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航雷达系统是整个船舶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跟踪﹑防碰撞系统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雷达信号不仅受到海上各类环境噪声干扰,同时其频率源的载波频率波动也影响整个导航雷达系统定位精度,对船用导航雷达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尤为重要。本文设计一种基于混频技术的雷达信号源测试系统,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姚明经 《水运工程》2023,(11):164-172
针对峡谷河段的不同卫星组合下网络实时动态(RTK)测试较少的情况,对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峡谷河段BDS/GPS/GLONASS组合下的流动站定位性能和精度进行测试。采取6种观测模式,测试内容为定位服务时效性、空间可用性和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国产GNSS设备BDS网络RTK达到规范要求,固定解比例为98.1%,可以达到水平0.02 m、高程0.05 m的定位精度,一定程度上优于GPS。BDS和BDS/GLONASS双系统2种网络RTK在缺失或不使用GPS信号时,依然可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组合定位能够弥补单一系统的不足,融合系统较各单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BDS/GPS/GLONASS和BDS/GPS在定位服务时效性、空间可用性测试和定位精度方面均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标模拟器是现代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雷达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将模拟技术应用到脉冲雷达系统,采用C++语言,设计了模拟器系统软件,重点对模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进行了论述,为脉冲雷达的动态检测和日常训练、测试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4.
以装备试验学和软件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对雷达系统精度指标软件测试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现代雷达系统进行精度指标软件测评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考。以装备试验理论为基础的雷达系统精度指标软件测试方法研究,既是装备试验与测试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装备软件测试与武器装备相结合的理论思考,对科学合理应用装备专业理论,提高军用武备系统软件测试专业性理论水平起到初步探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装备试验学和软件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对雷达系统精度指标软件测试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现代雷达系统进行精度指标软件测评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考.以装备试验理论为基础的雷达系统精度指标软件测试方法研究,既是装备试验与测试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装备软件测试与武器装备相结合的理论思考,对科学合理应用装备专业理论,提高军用武备系统软件测试专业性理论水平起到初步探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台根据起升高度限制器的工作原理,模拟在起重机实际工况下,对起升高度限制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台可对起升高度限制器的运转限位功能和重复定位精度进行测试,可用于各类型起重机起升高度限制器的运转限位功能试验和重复定位精度试验。  相似文献   

7.
胡家明 《水运工程》1996,(10):175-178
从北仑港进港航道特点,港口雷达系统功能设计,总体设计所考虑的几个问题,港口雷达台链布置,站址选择几方面,阐述了北仑港港口雷达系统及总体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接收机用户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精度的需求,分析了GNSS不同定位模式的定位性能差异.从GNSS观测方程入手,分别对观测方程线性化,绝对定位、相对定位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定位精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载波相位差分、伪距差分、位置差分、伪距绝对定位.用GPS差分接收机在四种定位模式下进行定位精度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给出结论: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可达2cm,表明了其在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领域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该仿真技术从单机平台到基于HLA的分布式交互仿真,视景仿真在这些仿真技术平台上在军事、科学研究、建筑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雷达系统越发复杂、设备成本越发高昂的今天,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雷达系统进行测试、训练与研究,不但可以全面提高效率,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对雷达系统测试、评估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RTG大车运行时定位精度差的问题,采用图像识别与电磁感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车纠偏和定位控制。经测试,稳定运行时大车纠偏摆动幅度为±40 mm,大车智能相机侧定位精度为±20 mm,BTG天线侧定位精度为±15 mm,满足RTG在自动化堆场内作业时的大车定位和纠偏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软件测试角度,从雷达系统专业背景考虑,对雷达系统软件探测能力指标进行考核验证,测试用例设计基于雷达系统功能和作战使用,以期通过软件测试发现系统缺陷,体现装备软件测试的专业背景.基于系统功能的软件测试方法,将装备软件测试与装备专业理论结合起来,符合信息化装备发展的要求,符合装备软件测试按专业领域划分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测试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升装备软件测试对装备软件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文研究了水声跟踪定位设备海上定位精度的检测方法,应用航路设计和组合定位技术对实际目标运动轨迹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以解决水声跟踪定位设备动态定位精度测试这一长期困扰水声测控领域的难题,为校准水声跟踪定位设备的测量误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建设和维持着城市的坐标框架。但CORS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对CORS系统定位精度可靠性进行检验,以确保用户能够放心使用。文章对CORS定位精度指标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利用其中的3种方法对BHCORS系统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BHCORS系统定位精度优良,满足动态测量要求,可以提供cm级实时定位精度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讨论在雷达系统状态诊断中,应用红外成像技术与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优点,该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备用性和降低军队已普遍使用的相控阵雷达系统的费用,设计方案将产生一个红外场强诊断工具,它能够快速地评估已定型的相近阵雷达性能,此工具与红外成像技术相结合还可隔离不同射频固态辐射设备(辐射阵元),一部安装在飞机上相控阵雷达系统(F-15飞机使用的APG-63雷达系统)产生的RF辐射红外成像,已经在理论上被证明。然而,由于资金的限制,按比例扩大及采用其他可能技术进行评估未能进行。今天,固态相控阵技术已被充分运用在空中和地面雷达系统,对相控阵天线进行“终端至终端”测试的能力能够确定探测性能的下降,便于用场强值去替代有故障的RF辐射设备,减少了对庞大的雷达系统的拆装、运输等各个环节,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初级诊断工具,提高现有补给能力,可以帮助修理厂快速识别/确定故障。在相控阵雷达天线维护的基础研究中,与引入航空电子学自动测试相比较,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带来一个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中定位系统的施工复杂性、定位稳定性及维护经济性,引入LPS(Local Positioning System)无线定位系统和UWB(Ultra Wide Band)无线定位系统,并分别对其进行性能测试:通过静态测试来获得静态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通过动态测试来获得在不同速度、不同路径等工况下的动态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LPS定位系统的定位结果稳定性较好,与磁钉的定位偏差在5 cm以内;UWB定位系统的定位结果稳定性一般,与磁钉定位系统的定位偏差偶尔会超过10 cm;2种定位系统基本满足水平运输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6.
激光跟踪仪在测量回转轴定位精度时,受到角度测量误差影响较大,须先进行误差分析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以水平转台为例,对一种比较典型激光跟踪仪测量回转轴定位精度的方案进行误差分析,给出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为同类回转精度测试的测量误差分析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雷达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是雷达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复杂雷达系统的故障处理问题,可将检测与诊断系统设计在雷达内部,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方法。并指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测信号是设计该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反辐射导弹反雷达机理的基础上,根据反辐射导弹与雷达对抗演练及反辐射导弹实弹打靶对雷达靶达的要求,对作为靶标的雷达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用具有典型代表的中等精度的防空雷达进行改装,并实现遥控的雷达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船载雷达系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遥感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船舶导航、海洋资源探测、军事船舶侦察等领域,高速船载雷达系统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雷达回波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回波信号的模拟与仿真不仅可以提高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精度,还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障船载雷达系统在恶劣天气和工况下正常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高速船载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并对该雷达系统的回波信号仿真与模拟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岸-船雷达系统能够为船舶提供目标探测以及定位等功能,数据处理以及传输技术决定着雷达系统的性能。当前随着雷达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新一代便携式岸-船雷达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FPGA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以太网的岸-船雷达系统,对雷达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岸-船雷达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方案对比,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成本低、数据传输快以及便携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