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长江潮区界与潮流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感潮河段长达上千公里,半日潮波自河口溯江而上可直抵安徽安庆以上。在这一河段内,以潮区界划分有潮与无潮区,以潮流界划分水流特性转变区,因此,它们位于何处,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农业规划、生态环境、航行交通、航道工程、港口建设、航行安全与科学发展等关系密切,意义重大。根据实地调查及其收集的大量资料,经数值模拟与调和分析,皆与实测资料验证,取得重要成果:长江潮区界位于安庆与南京之间,潮流界位于镇江与江心沙之间。但是,这一新概念与传统概念迥然不同,即一般认为,长江潮区界位于安徽铜陵与芜湖之间,而潮流界位于江阴以下。  相似文献   

2.
徒骇河坝上闸下游通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徒骇河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采用数学物理方法,将不规则域下求解变换成矩形规则域下求解,计算中,首先采用天然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然后通过对自然状态下潮流过程的模拟,分析河段通航条件以及潮位、潮流特征。随后对航道不同疏浚方案和取水条件与潮流的相互影响进行计算,研究航道不同疏浚方案引起的潮流变化。最后采用分析方法,对航道不同扩建方案的回淤以及取水口最大取水能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水利枢纽至界首河段枯水期航道碍航问题,收集近年来实测的水文和地形图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工程河段进行水文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得知水位普遍下降与航道冲淤变化是引起枯水期航道水深不足的主要原因,弯道横流对船舶航行安全也有影响,为此针对性提出疏浚炸礁、回填深槽、调顺航线等工程措施。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航道整治以后,航道水深和流态得到改善。研究思路和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闫军 《水运工程》2014,(12):68-73
周天—藕池口河段是荆江河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湖北省"645"工程的重点航段之一。目前,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求下,宜昌至武汉段枯水期航道水深计划进一步提升至4.5 m,但周天—藕池口河段现行的枯水期维护水深为3.5 m,提升幅度较大。通过分析周天—藕池口河段近期的深槽变化情况以及结合已建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了该河段提升航道尺度尚存在的碍航问题。从工程方案、外协问题方面,提出了航道尺度提升的可能性,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邓家口—长江下游泥矶共120.2km,该河段内有著名的浅水道武桥水道,重点水道白沙洲、沌口水道。本文对2016—2017届枯水期该河段内以上三个水道航道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对枯水期航道维护措施进行研究,为枯水期航道维护畅通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枯水期航道维护质量,保证航道畅通安全,介绍长江下游上巢湖至浏河口河段航道概况、枯水期航道维护特点,研究分析相关浅险水道演变发展,从航标维护、航道测绘、维护性疏浚、航道信息发布、创新维护举措等方面提出航道维护对策,做好枯水期航道维护,保障船舶安全畅行。  相似文献   

7.
长洲枢纽坝下—界首河段位于西江航运干线广西境内末端,其上游已建或规划建设多座梯级枢纽,该河段河床受到清水冲刷,加之人为无序采砂,河床下切明显。配合贵港至梧州3 000 t级航道工程建设,现状条件下航道设计水位已较前期工可阶段有明显下降。为了保证贵梧3 000 t级航道工程的建设,文章采用长洲枢纽运行后实测地形、水文实测资料,对长洲枢纽坝下—界首河段设计水位进行重新推求,并根据推求结果提出贵梧3 000 t级(长洲坝下—界首)河段航道设计水位应充分考虑长洲水利枢纽运行导致的河床下切以及航道整治开挖为3 000 t级航道共同影响引起的枯水期水位备降值。  相似文献   

8.
滨州港大堡泊位扩建工程潮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臣  刘哲  平克军 《水道港口》2007,28(4):240-244
建立了套尔河15 km河段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中首先采用天然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模型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然后通过对河段自然条件下实测潮位、潮流过程进行的模拟,分析了工程区潮流变化特点。随后对泊位扩建工程措施的不同工况条件与潮流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方案的潮流情况,对不同规划方案成果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方案三在新老码头区潮流流向平顺、流速增加、无回流,利于港池稳定;河道宽阔利于船舶进出码头;岸上施工便利,是扩建工程泊位规划的优选方案。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段的河道特点,分析了柏果滩至雁子石滩河段在上下游枢纽运行前后的水文变化。采用定床水流河工物理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不受枢纽调节影响的天然状态水流特点和碍航因素。依据枯水期浅滩局部通航水深不足、水面比降较大等碍航因素,结合回水变动区航道整治原则,确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使河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达到了Ⅵ级航道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运》2017,(枯水)
本文介绍了长江下游泥矶—上巢湖河段重点水道的基本概况以及枯水期前后水位变化及其特点,结合年内汛期水位变化分析了河床演变情况特点以及对航道形势变化的影响,并根据航道演变预测,结合上届枯水期和汛期的航道维护工作,提出了本届枯水期的维护建议,指导航道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所在河段为潮汐河段,5万吨级以上船舶需乘潮进出.根据工程河段的潮汐特性,分析南通天生港至长江口采用一乘进出港和二乘进出港的乘潮历时、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乘潮水位,进而分析航行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原油船、散货船的乘潮保证率,据此论证一期工程确定的通航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徒骇河富国作业区至东风作业区河段通航水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适合徒骇河多弯特点的曲线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取水和分汇流问题.首先采后对徒骇河富国作业区至东风作业区河段通航设计方案进行模拟,重点对设计方案中的码头泊位、航线调整、取水口、候潮区等代表河段的工程前后水流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航道设计方案通航水流条件良好,可满足设计船型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北海铁山港区进行围垦和航道扩建工程对铁山湾潮流动力的影响,采用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工程前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工程对铁山湾潮位、流场以及纳潮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对铁山湾水动力的影响仅限于工程附近水域,对整个铁山湾潮流动力影响不大,深槽将维持其存在;从潮流动力角度来看,规划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瓯江口航道淤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决策  麦苗 《水道港口》2011,32(2):107-111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和水深图资料,对瓯江口航道的淤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海区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为强潮海区;工程海区潮流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潮流运动呈往复流形式;航道水域范围多年来总体上处于0 m浅滩水域略有淤积、0 m下深槽略有冲刷,总体呈现略有冲淤变化的平衡状态;瓯江航道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汛期...  相似文献   

15.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航道年淤积量、航道平均骤淤强度、航道段最大骤淤强度及通航安全(航道拐点、附近有无岛礁)等多项指标对航道轴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认为与涨落潮流方向基本一致的直线方案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邓年生  王炳奇 《水运工程》2004,(5):62-63,87
分析现行标准规范对潮汐影响明显的感潮河段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的有关规定及存在问题,提出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作为这类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建议。并建议有关标准规范采用与理论最低潮面值接近的其它实用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枯水大潮条件下闽江下游河道沿程各断面的潮位、流量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合历史实测资料,对闽江下游河道枯水条件下水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河道潮区界、潮流界上溯明显,南北港涨潮流规律有所不同,南港分流比达30%左右,回复到1985年前水平,而干流及南北港河道河床严重下切是枯水动力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卓  叶荣辉  卜春春  康琮 《水道港口》2009,30(6):402-407
为了预测铁山湾水域建港方案给当地水动力及泥沙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率定后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吻合良好。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案建港后,潮位变化幅度不大,水位抬升主要在码头前沿,最高不超过0.7cm;流速在普遍降低的同时,局部区域会有增加;由于航道加深,纳潮量在建港后总体却呈增加的趋势,而航道内泥沙的淤积以底沙为主,但总体较少,不会对通航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