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路堤上铁道车辆的横风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国外铁道车辆》2007,44(1):26-28,46
根据国外通勤客车所做风洞模型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分单线路堤和复线路堤2种情况,对横风下铁道车辆所受气动侧向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风栅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国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18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术会议所发表的铁道车辆方面的学术论文,对近2年来国际范围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及动态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述,包括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车辆运动稳定性、车辆/轨道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1 前言我所主要归口铁道车辆技术标准 ,目前归口的标准总计 30 0余项 ,除车辆基础标准 5项、试验 (计算 )方法标准 5 4项外 ,其余为车辆产品和质量标准。通过对这些标准实施情况的调研 ,我们将现场反映的意见以及在日常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2 铁道车辆标准使用情况铁道车辆标准对保证铁道车辆的统一性、安全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车辆上安装的转向架、制动、钩缓等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和性能要求由相应的标准统一规定 ,如果这些零部件没有统一的标准 ,就很难保证铁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多年来 ,铁道车辆标准一直作为铁道车…  相似文献   

4.
跨座式单轨车曲线通过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座式单轨车因其结构与传统的铁道车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标准不再完全适用。本文借鉴《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 5599—1985),根据跨座式单轨车的固有特点及其实际运用经验,提出以导向轮导向力、转向架导向力矩、车体浮心高度、走行轮轮重减载率、走行轮胎侧偏角以及走行轮胎最大垂向作用力等评价指标来对跨座式单轨车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CRH2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悬挂系统结构,对列车垂直、水平两个方向建立动力学模型。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影响车辆运行平稳性的沉浮、点头、横移、侧滚及摇头等刚体振动进行控制策略分析。根据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要求,提出采用磁流变阻尼替换原有油液阻尼,达到降低车体各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从而提升车体稳定性的目的。以中国干线铁路轨道功率谱密度为轨面激励发生基础,联合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进行整车性能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该半主动控制悬挂系统能够较好地抑制两个方向的5种振动模式,对于改善车辆运行平稳性、降低转向架所受冲击力有良好的作用,在设计上可使用半主动控制的磁流变悬挂系统代替传统铁道车辆被动悬挂控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道车辆的技术进步,对铁道车辆用轴承性能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为了满足这种严格的性能要求,今后的铁道车辆轴承尤其需要进行不断的设计和开发。本文介绍了树脂保持架、装有传感器的轴承性能以及车辆运动仿真试验机。  相似文献   

7.
介绍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主要用途,以及同其他铁道车辆常用内装结构材料的比较.介绍了蜂窝夹层结构材料选择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国内外铁道车辆上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标准修订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轨道车辆情况和运用特点,从试验项点、试验方法和判断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满足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和安全需要为目的,指出了国内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标准应具有的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主要标准,包括TB/T2841-2005<铁道车辆空气弹簧>、EN 13597-2003<铁道车辆用橡胶悬挂部件--空...  相似文献   

9.
铁道车辆通过桥梁的横风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健  梁习锋 《国外铁道车辆》2003,40(3):23-25,34
介绍了日本采用风洞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铁道车辆通过桥梁的横风气动特性进行研究的情况,并对影响气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和车辆倾覆临界风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承力索座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中的应用情况和加工工艺,并分析了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各种形式的承力索座在线路上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装配锥型踏面和LM磨耗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分别进行正线动力学性能对比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锥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直线动力学运行平稳性优于LM磨耗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但LM磨耗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通过侧线、曲线的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等稳定性能优于锥型踏面轮对的捣固车。  相似文献   

