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尾气分析仪是检测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关键仪器,高精度的尾气分析仪通过采样探头直接获取汽车原始排放气体,可以连续检测汽车尾气中CO、CO_2、HC、NOx、O_2的浓度。尾气分析仪采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HC、CO、CO_2的浓度,采用电化学法测量O_2和NOx的浓度。1电化学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化学传感器通过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并产生与气  相似文献   

2.
BANTAM型汽车尾气分析仪采用最新型的进口固体红外光学平台,利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HC、CO、CO2,利用电化学法测量O2、NO,可以连续检测汽车尾气排放中多种气体成分的浓度。该仪器的前面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后面板示意图如图2所示,汽车尾气在仪器内部的流向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3.
研究气体分析仪在不同海拔下的线性特性对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不同海拔下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气体分割器等设备对市面上主流的便携式排放测试分析仪进行线性化检查,得到基于NDIR法和HCLD法的气体分析仪在不同海拔下的线性特性。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推荐线性系数,在进入其他不同海拔地区试验时使用此线性系数可消除海拔对分析仪准确性的影响从而保证实际行驶排放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对整车企业及检测机构确保不同海拔下实际行驶排放试验结果准确性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型车辆车载排放测试系统的集成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体污染物测量设备和颗粒物测量装置进行集成,形成一套可以实时测量重型汽车各种污染物(HC、CO、NO_x和PM)排放浓度和计算瞬时排放质量的综合性车载排放测试系统(IPEMS).实车排放测试和实验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建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测量重复性;各种污染物的IPEMS测量结果与实验室CVS系统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强,满足准确测量和评估重型汽车实际道路条件下排放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L3.2开式取样系统图2为开式取样系统的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量系统构成示意图。取样系统不与汽车排气管联接,只将接口正对排气管,汽车的排气只有部分随同环境空气被抽人取样系统。部分排气与环境空气混合稀释后通过该传感器排人大气。尾气分析仪也是采用检测通用的五气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用汽油车瞬态工况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5辆车采用相同的底盘测功机,分别用汽车排放总量分析系统(VMAS)和定容采样系统(CVS)进行瞬态采样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VMAS由于系统测量精度、系统响应时间、工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HC、CO、CO2和NOx的测量与CVS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但VMAS仍有较好的测试准确性和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在用汽油车检测。  相似文献   

7.
轻型车排放测试主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轻型车排放测试系统包括底盘测功机、排气取样系统、容积测量装置、排放分析仪、行驶监视仪、大气环境单元等部分。介绍了该测试系统中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对开发中的功能实现、工作流程、关键问题及系统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VTCL—VETS车辆排放试验计算机主控制系统;通过开展汽车排气稀释定容取样系统的排放测量和分析技术研究,探讨了排气稀释定容取样系统中气体输送及分析延迟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基于稀释排气流量与成分浓度和C平衡技术的汽车瞬态排放率和累积排放量计算方法;给出了VTCL—VETS整车排放性能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9.
全流定容取样对排气污染物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全流稀释定容取样系统(CVS)的原理和相关计算理论,并以某汽油机为例分析了CVS系统对排气污染物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计算稀释系数与实际稀释倍数存在差异,导致计算所得CO2浓度与实际浓度产生理论计算误差,且CO2浓度偏离理论排气浓度越远,各排气成分的浓度计算误差越大;各排气成分的浓度计算误差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稀释空气中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汽车维修》2001,(6):50-50
西门子五气体汽车尾气测试仪为全中文液晶显示,全中文内置打印机,菜单式操作非常方便,可在任何光线下工作,能够测量CO、CO2、HC、NOx及油温、转速空燃比等,测量精度高,其中HC的测量精度可达0.0001%,CO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其开机预热时间极短,仅为1min.此外,该机还具有全智能化、自动标定、自动检漏及故障自诊断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电喷法及空燃比法车载测量汽车油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两种车载测量油耗的新方法。电喷法通过高频采样系统测量电喷脉宽,计算得到油耗;空燃比法测量记录进气流量计电压及空燃比等信号,计算得出油耗。两种新方法与汽车尾气CVS取样测量的对比试验表明:两种新方法具有优良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量乙醇/柴油发动机新的排放物——乙醇和乙醛,对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以去离子水作为吸收液的冰水浴两级吸收采样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尾气中乙醇和乙醛的采样,吸收效率大于96%;通过引入采样系统稀释系数、流量校正系数和吸收效率修正系数的理论计算,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色谱分析方法和色谱标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实现了对样品中乙醇和乙醛的分离定量测试;整个测量系统对排气中的乙醇和乙醛检测限值为0.1×10-6,最大极限误差为0.5×10-6,并在一台实际乙醇/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排放分析在电喷发动机起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和电控系统导致电喷发动机起动故障的原因及传统的诊断方法.阐述了喷油器工作状况可由HC含量的变化来反映,以及缸内燃烧状况及火花塞点火状况可由CO、NOx含量的变化来反映等排放分析诊断起动故障的机理.指出采用废气分析仪进行发动机起动故障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价值,并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碳平衡法进行汽车油耗测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利用碳平衡法和油耗仪对不同车辆进行了等速和变工况百公里油耗测量。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一致性很好,可以互相代替使用,并分析了测试误差来源和提高试验测量精度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微粒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长  刘巽俊 《汽车工程》1997,19(6):342-346
研制了一种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微粒测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普通测功机和微粒稀释取样袋等组成。用此系统可进行柴油机恒转速扭矩、恒扭矩变转速和转速与扭矩成比例变化等模式变工况的微粒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不同变工况模式下的微粒和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颗粒物是柴油发动机的主要排放物之一。目前在试验室内主要的测试方法是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和部分流稀释采样系统。文章介绍了全流和部分流采样的原理,分析了选择采样方法的原则;分别描述了全流和部分流颗粒采样过程中各参数对颗粒物的影响,特别是目前国内可以进行型式核准的部分流颗粒物采样系统;着重阐述了提高2种采样方法的相关性措施。分析认为,应着重关注部分流和全流的颗粒物采样条件对测试结果一致性的影响,以提高我国内燃机颗粒物排放测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试仪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以及常见的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CVS(定容取样法)基础上提出开式排气稀释取样系统;针对当前车辆燃油消耗量测量操作不便的问题,根据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量原理,建立了采用流量计的碳平衡法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模型及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了燃油密度、氢碳比、排气成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同步和负荷测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与油耗仪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为车辆燃油消耗量的不解体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羰基排放特性,设计了发动机尾气中羰基排放物的检测方法.通过气体捕集、衍生化反应、生成物的洗涤或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尾气中的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醛、丙酮等物质进行了分离测量,分析了检测波长、采样流速、穿透现象对采样效率及分析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样流速2L/min,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9.
EGR系统是治理内燃机排放污染物Nq的有效方法之一,在PTO台架上对SNH4102型柴油机EGR系统进行标定试验,采用真空度控制EGR阀开度,实现EGR系统的调节。在柴油机额定转速下,将测功器开至100%,75%,50%,10%;在最大扭矩下,将测功器开至100%,75%,50%;及怠速工况下,找到EGR阀最佳开度,完成EGR系统的标定;并通过NHA-501型废气分析仪和FLB-100不透光式烟度计等测量排放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SNH4102型柴油机台架试验中,EGR系统对于NOx的控制有明显的效果,对CO和HC等排放物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