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富康化油器型和电喷型轿车气缸盖上火花塞螺孔均为M14x1.25,两种车型火花塞均可方便拧进。但一只化油器型火花塞仅需7元,而电喷型火花塞却需26元。那么用化油器型火花塞代用电喷型火花塞不是挺合算吗?有的车主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换用结果起初还不错,富康电喷车照样着火。发动机运转也无异常。一时这种代用竟在本地成为车主的经验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2.
化油器摩托车配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时,CDI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更为精准,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噪声和排放;对于电喷摩托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更是不可或缺。通过提高高温状态下电阻元件的耐磨性,可使摩托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满足高精度、宽温度使用范围和较高使用寿命的要求。 使用非接触式磁阻角度传感器,可以提高摩托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增加寿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19,(3)
<正>2019年7月,随着国内摩托车行业即将进入国四排放时代,化油器车型全线停止销售上牌,取而代之的是电喷车型,车辆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对摩托车维修市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将是巨大的。由于电喷发动机与化油器发动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诊断化油器车辆的经验,在电喷车辆上几乎不能再照搬照套。化油器时代可以更换配件,但在电喷时代,随意退换  相似文献   

4.
电喷摩托车供油方式和化油器摩托车截然不同,沿用化油器摩托车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测量方式不能准确进行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必须根据具体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准确进行电喷摩托车和电喷发动机燃油消耗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卢川 《摩托车技术》2005,(11):47-48
维修实例335故障现象:一辆轻骑QM50QW-3型摩托车,在行驶中突然加大油门熄火,拉开风门行驶,不熄火,但车速不快。故障诊断与检修:拆下火花塞检查点火系统,发现火花塞跳火强烈,点火系统工作正常。这时基本上能判断是化油器出现故障,拆开化油器发现化油器浮子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2006,(5):50-52
实例一故障现象:一辆新大洲·本田SDH100型弯梁骑式摩托车,发动机加速后,收回油门,消声器发出“啪、啪”的放炮声响。维修人员调整了化油器,更换了火花塞,经检查,故障未能排除。故障分析与排除:使用主停车支架将摩托车支好,开启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进行检验。发动机启动后,怠速  相似文献   

7.
化油器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从国内摩托车的现状看,还不可能完全被"电喷"取代,柱塞式化油器仍是国产普及型摩托车的首选. 化油器产品质量优劣,决定了摩托车的性能.一般用三项指标来衡量化油器的产品质量:化油器与发动机匹配性,即化油器的精确调整,通过化油器的再调整,使发动机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化油器供给一致性,指发动机在某种工况下,化油器供给混合气的空燃比应基本相同;化油器使用的重复性,是化油器在不同时段的使用过程中,化油器的供油特性应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2014年第3期)3.1试验发动机及试验设备试验用发动机为力帆V250发动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发动机试验用台架采用力帆摩托车研究院7号实验室台架;火花塞垫片温度用火花塞垫片温度传感器采集;排气温度用安装在排气管上的热电偶采集并通过电脑显示;空燃比用安装在排气管上的宽带氧采集并通过电脑显示;试验用油为93~#汽油。  相似文献   

9.
马喜发 《摩托车》2004,(7):27-28
近来,有一些摩托车使用与维修人员询问“GY6发动机燃油消耗过量,换用嘉陵·本田JH70型摩托车发动机的化油器后,燃油消耗量降低了,但无论怎样加大油门摩托车的行驶速度都超不过60km/h”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在此,笔者谈谈摩托车不易随意使用它型车(即非本型车)化油器的原因。一辆摩托车使用什么型号的化油器,是在制造发动机与摩托车时,经过精密计算、反复试验而确定的。目的是使发动机与摩托车的功率、加速性、动力性、稳定性、燃油消耗量等相辅相成,这是兼顾发动机与摩托车各种工况都接近良好的最佳选择。所以,在使用、维修摩托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车迷热线     
陈国辉 《摩托车》2005,(2):50-51
MTC先生: 我是一名 修理工,在修 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摩托车》杂志,现有一点难处请给予帮助解决。 1.一辆新大洲XDZ125T摩托车,行驶了8000km,冷车无法启动,脚启动正常。启动后,怠速及低、中高速正常。但在1/4油门时固定油门,发动机便会熄火,急加油越过1/4油门后一切正常。曾更换过化油器、火花塞等,均无效。 2.一辆125T摩托车,行驶了20000km。发现负压汽油开关在怠速时出油正常,中速时出油减小,高速时全无油,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维修档案     
实例一长江CJ750型摩托车行驶时动力差,加速反应慢,化油器回火,停车后再不能启动。故障分析与排除:打开点火开关、按电喇叭按钮,电喇叭声音正常。按浮子下沉器,两个化油器溢油正常。启动发动机,发动机不能启动。拧下火花塞进行跳火试验,火花正常,但火花塞电极表面干燥。检查化油器,发现左缸化油器上  相似文献   