12.
以CRH2列车、京沪高铁上32m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三维、定常N—S方程和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进行侧风作用下挡风墙对车桥系统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雷诺数、挡风墙等价透风率、挡风墙高度、透风率及风偏角的改变,对车桥气动性能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雷诺数对列车气动性能有一定影响。挡风墙高度的增加会使作用于桥梁上的侧力和力矩系数增大,升力系数则变化不明显。在等价透风率挡风墙下栏杆数量多的挡风墙挡风效果优于栏杆数量少的挡风墙。挡风墙高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有一个合理的高度范围。在同一高度挡风墙下,列车气动力系数随着透风率的增大而增大。风偏角对列车气动性能影响的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风速预测是风致灾害预警的关键技术。针对高铁大风预测中延迟性和误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完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对高铁沿线风速进行预测。为了减少预测模型的复杂度和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原始风速数据用CEEMDAN分解并利用样本熵(SE)理论将分解出的分量按照样本熵近似值重组成趋势、细节、随机三分量后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以高铁沿线某段风速气象数据为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可有效降低预测延迟性和提高预测精度,准确追踪风速的波动性和非线性非平稳的变化,性能更加优越。在高速铁路沿线大风预测中能够发挥良好的适用性,减少大风预警的误报或不报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风向角下高速铁路列车气动力特性,分析流线型列车周围流场结构差异对列车气动力影响,以高速铁路典型CRH2列车为研究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不同工况下列车气动力和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压和测力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用来分析风向角对列车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按一系悬挂和变摩擦阻尼建立货车的动力计算模型;轮轨作用力采用Kalker的线性接触理论并按Vermeulen-Jnhnson的非线性理论对其进行修正的方法;作为车桥系统外部激励的抖振力的时域随机风荷载按Shinozuka理论进行模拟。以某高墩连续梁刚构桥为对象,对考虑横风作用时货车的行车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横风作用时,背风侧的脱轨系数和轮轨作用力增加,轮重减载率减小,迎风侧的脱轨系数和轮轨作用力有所减小,轮重减载率增加;与无风时相比,横风的作用将导致车辆的行车安全性较为不利,这一结论与文献[2]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南疆铁路至兰新高铁枢纽位于新疆著名的三十里风区,当地多次发生大风导致列车倾覆事件。本段桥梁是高铁与普铁联络线,针对高铁及普速铁路梁的特点综合分析,选用适宜梁型,结合挡风结构受力特点,运用流场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动力学仿真等方法展开研究,对梁体局部改造加强。通过分析强风场中列车受力特点,以及挡风屏结构高度等对风场影响的规律,在挡风屏设圆形及椭圆形交错开孔,通过紊乱气流自身损耗风能。人行道步板改用透风结构,减弱桥面顶板气流反冲力,改变列车附近的局部风场,降低横向风力对列车的冲击作用,对列车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研究结论:(1)挡风结构制造紊流消耗有害风向,防护作用明显好于靠加强结构自身强度来抵抗风害;(2)对于气流进行疏导,对风场势能进行牵引,改变风荷载影响作用显著;(3)铁路桥梁结构防风设计,应该以风场势能的研究为主方向,局限于平面的受力关系研究势必会影响防风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强大的风力和铁路电气化改造,使新疆风区停站车辆的防溜成了亟待解决问题.分析了车辆溜逸力的来源,构建了车辆溜逸阻力分析图,改进了防溜设备(一对能承受176.4 kN力的铁鞋及其止动器和左右螺母式手制动机),根据来袭大风风力,计算出防溜逸阻力需求,制定了防溜决策.如对一列挂有50辆空敝货物列车的防溜决策是:7至9级风可用2...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发鸠山隧道改线方案动力学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立车线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典型区段线路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动力学评估。以发鸠山隧道改线方案原设计和优化后设计的线路平纵断面参数作为线路条件,对比30 t货车和客车通过时的动力学性能指标,给出适用于30 t大轴重的重载铁路圆曲线半径建议值,可供未来重载铁路线路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横向悬挂主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铁路机车车辆横向悬挂系统存在的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和加速度反馈的旨在抑制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方案。介绍了主动、半主动控制原理,相应的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的构成,整车试验的试验方法和部分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采用主动、半主动控制技术以后,机车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列车的运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