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一南稍门区间隧道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隧道基坑降水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以及根据区间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进行的降水井配置和施工方案,并对其采取的动态管理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调整拱底标高、调节降水井深度可有效控制地下水;采用合适的机械、降水井结构及排水设施可减小对环境、地面交通的影响;进行动态管理,可有效控制降、排水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文章引入随机介质理论中的地层损失概念,推导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推导并改进了容重变化和渗透力变化引起的地表沉降公式,并考虑了支护结构-土界面摩阻力对沉降的影响,探讨了随机介质理论在基坑开挖计算中关键参数的确定问题,最后与文献[10]计算结果及实测地表沉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得到的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分布与实测沉降更为接近,能更准确地预估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因考虑了土体的持水度和支护结构侧摩阻力的影响,在1.5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计算精度远高于传统方法,在基坑1.5倍开挖深度范围外的计算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有支护结构并使用坑内降水的敞口基坑,应用本文计算方法预测地表沉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深大基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并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降水难度大.文章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与轻型井点结合降水方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涌水量的计算、降水井数量的确定及降水井间距布设等参数研究,对今后同类工程的修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外环路站~合川路站区间,深31.9m、坑底位于⑦1承压含水层的虹莘路风井基坑工程设计以及开挖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出关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坑底位于承压水层中基坑降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飞 《现代隧道技术》2022,(1):176-182,194
富水砂卵石地层中基坑降水始终是工程界较大的难题,文章针对兰州强透水深厚砂卵石地层超深竖井降水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研制了一套有效的模型试验系统,配置了砂卵石土体相似材料,并重点研究了基底注浆加固对基坑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对基坑降水有重要的影响,靠近黄河一侧降水漏斗曲线陡直,远离黄河一侧降水漏斗曲...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深圳地铁车公庙枢纽工程为例,研究了受基坑群开挖影响的近接运营地铁隧道的隆沉变形规律及其变位控制措施。为了达到控制既有隧道及轨道结构变位的目的,通过方案优化、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根据结构变位分配原理,制定了基坑群施工各步序轨道结构的变形控制标准。受基坑开挖卸载效应的影响,近接既有隧道具有明显的变位叠加效应,其中基坑开挖卸载和降水是影响结构变形控制的关键步序。基坑降水对控制下卧隧道隆起变形是有利因素,但紧邻侧方位基坑降水对控制结构水平变形是不利因素,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地下结构不同方向变位基准来制定合理的降水措施。实测结果表明,基坑群开挖过程中既有地铁轨道结构变形满足控制标准要求,验证了变形控制基准的合理性和工程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托广州地区某邻近运营地铁车站的基坑工程,使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车站结构-土体-基坑围护结构共同作用的二维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基坑与车站间隔距离、基坑开挖深度等参数变化情况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规律及振动响应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明显改变了邻近地铁车站的变形场。基坑开挖越深,距离车站越近,影响越加明显。基坑开挖引起地铁车站的变形表现为竖向隆起和向基坑内侧移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车站结构水平位移变化较为明显,最大竖向位移变化不大,但竖向位移差变化明显,对结构影响较大;在列车动载作用下,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和间隔距离的减小,对基坑围护结构本身和邻近车站结构的振动响应特征都将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均是加剧结构的振动。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控制车站结构变形的技术措施,为类似地铁车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飞 《现代隧道技术》2022,(1):176-182and194
富水砂卵石地层中基坑降水始终是工程界较大的难题,文章针对兰州强透水深厚砂卵石地层超深竖井降水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研制了一套有效的模型试验系统,配置了砂卵石土体相似材料,并重点研究了基底注浆加固对基坑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对基坑降水有重要的影响,靠近黄河一侧降水漏斗曲线陡直,远离黄河一侧降水漏斗曲线平缓;(2)基底注浆降低了水力梯度,提高基坑施工安全性,可有效减少基坑内抽水量,但对于坑外抽水量作用不大;(3)基底加固区渗透系数存在最优值,对于该工程,建议取1×10^(-6)m/s为加固区目标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苏州某地铁换乘站坑中坑基坑为基本模型,采用土体卸载条件下的HS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外墙插入比对坑中坑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墙插入比增加,外墙墙身最大侧移减小,但均在30~35 mm范围内,墙脚侧向变形以线性规律增加明显;内墙顶端侧向变形以线性规律增加显著,而墙身侧向变形最值增加不明显,墙体底端无明显改变;内坑坑底隆起超过90 mm,受外墙插入比影响甚微;外坑坑底隆起超过70 mm,隆起量受外墙插入比的影响随着距离外墙减小而增加;外坑坑背土体沉降显著,距外墙14 m范围内沉降随外墙插入比增加而减小,外墙插入比为0.25时沉降量最大,14 m范围外则出现相反趋势。鉴于此,在确保坑中坑安全和环境影响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外墙插入比对坑中坑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地下水十分丰富,在上海地铁基坑施工中降水是基坑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也是保证基坑土方开挖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降潜水对基坑内土体进行固结,增加土体的抗剪能力,通过降承压水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底隆起和突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渗流与蠕变的相互耦合作用对软土基坑开挖的影响,文章以深圳地铁11号线前海湾站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FLAC~(3D)中的渗流和蠕变分析模式,对不同计算条件下软土基坑的桩后水压力、桩位移、地表沉降以及坑底隆起等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渗流和蠕变作用均会对基坑开挖变形产生较大影响,只有综合考虑这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才能保证基坑开挖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合;(2)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两侧桩最大位移值和位置都与开挖时间呈指数衰减关系,而基坑两侧地表最大沉降除会在每次降水过程中急速增大外,其余时段则与开挖时间保持相对缓慢的线性增长关系;(3)随着潜水水位埋深的增加,基坑两侧地表最大沉降和桩体最大位移都将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应力释放将不可避免地引起邻近隧道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开展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尺寸和管片接头刚度对下卧隧道三维变形的影响。