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简述了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提出了预压调质钢预压控制应力的取值原则,建立了基于预应力筋两阶段工作原理的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了受拉预应力筋用量Ap、预压调度钢用量At、受拉非预应力纵筋用量As及受压非预应力纵筋用量A′s的匹配关系。最后,明确了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5.9m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测试,探讨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张拉工艺,获得了计算摩阴损失的有关参数,发现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张产中存在粘滞现象,并相应提出了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在张拉测试中应重视的问题,可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具有体内、体外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提出了采用悬臂浇筑施工的连续梁各种钢筋朽筋方法和承载能力的极限强度验算方法,经算例表明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的先张法实践中,张拉的预应力筋一般均为直线形式。为了使预应力布筋和结构的弯矩包络图尽可能匹配,提出利用张拉台座制作折线预应力构件的新构想,并根据折线布筋的特点提出了混张的张拉工艺。对于先张法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熊健平 《公路》1995,(2):23-2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的预应力筋通常布置在腹板和靠近腹板处的顶、底板处。采用预推法施工的连续箱形梁,除上述永久性预应力筋外,还需在顶、底板布设抵抗施工时产生弯矩需要的临时预应力筋。这些临时预应力筋的作用在某些截面会产生较大剪应力,这里提供的分析剪应力的方法能较好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及延性的主要因素;预应力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工资地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η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基础上,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用外加预应力加固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奥地利利用设置梁体内总预应力筋和梁外部预应力筋加固桥梁所有预应力筋的断面、线型、鞍型支承、锚锭情况,以及用外加预应力回固两座连续梁桥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无粘结力筋与体外力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周履 《桥梁建设》1997,(3):1-12
回顾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无粘结体外力筋预应力结构,在经历了一个相当沉寂的时期以后,以充满活力,向前发展的历程。比较了有粘结与无粘力筋两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对当前的无粘结力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设计计算与构造细节方面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列举了从30年代到90年代,一些有代表性的体外力筋桥梁的概况,以便对这类桥梁从设计构思到施工实践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樊文林 《国外公路》1994,14(5):23-29
本文提出了一套控制预应力构件裂缝的办法,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组合构件,还提供了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诺模图,可以一次查出钢筋应力。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0.
祝明桥  方志 《桥梁建设》2003,(6):8-10,14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构件破坏的受力全过程进行试验,重点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在试验结果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混凝土薄壁箱梁在不同受力阶段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全过程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UPPC)梁桥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评述了国内外现有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与公式。在分析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实用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和规范公式计算值对比分析,表明实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向中富 《国外桥梁》1994,(2):119-124
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筋传递长度的计算公式,从力筋滑移量导出粘结应力,以7丝钢绞线说明的传递长度,回缩量,初始预应力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体外预应力的相对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松  范这 《国外桥梁》1997,(4):51-57
探讨了超静定结构中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务的各自效率。无论是抛物线形力筋还是直线形力筋,超静定力矩在叫预应力矩中占的成分是显著的。尽管位于支承区域的直线形力筋在抵抗重力弯矩时很有效的,但在跨间其效率明显降低;所以对这些力筋很难沿全构件使预应力的有效偏心跨最恰当。采用抛物线形力筋的体内预应力对整个结构提供较为均匀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根预应力筋不同布置形式和非预应力筋不同等级的梁进行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和不同非预应力筋等级对UP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UPC梁的极限承载力、极限应力增量、挠度和裂缝开展均受到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的影响;非预应力筋强度等级的提高可以使UPC梁的承载力和极限应力增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吉文金 《路基工程》2018,(4):104-108
通过两根PHC管桩试验以及相关资料的数据,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PHC管桩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受弯时的破坏过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数量以及直径对PRC管桩受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布置非预应力筋时应沿圆周均匀布置;PRC管桩的抗弯承载力随着非预应力筋的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肖邦汉 《国外桥梁》1994,(3):226-230
描述了一座采用新材料作为桥面板预应力力筋的悬带桥的施工。选择悬带桥结构形式主要是从审美的观点出发,为增强其耐久性,采用新材料芳族聚酰胺纤维加劲塑料作预应力筋。在该桥中应用了先张和后张两类力筋。每一根力筋由8根按一定间隔排列的纤维加劲塑料板带组成。成设计前就先做了许多试验,例如后张锚强度试验,纤维加劲塑料板带与混凝土粘结试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混凝土构件中力筋的疲劳试验以及开裂混凝土构件的轴  相似文献   

17.
下白石特大桥竖向预应力钢筋施工工艺与测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礼彪 《公路》2003,(9):21-23
通过对竖向预应力粗钢筋的锚固工艺试验及预应力损失的检测,得到了保证有效预应力的可行方法,分析了竖向预应力钢筋应力损失的规律,可为类似桥梁预应力钢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外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与防护,体外预应力筋面积与非预应力配筋率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垂度和预应力度的影响,并指出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5片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以及高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并根据各国规范对试验梁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差别及配筋率在弹性工作阶段对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影响很小,但在混凝土开裂后至破坏阶段影响显著。各国规范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值和实测值相比,我国现行规范计算结果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载于《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第1期“新无筋式预应力路面”一文的续篇。继该文提出了新无筋式预应力路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后,本文给出了新无筋式预应力路面的部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和技术细节-包括蓄压器容积的计算方法,直板在路基约束和自重作用下的临界(失稳)荷载,高级型缝-压装置,新约束件,新减摩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