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采用多源视觉技术,从沥青混合料原材料选取级配设计要求进行集料动态图像采集研究,解决了当前沥青混合料生产中集料级配检测过程滞后、工序复杂、不能实时的监控问题。针对生产现场多料仓集料图像并行实时检测要求,设计了大功率LED光源结合以太网面阵相机多源视觉动态图像采集控制系统。设计了电动分料抽样采集装置、基于PLC的多轴无线运动控制系统、自适应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配合光纤收发器的动态图像数据传输系统,解决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实时快捷数据存储的可靠性问题,实现了集料动态图像的多相机实时并行采集与处理。试验证明本系统能满足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精度、可靠性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隧道混凝土衬砌是隧道结构重要的支护措施,衬砌质量的好坏对隧道的使用安全、长期稳定及美观性均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高速铁路衬砌质量检测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因素多、协同难度大等特点,针对高速铁路的特点和要求,在多处隧道检测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在建隧道衬砌质量的检测方法。并将常见问题的图像及其成因进行解释,并提出后处理的解译理念,对测量误差、衬砌缺陷及常见检测问题进行了思考解答。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超特长隧道特殊光环境减少疲劳驾驶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选取光源色温改变、彩色灯光带、LED点光源像素矩阵、高清图像投影等特殊光环境方案,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实车驾驶对比试验,利用眼动仪和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员的眼球运动行为参数和生理指标,建立起隧道内视觉环境与驾驶员视觉行为特征及生理反应的联系,提出隧道特殊光环境方案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色差是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检测与评定时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混凝土色差的评定主要依据检测人员的经验对混凝土表面颜色的均一性进行直观定性判断,其结果难以客观评定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提出采用数码相机现场采集混凝土结构表面图像,对图像进行灰度转换,计算灰度图像的标准差,考虑人类视觉识别特征和拍摄环境的影响,建立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基于所提方法,对一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与评定混凝土表面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前,应用火灾探测器系统进行检测隧道火灾时,由于隧道中存在粉尘多、潮气重和风速大等特点,因而存在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误报率和漏报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分析探测隧道火灾的技术。该技术通过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的多频视频摄像,采集火灾初期的烟雾和火焰图像,提取烟雾和火焰相关物理特性,进行融合计算,形成火灾概率信息并同时输出复合图像信息。通过实验验证,整个系统能够同时复合检测温度、火焰和烟雾等多种在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物理量,且探测过程全程可视化,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2)
我国公路隧道照明运营中存在普遍的"高配低用"现象,并诱发超速行为及追尾、撞侧墙事故,隧道照明节能与交通安全矛盾突出。从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需求层次的道路环境视觉参照系框架:基本型视觉参照系、安全型视觉参照系、舒适型视觉参照系、韵律型视觉参照系。提出公路隧道视觉参照系重构目标及方法:长隧道内应设置舒适型/韵律型视觉参照系,隧道进出口通过设置遮光棚、多频逆反射标线系统缓和隧道入口照度、空间、参照物的合理过渡,并实现视觉参照系的平缓过渡;隧道中部设立多色彩、多频率、多尺寸的逆反射标线系统,加强弱视觉参照系。并提出基于视觉参照系重构的隧道主动照明与逆反射协调设置方法:对于限速60~80km/h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入口应设置遮光棚,隧道内开灯率可降为国家规范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7.
