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烨 《路基工程》2017,(6):221-224
在不良地质场地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好或施工方法不当,饱和的非黏性土体可能会在地下水渗流力的作用下丧失承载能力而产生流砂。流砂不仅会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还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以及基坑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流砂问题,结合某市政地下公共停车场深基坑工程实例,分析了流砂的成因,并对该工程中流砂的控制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宋诗文 《隧道建设》2017,37(Z1):91-98
北京地铁9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北换乘厅南侧紧邻复兴路和既有1号线,附近管线众多,周边环境复杂,对地层扰动影响较高,地层中下部以黏土岩、砾岩为主,整体稳定性较好,原设计方案采取咬合桩止水及基坑底部换撑等加强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合理缩短工期、减少造价,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设计方案取消了咬合桩及换撑,对第4道支撑位置进行了调整,并更换了防水材料。同时,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分析软件对优化设计前后的基坑开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按优化设计方案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以下建议:1)深基坑支护尽量不采取换撑的方式;2)设计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要以软件计算作为参考依据;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并重视数据反馈。  相似文献   

3.
城市涵洞建设下穿高架桥区域时,涵洞深基坑施工会对周边土体和临近桥梁下部结构产生影响。以福州某下穿高架桥涵洞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和修正摩尔库伦三维模型,借助有限元软件对降水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结合现场监测信息反馈进行分析。分析了基坑降水及开挖过程地表沉降及邻近高架桥桩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分布规律。为探索基坑施工降水最佳模式,减少降水带来的影响,模拟过程对比了一次降水和分次降水条件下的最终地表沉降和高架桥桩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开挖过程地表沉降沿基坑开挖垂直方向呈"勺形"分布,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邻近基坑的桥墩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远离基坑的桥墩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距离基坑较近的桩体水平位移较大。且每一次开挖后地表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都增加,增加的幅度随着开挖深度变小;现场监测数据略大于有限元结果,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数值模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坑降水对坑外地表沉降及桥桩变形影响显著,分次降水方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基坑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桩身水平位移,类似基坑降水施工可通过分次降水方案控制沉降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以新龙广场项目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在软土地区紧邻既有隧道的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以及针对变形控制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设计施工措施。为了减小基坑降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某工程采用了超深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断承压水含水层。通过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基坑工程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开挖对周边保护对象的影响,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闸工程中的深基坑开挖,高水头作用下的基坑渗透稳定是涉及基坑稳定安全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渗技术尤为重要。宝应船闸扩容工程紧邻京杭运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6m,基坑四周采用上部小直径搅拌桩与下部高压旋喷桩的组合防渗墙施工技术,克服了搅拌桩10m以下水泥含量迅速衰减及防渗墙体下部开叉、错孔等缺陷,开挖表明该法防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红普路站工程为背景,针对红普路站工程概况、水文地质等情况,结合钻孔咬合桩本身的施工工艺,详细深入地分析了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技术。对红普路站钻孔咬合桩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影响成桩质量的现象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桩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并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证明其防漏防渗性能优劣,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探讨钻孔咬合桩在深基坑工程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开挖工法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得到深基坑围护桩在不同开挖步序下的变形规律与受力特性,运用数值分析手段模拟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江北城站的基坑开挖过程,此基坑开挖为大型深基坑逆作法开挖。得到的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正确性,评估了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此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前海合作区滨海大道基坑底部砂质粉质黏土在雨季遇水浸泡后软化,发生渗漏、流砂险情。为此,对深基坑渗透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对砂质粉质黏土地基,基坑开挖时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做好防排水措施。地下水的大幅度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基坑渗漏水状况,底板浇筑能有效控制地下水水位以及支护桩位移的变化;②支撑轴力随时间发展普遍呈对数规律增大,并在基坑底板浇筑完成后有所下降。当支撑轴力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增大时,应引起重视。③基坑交叉或坑中坑开挖,在基坑阳角处增加背拉梁能有效提高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使基坑变形更协调,从而更好地保障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地下水的控制是关系到基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南宁市某大桥锚碇基坑主要处于强风化硅质页岩层,锚碇基坑开挖面临渗漏水带来的边坡失稳风险。在研究渗漏水影响因素后,以基坑止水帷幕设计及施工为例,进行了帷幕选型及工艺参数试验,有效控制地下水渗漏问题,为同类型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富水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效的降水措施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在强透水卵石地层条件下,对深基坑进行有效降水是施工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某污水管道工程基坑降水施工实例,总结了降水施工技术方案,取得了预期成果,为今后类似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结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扰动引发锚索支护系统预应力损失及其支护效果风险演化等不确定性问题,结合温州机场大型深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开挖全过程土锚索预应力分布特性及其演化的原位试验。