12.
实例     
花勇 《摩托车》2012,(18):51-52
(1)故障现象一辆宗申150型跨骑摩托车行驶3.5万千米,最近加油门时有"吐吐"的声,几天就要换火花塞,且火花塞呈干黑色。故障分析与排除发动车子加油门感觉油门在1/3时"吐吐"声很明显,拆下火花塞呈干黑色,考虑是化油器混合气过浓,拆开化油器发现进气口有小颗粒状的海绵,原来是空滤器的海绵长时间未更换,变质腐烂后进入化油器。于是清理干净空滤器内并更换海绵。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技术》2011,(11):84-88
No.1故障现象:某款125型摩托车,行驶约30000 km,加速性能较差。维修人员调整了化油器,更换了火花塞,故障仍在。故障诊断与检修:起动发动机,支起中撑,加大油门,有发闷感。打开空气滤清器盖,发现纸质滤芯严重堵塞。使用高压空气清洁滤芯,复装后试车,加速性能略有好转,但故障仍在。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电喷系统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发动机管理系统(EMS,以下简称电喷系统)在摩托车领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取代化油器。化油器技术历经百年,为汽车及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终究还要为电喷技术所取代?采用电喷技术的一个最大的驱动力就是排放控制技术。电喷技术加上三元催化器的技术路线,早已被业界公认为解决当前摩托车排放问题的最佳技术路线之一,同时还兼顾了动力性的需求,达到排放与动力性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5.
实例【2】     
陈国辉 《摩托车》2012,(14):42-44
(1)故障现象一辆太阳弯梁D Y100型摩托车,行驶了33000km。摩托车启动加油时化油器出现回火,摩托车不能起步,更不能正常行驶。故障分析与排除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检查,启动顺利。转动右手柄加油时发现化油器进气口有回火现象,加油发动机无高速,加大油门便熄  相似文献   

16.
程康志 《摩托车》2012,(24):58-62
在摩托车发动机中,供油方式分为化油器和电喷(电子燃油喷射)两种,两种供油方式完全不相同,化油器主要依靠进气道内的负压(真空度)来进行工作,电喷是依靠ECU内部程序来控制喷油器的喷油脉宽(喷油器开启关闭时间),改变喷出的燃油量进行工作。但是在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对混合气浓度需求上的变化,两者在控制原理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四冲程摩托车松开油门把手后,发动机转速不能及时降到标定的怠速,而是很缓慢地下降,部分车辆即使调整了化油器也无济于事,该故障现象被称为回油门慢故障,这在柱塞式化油器和等真空化油器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它虽然不是摩托车的主要故障,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使用安全、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18.
NO.1故障现象:某款100型三轮摩托车,发动机起动困难,加速不良,消声器传出异响,车辆不能正常行驶。维修人员更换了化油器,故障仍在。故障诊断与检修:开启点火开关,经多次起动后,发动机起动着火。加大化油器节气门开度,发动机工作转速不能提高,消声器发出"吐吐"排气声响。摩托车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发动机故障,均会导致发动机加速不良。断开空气滤清器与化油器的连接,拆下消声器,更换化油器,故障仍在。检查发动机配气相位,未发现故障疑点。断开电子点火器熄火线,更换火花塞、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四冲程摩托车用户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松开油门把手后,发动机转速并没有及时降到标定的怠速转速,而是很缓慢地下降,部分车辆即使调整了化油器也无济于事,此现象被称为回油门慢故障,在柱塞式化油器和等真空化油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它虽然不是摩托车的主要故障,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使用、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摩托车回油门慢的故障呢?本文就着重故障原因和检修注意要点展开探讨,供维修服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实例一 故障现象:一辆QJ100T-5F型坐式摩托车,清洁空气滤清器、清洗化油器后,发动机启动困难、没有怠速,反复调整化油器无效。 故障分析与排除:试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很难启动,没有怠速,加大油门时发动机转速可以升高,关小油门至怠速位置后,发动机转速虽能下降,但转速下降缓慢并且转速很高,可谓“飞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