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整车开发中的重要性,然后应用Kuli软件对一货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了仿真和设计,包括建立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格栅、散热器和机械风扇等部件的仿真模型。以及设置部件的性能参数和仿真计算,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以为企业开发汽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款汽车冷却系统的开发原理及方法,分析了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重要零部件的匹配计算方法。运用三维软件fluent进行风量仿真分析,并根据发动机原理搭建flowmaster一维仿真模型。在所建的模型中对设计工况点进行仿真计算,并对影响冷却系统部分参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整车开发中的重要性,文章应用Kuli软件对某轿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了仿真和设计,包括建立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格栅、中冷器、散热器、机械风扇和电动风扇等部件的仿真模型,以及设置部件的性能参数和仿真计算,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Kuli软件主要使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使开发费用和周期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客车冷却系统模糊控制策略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传统冷却系统的不足,设计基于模糊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能够实现散热风扇的无级变速,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温度,使之更经济、更环保,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仿真结果以及模拟情况下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2m传统燃油客车为研究对象,依据WP10H400E62发动机冷却需求,开展了中冷器、散热器和电子风扇等主要零部件选型计算校核研究,并应用基于KULI开发的冷却模型对冷却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希望通过样车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反馈情况来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以便为冷却系统零部件的选型和仿真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中主要介绍使用KULI热管理仿真软件与CFD仿真分析进行耦合的方法,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计算。通过使用先进的仿真软件,使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开发简单方便、可靠高效,并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国六重卡开发中使用零部件试验参数,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KULI仿真计算,模拟出发动机在功率点和扭矩点各个转速下冷却系统的参数;并与整车轮毂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KULI计算数据的可靠性,证明了KULI仿真在重卡开发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王振 《客车技术》2007,(4):33-35
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传统冷却系统的不足,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能够实现散热风扇的无级变速,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温度,使之更经济、更环保,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仿真结果以.及模拟情况下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GT-SUITE软件对某乘用车冷却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包括建立发动机水套、水泵、节温器、散热器和暖风芯体等部件的仿真模型以及关键部件的参数设定和仿真计算。研究了整车冷却测试工况下冷却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并与整车试验进行对比,对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整车冷却试验中出现的水温偏高问题,通过对冷却系统水侧回路方案的优化分析,给出了解决方案。文章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仿真与试验研究,为整车前期冷却系统的开发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中型钻机车的柴油发动机在环境温度高于35℃,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进入钻井工况时,发动机原冷却系统出现"开锅"的现象进行改造研究。在对原车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进行的传统方法和系统仿真计算基础上提出了串联和并联布置的主、辅冷却模块方案,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并联形式的主、辅冷却模块方案可以在不改变水泵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发动机的散热状况,可以作为首选改造方案。经现场考核,并联形式的主、辅冷却模块能满足发动机在环境温度高达40℃时的运行要求,此时在最大功率和最大转矩情况下发动机出液温度为103℃和97℃,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现代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前沿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如智能化电控冷却系统、精确冷却理念、分流式冷却、空气侧流动以及整车热管理研究等;展望了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实现高效低耗的目标,指出采用电控冷却部件实现精确冷却和分流式冷却的有效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整车热管理研究势必会成为全面提高冷却系统性能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汽车发动机冷却系整车及部件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发动机冷却系冷却风量估算中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修正,给出了冷却系统冷却风量的两种估算方法,为发动机冷却系热平衡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和冷却系统模型并进行直接耦合,通过高原模拟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而研究了不同海拔外特性工况下柴油机及其冷却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拔每升高1 000m,柴油机出口水温平均升高5.01%,散热量平均减小6.25%,风扇质量流量平均减小11.20%,柴油机功率平均减小3.55%,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4.67%;该装甲车辆在海拔1 000~2 600 m低转速区和海拔2 600m以上必须降负荷或者提高冷却系统散热能力后使用。最后以柴油机出口水温不超过报警值为目标,计算得到了柴油机最大允许负荷和风扇最小体积流量增幅MAP图,为高原环境下柴油机及其冷却系统匹配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优化车辆发动机热管理的结构形式与控制模式是提高车辆节油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公交客车平台基础上,比较了基于电动风扇冷却的新型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与由皮带直驱的风扇冷却系统,阐述基于电动风扇冷却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对整车节油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角度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整车冷却效率的影响,对于目前严苛的商用车国VI排放标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通过改变发动机舱中冷器至驾驶室底部空隙的大小,探究其对冷却系统冷却能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扭矩点冷却效率提升2.8%,功率点冷却效率提升6.5%,从控制发动机舱热空气扰流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国六排放升级,发动机对冷却系统散热量需求增加下的冷却系统布置方案研究。通过对国六发动机增加EGR冷却器后串联式冷却系统和并联式冷却系统方案工作原理分析,并应用原理进行整车方案设计,最终根据整车热平衡试验对整车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为国六车型设计开发提供数据及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某款车型的发动机冷却性能设计为例,通过理论计算与一维仿真分析得出几种冷却系统匹配方案,并进行实车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水温恒定在最佳温度,并通过优化VGT,改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将冷却水温控制在各工况所对应的最优冷却水温附近,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可以降低柴油机油耗3.51%,充分验证了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蓄能式喷水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案的目的是解决燃料电池汽车在高温环境中的冷却模块散热问题以及空调制冷问题;介绍喷水系统试验方法.为进一步说明喷水冷却系统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使用前景,提出了太阳能蓄能水箱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后置发动机汽车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几种后置客车的试验研究,介绍了一种后置发动机车辆冷却系统的设计布置方法,并在计算机中引入安装效率。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冷却系统的气水温差,定量地分析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