通过实时数据,系统研究基坑开挖过程锚固力变化特性、施工方式和参数对锚固力的影响规律、锚索几何参数对自身受力和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距离土体开挖卸载对锚索体系的实时锚固力产生较大幅度的突变性影响;随基坑开挖过程,各试样锚固力呈缓慢增大趋势;锚固力的损失与增大,取决于锚索结构的几何参数,当锚索长度大于等于3倍基坑深度时,锚固力损失趋于零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该结果对软土基坑锚索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与下卧深圳地铁11号线平面共线长达3 km。为解决上方基坑开挖过程中引起的下方既有地铁运营盾构区间上浮变形问题,在施工期对下卧盾构区间隧道进行长期自动化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分析计算,确定下卧地铁盾构区间产生上浮变形的原因。在对比分析开挖工况、地质条件、结构施工和开挖范围及长度等因素对盾构隧道上浮变形影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施工上浮控制经验,提出三重高压旋喷桩和三轴搅拌桩地层加固、调整结构施工工序并采用分幅施工方案、提前施作竖井+抗浮板+抗拔桩等地铁盾构区间上浮变形控制措施。现场实践表明,竖井+抗浮板+抗拔桩措施对地铁上浮控制十分有效,能够确保基坑施工期间下卧地铁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依托某一典型富水砂卵石基坑工程,通过数值计算对近接建筑物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渗流及建筑物沉降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现场注浆试验得到合理的基坑基底注浆加固方案,最后通过基坑施工现场实测分析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施工会导致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及基底一定区域内形成明显的降水漏斗,造成基坑外水位大幅下降且在坑角处渗流最为显著,极易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性;基坑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大,极易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破坏;富水砂卵石地层注浆孔距应控制在1.8 m左右,以保证孔间土体能够加固密实;基坑底部采取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地减小基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基坑开挖结束时建筑物最大沉降值为-8.56 mm,工程顺利完成;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岛地区属于典型的"土岩组合"二元地层,为研究此类特殊地层下地铁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问题,通过现场大量实测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域内土岩二元地质条件下的18个基坑工程案例数据库,数据库内容涵盖基坑几何尺寸、围护结构形式、岩土二元地层厚度、各类变形监测数据。将围护结构形式提炼为灌注桩嵌入基底(嵌岩桩基坑)和灌注桩未嵌入基底(吊脚桩基坑)两类。基坑变形监测设地表沉降观测点177组,共得到735个有效测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地表最终变形、地表最大沉降、地表沉降空间分布研究了土岩组合地层地铁深基坑地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5.
结合昆明地区某泥炭土深基坑工程实例,先介绍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基坑的现场监测成果,并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泥炭土深基坑施工的基坑变形规律,并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围护结构分别为单排桩+3道锚索与双排桩时,其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0.15%h_1、0.33%h_2;围护桩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施工第一阶段时其变形增长较大,随着后续锚索施工,桩身变形速率从0.28%h_1减少到0.13%h_1;坑外地表沉降变形曲线呈凹槽型分布,沉降值在距离基坑30 m处基本趋于零。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超近距离下卧既有盾构隧道的安全,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和监控量测等方法,针对基坑开挖施工对下卧既有盾构隧道的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1)结合上部基坑开挖施工工况,利用计算软件分析不采取措施时下卧隧道的内力转换及变形,发现随着基坑开挖施工,管片结构内力虽先增大后减小,但增大的幅度有限,对安全不起控制作用,下卧隧道的安全主要受变形控制;2)为有效抑制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超近距离下卧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分别研究隧道内设置抗浮锚杆、隧道侧设置隔离桩、隧道内增设临时支撑及配重等技术措施对抑制隧道变形的作用,发现隔离桩+临时支撑+配重措施效果最好,隔离桩措施次之,抗浮锚杆措施效果最差;3)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下卧隧道保护设计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车站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更多的砂砾及卵石层在基坑底部出现,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基底,阻止地下水从基坑底部涌入,保证基坑开挖安全,成为基坑开挖工程基底加固最常见的施工方法。文中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山塘站土建工程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介绍快速完成基底水平截渗、实现加固地层良好均匀性和整体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软土地区,特别是在环境复杂敏感的中心城区,分析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时间效应。结合上海某基坑工程案例,考虑土体固结、流变特性等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对基坑开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分析表明,考虑时间效应的基坑开挖分析更接近工程实际,以此可指导深大基坑的设计施工规划部署工作。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调整优化后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减小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环境的影响,合理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为相似深基坑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软土地区的土质,采用整体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承台桩基的附加弯矩和变形。考虑土体的庇护效应,对比分析了基坑距离、群桩根数和承台轴力等主要因素对承台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承台影响的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以淤泥或淤泥质土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开挖深基坑常采用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为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对基坑底部被动区进行加固,合理的加固设计能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减少支护成本。文中针对广东省佛山市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某基坑工程,建立被动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基坑开挖支护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实测值与计算值对比,分析数值模型与计算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对基坑底部被动区无加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钻孔灌注桩加固时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整体侧向位移、地表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底部被动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钻孔灌注桩加固可减小钢板桩围护结构60%的侧向位移,水泥土搅拌桩对开挖深度小于6 m的基坑的加固效果最佳;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开挖深度为10 m时,桩身整体侧向位移比被动区无加固时减小69.2%,比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时减小65.1%,对围护结构整体侧向位移的控制效果比水泥土搅拌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