张海涛 《隧道建设》2020,40(8):1227-1235
为解决人工手持雷达天线进行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存在的测线偏移、仪器脱离隧道表面、往复作业检测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研制一款可实现单次全断面机械化作业的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台车。该台车集成多级伸缩机械臂及九通道隧道质量检测系统,具有单次多线机械化同步检测、多通道雷达天线数据采集控制、雷达天线与隧道壁自适应、里程综合定位及视频采集等关键技术,并已在湖北郑万高铁某隧道使用,检测效果良好。相较于传统单次单线检测方式,检测效率由15 h/km提高至1 h/km;雷达天线自适应功能保证仪器紧贴隧道表面,检测连续可靠;同时,九通道隧道质量检测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衬砌质量检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质雷达对博莱路隧道衬砌质量进行了无损检测。介绍了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提出了不同衬砌质量问题的识别方法与典型雷达图像,得到了衬砌厚度、空洞、充填不实、积水等情况,为病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的无损检测与超前预报为例,通过对采集到的大量雷达图像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隧道内各种介质在雷达图像中所反映的特征图形,并针对不同的图形分别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上阐述了图形的成因.针对雷达图像解释中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拾取了几个典型的雷达图像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与一般雷达图像的差异所在,提出了正确的雷达图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近年在厦门成功大道梧村隧道验收检测的工程实例,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像作出解释说明,并采用取芯法验证了地质雷达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准确率和高分辨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近年在厦门成功大道梧村隧道验收检测的工程实例,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像作出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2.
陈培德 《公路工程》2010,35(1):134-137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准确率和高分辨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近年在厦门成功大道梧村隧道验收检测的工程实例,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像作出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阀体的自动化加工质量检测,本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工业内窥镜拍摄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融合机械、电控、视觉、软件等多个模块,以实现自动化视觉检测;并进行系统关键部分的原型研发及拍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完成阀孔内壁面的完整图像拍摄和缺陷特征提取,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且数据整理方便,有助于提升工厂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隧道施工质量的图像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武高速公路安徽段隧道建设中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无损检测的工程实例,通过对采集到的大量雷达图像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隧道内各种介质在雷达图像中所反映的特征图形,同时针对不同的图形分别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上阐述了图形的成因,而且还针对雷达图像解释中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用几个典型的雷达图像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与一般雷达图像的差异所在,提出了正确的雷达图像分析方法,为雷达图像解释水平的提高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隧道隐蔽工程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较难根治。因此,隧道工程质量问题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治。根据隧道施工及受力的特点,提出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隧道质量控制,使隧道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为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质雷达在重庆市近几年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介绍地质雷达的应用现状、特点、原理以及典型目标体的雷达图像分析方法和分析判读难点,阐述地质雷达在准确把握隧道衬砌质量状况方面的实用性,提出实测中提高检测精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合侧偏刚度的概念,把多自由度的问题用两自由度方法进行计算,进而把国内、外双轴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计算研究成果推广到多轴汽车上。文中采用综合侧偏刚度法建立了多轴汽车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多轴汽车瞬、稳态响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视觉伺服的汽车几何参数测量方法。通过视频图像采集系统采集汽车图像,应用Sobel算子得到边缘增强图像,应用Hough变换得到图像的特征点,利用特征点与摄像机光轴偏差驱动伺服机构,通过伺服机构的运动计算出汽车的几何参数。研制了原理性试验样机,并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桥梁裂缝呈现出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耐久性等重要信息。裂缝检测和分析对于桥梁的养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近年来这一需求日益激增。然而,目前桥梁检测手段依然是传统、危险、定性、客观和耗时的目视检测方法为主。此外,对于具有复杂结构的桥梁,传统的目视检测方法实现难度较大。为了使桥梁测更加高效和安全,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桥梁检测的智能系统,该系统由特殊设计的安装了一个多自由度机械臂的移动平台和装备多种传感器的视觉系统组成。该系统可以自动地采集桥梁底面数据,并能识别和定位裂缝。实验验证显示,该系统性能明显优于目前已有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张家鸣 《隧道建设》2014,34(7):691-695
地质雷达已成为隧道施工质量检查和运行期间隧道病害检测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采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提高采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的效果,简述了地质雷达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基本工作原理,从现场检测过程中的增益设置、病害识别、干扰图像辨识、衬砌厚度检测和里程定位几方面,讨论提高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效果的几点措施。得出:1)增益设置应尽量在边墙喷射混凝土密实度较好的地段进行,并应远离隧道内干扰物;2)病害和干扰图像的识别需在现场检测和室内分析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3)衬砌厚度的检测可用平均波速法,并辅以微电测深法,采用平均波速法探测隧道衬砌厚度的绝对误差可控制在5 cm;4)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宜采用时间触发方式,尽可能保证雷达天线匀速移动,并做好记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