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在钎焊温度1 043~1 393 K、钎焊时间3~60 min条件下,对Al2O3/(Ag72Cu28)97Ti3/Nb接头进行了钎焊试验.经SEM、EDS、XRD检测,界面产物为TiO、Ti2O.在1 093 K、15 min条件下,接头剪切强度最高可达223 MPa.  相似文献   

2.
采用5种不同成分的锌铝药芯钎焊丝钎焊铝/铜接头,研究钎料成分对接头剪切强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成分的锌铝药芯钎焊丝,采用火焰钎焊的铝/铜接头抗剪强度比炉中钎焊高,Zn80Al20药芯钎焊丝钎焊的铝/铜接头强度最高;随钎料中Al含量降低,铝/铜接头的耐蚀性变差,Zn72Al28药芯钎焊丝钎焊的铝/铜接头耐腐蚀性最好.相同条件下,火焰钎焊铝/铜接头的耐蚀性明显好于炉中钎焊的接头;Zn80Al20药芯钎焊丝钎焊的铝/铜接头钎缝组织呈块状.锌铝药芯钎焊丝中适中的Zn,Al含量有利于使铝/铜接头铜侧界面得到固溶体组织,并避免铝侧母材的过度熔蚀.  相似文献   

3.
在钎焊温度1043-1393K、钎焊时间1-60min的条件下,对Al2O3/AgCuTi/Ti-6Al-4V进行了钎焊试验,结合SEM、XRD测试结果,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并对其连接机理进行了探讨,为指导工程应用、改善接头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Mo-Re合金成功连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钎焊保温时间对Mo-Re/Ni-Cr-Si-B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保温时间的接头显微组织、物相及元素分布变化,揭示钎焊保温时间对Mo-Re/Ni-Cr-Si-B接头界面形成机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焊保温时间20 min,获得的钎焊接头组织主要由柱状晶σ(Mo_2Re_3)相、Ni(Mo,Re)固溶体、Γ_1相,以及少量NiSi_2、CrB、MoNi化合物等相组成.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钎缝中Ni(Mo,Re)固溶体有向钎缝中心扩展的趋势,而Γ_1相及NiSi_2、CrB和MoNi等相减少.保温时间为45 min时,钎缝由单一的Ni(Mo,Re)固溶体组成,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元素分布也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5.
AgCuTi钎焊Al2O3/Nb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钎焊温度1043~1392K、钎焊时间3~6min条件下,对Al2O3/(Ag72Gu28)97Ti3/Nb接头进行了钎焊试验。经SEM、EDS、XRD检测,界面产物为TiO、Ti2O。在1093K、15min条件下,接头剪切强度最高可达223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Cu作为中间层进行了Ti的真空接触反应钎焊,接头在SEM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Cu/Ti接触反应钎焊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过程,在900 ℃、180 s的参数下反应层宽度已达到毫米级.反应区中从Ti侧到Cu侧,微观组织依次为β-Ti(Cu)固溶体、Ti-Cu化合物、Cu(Ti)固溶体.同时发现同一条件下的上、下侧反应区与母材界面形貌各异,分别为直线状和弯曲状.断裂主要发生在Ti侧β-Ti(Cu)固溶体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熔化焊、钎焊在铝基复合材料连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方法搅拌摩擦焊.研究了颗粒增强SiCP/6066Al铝基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焊连接工艺,对焊缝成形特点、接头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搅拌摩擦焊之后,焊缝成形良好,焊缝区晶粒细小均匀,呈弥散分布,因而,搅拌摩擦焊的接头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Al2O3陶瓷/Kovar钎焊时出现的裂纹问题,本试验采用Ti-Cu-Ni活性钎料钎焊Al2O3陶瓷/Kovar(可伐合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并对所含成分进行分析,得出裂纹处的成分组成.分析结果表明Al2O3/Ti-Cu-Ni/Kovar钎焊接头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Kovar中的Fe元素与钎料中的Ti元素相互反应,在界面形成了FexTiy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产生裂纹,并提出了减少裂纹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Al2O3/Ti—Zr—Fe钎料/Nb界面组织及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23K、1-60min条件下,对Al2O3/(Ti66Zr34)xFex/Nb进行了钎焊试验。结果表明,钎缝由三个反应层构成,即界面为复杂成分化合物层,钎缝由Nb2Ti及Nb2Zr与Nb2Ti,Fe)的混合组织层构成。当钎焊条件为1523K、10min时,Al2O3/(Ti66Zr34)65Fe35/Nb接头常温剪切强度最高达130M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Ag72Cu28)%Ti4急冷钎料钎焊Si3N4陶瓷,研究联接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工艺参数对Si3N4陶瓷的接头界面结构以及强度的影响,并与同成分的常规钎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钎焊时施加的压力对钎焊接头强度均有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反应层结构和厚度来体现;Si3N4/(Ag72Cu28)96Ti4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TiN/Ti—Si化合物/Ag-Cu共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Ag72Cu28)96Ti4急冷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比常规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提高37%.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针对内燃机进排气系统设计,把仿真计算、计算机建模、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e Manufacture)技术和实验测试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辅助技术集成化,建立了内燃机进排气系统集成快速开发环境,并用于JL368Q汽油机进排气系统的改进设计中,设计出新型电控谐振进气系统.配机实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可提高设计的质量和一次成功率,缩短产品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18.
19.
谢大明 《水运管理》2010,32(9):29-33
针对欧盟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的《欧盟港口国控制法令》(简称2009/16/EC法令)可能对我国船舶产生的影响,在对该法令进行内容分析及按其规定的方式对我国船舶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航运界应对该法令带来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娜  拾路  任鹏  叶仁传 《船舶工程》2019,41(12):71-77
为了明确液舱在平头弹体侵彻下的变形毁伤特点,利用100%含水量液舱的高速侵彻实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平头弹作用下液舱含水量对舱壁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量条件下,弹体初速度越高,弹体在水中的速度衰减越快,耗散的动能越多;同时弹体速度的衰减也随液舱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弹体动能的耗散使得舱内形成空泡,且空泡尺寸随弹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液舱壁由于空泡的作用产生了外凸变形,且其变形量随弹体速度及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液舱部分含水时,舱壁出现非对称变形,液面下的舱壁的最大变形量与满舱时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