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上海地铁现已形成超大规模运营网络,面临客流量大、系统设备复杂、运维难度高等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运维质量、保障运营安全,上海地铁加快推进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运营维护保障数字化转型探索.分析了上海地铁运维保障现状和数字化运维建设需求,介绍了数字化运维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提出数字化运维建设,通过贯穿全场景的技术创新,突破专业壁垒及多层分散的管理界面,打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流、信息流,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复合、协同联动的运营维护体系.基于数字化运维,可实现传统的线路级运维模式向网络级运维模式转变,全面实现一体化运维管理.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超大规模网络化时代,运营设备运维体系亟需转型.根据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对运营设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要求,利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信号系统大修改造的契机,提出了未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的总体规划思路.通过运用智能运维技术建设平台化管理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三台型"生产组织结构,以达到超大规模网络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维护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以纸质台账为主的工作形式及固定周期检修等不足之处,设计并建立轨道交通设备运维(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系统融入了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 PM)、近场通信(NFC)、状态检修、智能移动终端等先进理论技术及设备,并与实时综合监控系统(ISCS)对接,实现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以及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协助运营单位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全面规范生产维护体系。该系统已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证明,能有效提高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面向设备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其运维面临各专业系统结构复杂、运维保障难度高等诸多挑战。传统运维体系下,主要以人工日常维护、设备盯控和应急处置为主,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和跨专业协作困难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方法:介绍了多专业数字化运维系统的“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过程以及系统架构;介绍了多专业数字化运维模式的组织模式和维修规程的优化内容;介绍了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下一线工班、运维中心工班的运维模式;以应急抢修为例,分析了宁波地铁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宁波地铁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多专业数字化运维体系建设促成了宁波地铁运维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优化运维流程、提升运维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地铁为例,针对当前信号设备维护监测现状,从维护支持、智能分析、运维管理3个方面分析信号智能运维系统需求,提出基于感知层、平台层、服务层的3层系统建设方案.及其“三级三层”的系统应用实现。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信号设备运维提供综合健康管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保障列车运行的重要系统,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可助力轨道交通优化维修模式,实现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对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需求分析,提出了多系统、多源数据融合的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总体蓝图和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有利于推动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运营维护水平,在既有智能运维系统的基础上开展新的探索,从可视化全域监测、智能应急处理、高效数据分析和智能生产管理4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研发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阐述了系统运用层、数据层、接入层和感知层的4层技术架构,对云端设备和线路设备设置情况进行详细说明;结合信号智能运维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从信号车载设备运维、应急故障处理、设备机房巡视巡检、预防性维修和生产组织架构5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信号设备检修、巡视和应急值守等方面都显著提升了维保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铁路工务站场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工务站场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系统。文章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智能采集、智能展示和智能决策功能。该系统为工务站场的设备维修计划编制提供了智能方案,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节省了人工成本,对提升工务站场的设备运维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地铁日益增长的网络化运营管理需求,维护水平无法很好地支撑其持续发展,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展智能巡检、远程指导、员工培训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了北京地铁智能维修辅助系统,并与北京地铁网络化运维增强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工单流转。应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人员误操作,降低新员工技术门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检修维护作业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助力提高北京地铁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黄骅港智能调度与控制系统可靠运行,减轻设备维护人员工作强度,设计并实现了黄骅港智能调度与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简称:运维)平台。该平台基于Spring Boot+Vue的集成开发框架,实现设备在调试、运用到报废整个运营过程中的资源管理;利用SNMP、SSH、WMI、Syslog和JDBC等协议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基于客户端代理模式实现文件传输功能;搭载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相应的智能化分析模型,为设备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设备监测数据的直观展示。该运维平台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黄骅港智能调度与控制系统设备的维护效率、降低设备运维管理强度,为制定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达特快列车的特点,指出了现行机车维修方式的不适应性,提出了可以提高机车车辆可用性、降低寿命周期费用、保证可靠性的新思路。阐述了均衡维修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大型养路机械检修管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阐述规范性、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集成性和开放性的设计原则。根据设计原则,提出包括硬件/网络层、应用支持层、应用层和用户访问层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结构;分析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信息,提出工作流、电子表单和人机界面交互5个关键技术,并从检修计划管理等8个功能结构方面,介绍北京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认识CTC对铁路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对CTC的安全维护与管理,以确保CTC的稳定高效运行.从系统特点、维护管理等方面对CTC系统的安全维护及管理措施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铁路运输设备综合"天窗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运输设备综合“天窗修”的重大意义,提出运输设备综合“天窗修”的具体措施及搞好“天窗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沪杭线以客运为主、客货混跑的提速区段实现了营业线施工昼夜不限速,开通首趟列车允许速度达80 km/h,次列120 km/h,第三列恢复常速的要求.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三五一一"施工组织方法和关键作业"两图一表"控制法,为确保营业线"多元式"施工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接触网检修作业模式作业效率低、占用"天窗"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接触网集中修模式的接触网检修作业车方案,并介绍了该车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矢”和“正矢递变率”都是反映曲线圆度的主要数据,《铁道线路维修规则》(以下简称“维规”)以及有关文件中仅规定了铁道线路曲线维修的“正矢”控制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正矢递变率”的控制标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快速条件下应加强控制曲线“正矢递变率”的理念及维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设备检修实践为基础,从状态检修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和技术检测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以诊断性检修为基础,计划性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实现以最低成本消耗为目标的状态检修模式的实施办法,同时对向状态修过渡的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元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5,14(Z1):104-107
主要针对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在应用和维护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STP自开通运行以来,在调试、试验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设备原理、功能,针对其中的一些试验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维护工作流程,提出了系统未来升级的建议,为STP的运行和维护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