级主航道建设 长江口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优势是依托长江,而国际经验表明,只有把单一的水运主通道拓展为完整的水运网络系统,才是河口型国际航运中心得以发展并渐趋完善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