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灿  杨俊 《工程科技》2001,(2):73-77,85
西安至南京的路刘家山隧道出口端Ⅱ类软弱围岩浅埋地段施工技术取得了成功,其合理的施工组织,现场强力的监管和强有力的支护手段为隧道软弱浅埋地段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该隧道如何顺利度过软弱浅埋段施工做了详细介绍,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会出现浅埋段地表开裂、塌陷及洞内大变形等。由于高原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施工风险高,遇到软弱富水、浅埋偏压、反复冻融等围岩时容易造成初期支护拱架下沉或变形,当下沉量或变形量超过预留量侵入二衬净空时,须对侵限拱架进行置换处理。为了使得高原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保障,本文以花久公路扎果隧道洞口浅埋段为例,对隧道浅埋段大变形处理进行施工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大变形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靖西至龙邦高速公路龙邦隧道工程实例,对小净距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地表冲沟处理、超前地质预报、洞身开挖、复合式衬砌支护及监控量测等施工环节,介绍了小净距浅埋偏压富水隧道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厦门海底隧道翔安端401m透水砂层侵入隧道轮廓线内,富水砂层段隧道开挖施工一旦发生突水涌砂将对整个工程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本文结合已成功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TSS小导管在浅埋大跨度隧道预注浆加固及施工布置要点,对今后类似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施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高速公路隧道顺利安全掘进,不断克服隧道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段落施工难点,完善工艺工法,通过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地质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及施工拖延。结合楚姚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实例,对隧道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进行研究分析,对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实施进行综合阐述,为后续隧道工程建设中类似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某浅埋暗挖电缆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塌方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塌方处理施工方案和浅埋隧道在淤泥地质条件下的地表土层加固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塌方处理和地表软弱土层加固方案安全、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单洞重叠隧道施工技术是深圳地铁在国内第一次采用.文章介绍了深圳地铁国老区间北段处于软弱围岩中的浅埋暗挖单洞重叠隧道的施工过程,及其在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根据正在建设的倒共公路柳梢沟隧道实际现状,提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及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陈昆 《工程科技》2007,(2):31-34
城市进行隧道施工,在做好降水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是关键。本文通过郑州市凤凰变电站电缆隧道的施工,阐述了在城市饱和水地层浅埋隧道施工中地面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土层性质复杂,地下水位高。在该地区实施浅埋暗挖隧道风险较高,特别是富水岩面坳沟地段.如何有效控制地下水是工程成败的关键。结合南京轨交4号线云南路站一鼓楼站区间工程,介绍了采取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支护、掌子面超前注浆加固、临时仰拱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隧道开挖面在无降水条件下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1.
厦门梧村山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市政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6.2m,最大开挖高度为11.01m,出口段约400m为浅埋隧道,本文针对该隧道的实际情况,采用三台阶七步平行流水开挖法施工,安全高效地通过了400m的超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隧道。  相似文献   

12.
结合云南某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及洞内三维裂缝等现场监控量测,分析软弱浅埋偏压条件下连拱隧道的量测结果特征,给出量测结果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实践证明,上述量测项目和结果分析可以有效地反映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稳定性情况,指导隧道的现场施工。文章旨在为同类工程现场监控量测的方案设计、分析方法和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富水弱胶结地层中,隧道施工极易诱发围岩坍塌或支护结构大变形。以兰渝客运专线桃树坪隧道3#斜井工区正洞段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富水砂岩地层的“底部双导洞超前”施工工法。同时采用真空轻型井点+集水井的联合降水方案进行隧道内超前降水,以降低施工难度;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在采用“底部双导洞超前”施工工法时,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值分别为50 mm、32 mm;其支护结构上的最大接触压力为135.3 kPa;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均在允许范围之内,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底部双导洞超前”的施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桃树坪隧道,可为后续富水弱胶结地层或软弱岩层中的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山西境内祁临高速公路成王庄土质隧道浅埋、富水地质段的施工方法、相关工艺及技术措施作了介绍.本隧道施工中辅以量测作为监控手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作者还就该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埋暗挖法设计理论论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梦恕院士在多年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著成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施工的专著--<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对浅埋暗挖技术的理论基础、工程理念、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浅埋暗挖设计理论其创新点可以概括为隧道埋深的界定及荷载计算、隧道断面型式确定、邻近地下工程及其穿越方式、断面衬砌设计、结构防水设计、结构设计计算、预支护设计及网构钢拱架设计,并提出了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原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浅埋、超浅埋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迅速发展,浅埋或超浅埋隧道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频频出现,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防塌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水平山隧道浅埋段施工实例,介绍了该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形式、三台阶七步开挖方法及防止钢拱架下沉的技术措施,其经验和方法可供类似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软弱围岩隧道受开挖扰动影响变形明显,施工中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隧道塌方。文章以厦门莲岳隧道A匝道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隧道所处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软弱围岩隧道,不论是全断面开挖还是台阶法开挖,掌子面挤出位移最大,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次之,洞周收敛最小;隧道围岩变形可以分为掌子面前方的先行变形和掌子面后方变形,围岩条件越差,先行变形越大,约占总变形的10%~30%;采用台阶法等分部开挖工法,可减小对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影响范围及变形。在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周边环境有严格变形控制要求时,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预加固措施来控制隧道施工引起的围岩变形,以确保隧道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跨浅埋隧道极软岩富水界面段施工,传统处理方法多为帷幕注浆固结,但此种工法存在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等缺点。兰渝铁路咀头隧道在此地质施工时,针对隧道埋深浅的特点,采用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结合洞内分部开挖、φ89钢管锁脚配合强支护参数等综合措施,达到了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ECO-RS工法城市浅埋隧道施工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区间隧道为依托,以数值分析方法作为分析手段.研究了ADECO-RS工法在城市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地面沉降控制标准不是十分严格时ADECO-RS工法可以应用于城市浅埋地下工程;但是对于地面沉降控制标准非常严格的情形,隧道施工方法必须综合考虑核心围岩加固和隧道周围围岩加固.核心围岩、仰拱围岩的注浆加固作用机理以及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为基于地层位移控制的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目前国内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拱北隧道,从设计的角度介绍了一种饱和富水软土地层超浅埋大断面双层叠合六车道隧道下穿敏感建筑的新方法——管幕-支护结构组合体系浅埋暗挖法。该法将作为超前支护的管幕与作为支护结构的初期支护进行合理组合连接,形成大刚度的环向及纵向整体受力体系,可有效控制隧道开挖过程及运营阶段的地表变形,大幅度降低施工风险。该法通过对管幕间的土体进行冻结的方式形成隔水帷幕,避免了由于地下水流失导致的地面变形及隧道暗挖施工期间产生涌水、突泥现象,隧道能够在水密性的地下空间进行施工。该法运用了顶管、冷冻两种在隧道建设领域运用较少的新工艺,经过与支护结构的合理组合,成功地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及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超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敏感建筑遇到的技术难题,拓展了隧道建设新思路,建立了隧道建设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