利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和结果的合理性。在基坑中心线下,隧道隆起和横向弯曲应变随基坑开挖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基坑开挖长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9倍时,隧道隆起和横向弯曲应变达到峰值;隧道纵向弯曲应变几乎接近于零。当基坑开挖长度大于9倍的开挖深度时,基坑—土—隧道的相互作用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若不考虑短基坑的三维效应,基坑—土—隧道的平面应变简化将严重高估隧道隆起和横向弯曲应变。隧道隆起随接头刚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然而隧道横向和纵向弯曲应变随接头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带接头的非连续隧道假设为连续性结构,隧道隆起会被大大低估,而隧道弯曲应变则被高估很多。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虑基坑坑底和侧壁的开挖卸荷应力以及坑底围护结构的遮拦效应,基于Mindlin位移解公式,提出了一种半解析半经验解方法,推导得到了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隧道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基坑尺寸、与隧道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加固控制措施对既有地铁隧道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随着隧道埋深的加大而有所增加;随着基坑与隧道净距的减小,隧道位移则明显增大;基坑开挖长度的增加对隧道位移影响较小,而基坑开挖宽度和开挖深度会对隧道位移产生明显影响;该方法可以考虑加固控制措施的效果,随着基坑围护结构应力损失率的减小,隧道最大水平位移呈线性减小,但隧道竖向位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R410标风井基坑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虹梅路站~桂林路站区间隧道中间风井基坑开挖施工顺利进行,须降低承压含水层水头。介绍、分析降水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的降水方案,通过精心施工,控制了基坑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和地下管线的下沉。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是一种大运量、安全、效率高、能耗少的运输方式,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由高速铁路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振动和噪声环境污染等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通过进行1g条件下双排封闭式PVC空井减隔振措施室内模型试验,其直径、深度、排间距等因素对双排封闭式PVC空井减隔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排封闭式PVC空井深度是影响减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其深度增加减隔振效果逐渐增强;而双排封闭式PVC空井直径和排间距对减隔振效果影响不够明显;综上所述确定了双排封闭式PVC空井减隔振效果的优越性,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粉土中既有隧道上部基坑开挖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在考虑了四种工况的基础上,分析基坑开挖对隧道顶部和底部位移、隧道水平位移、基坑底部位移以及桩墙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会引起隧道向上隆起,且隧道顶部隆起值大于底部隆起值,隧道底部隆起值大约为隧道顶部的60%~70%,隧道向上隆起速率与基坑开挖深度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基坑的开挖,隧道两拱腰向内部收敛,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隧道拱腰位置;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底部隆起增大,且隧道的存在对基坑底部的竖向变形影响较小,基坑中部隆起值略大于两侧;桩墙顶部水平位移最大,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桩墙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的降低会造成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而对于地下水丰富地区的基坑工程,由于基坑内大面积降水,坑外地表沉降的现象更为严重,并对周围地下管线会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以南京青奥线梅子洲过江通道接线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长江漫滩地区基坑施工的工程概况和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结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深基坑工程周围地表及地下管线的沉降原因和沉降规律,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隧道技术的发展,盾构隧道将成为修建跨海通道的重要方式。文章以目前国内最大直径海湾盾构隧道——汕头海湾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在填海围堰内修建盾构始发井所面临的挑战,即基坑超深、异形,淤泥层深厚,受海水影响大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考虑基坑开挖和盾构始发两种工况的大环框梁逆作技术,并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现场实测,对基坑支护受力性状和土体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环梁逆作技术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节省工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墙顶,且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曲线呈现一个存在多个拐点的“半杯型”复合形态;墙后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一个非对称的“凹槽型”形态,这与监测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Ad/Aq因工况不同,其比值也不同,并且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比值是减小的,同时也反映周围地表沉降具有滞后性;通过各工况定量分析,Ad/Aq大致位于0.4到0.6之间.基坑开挖对墙后地表沉降的的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距基坑边沿的1.5倍最终开挖深度,主要影响区在d/H为0~1.0之间,次要影响区在d/H为1.0~1.5之间;沉降最大值出现在d/H比值为0.5区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深圳地铁会展中心站-市民中心站区间施工中,采取的超前管井降水和深层搅拌桩结合的治水原则,以及结构自防水同柔性防水层联合防水的防水措施。解决了在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的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结构渗漏水难题。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