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Ⅶ、冲积漫流区的路基冲刷防护通过冲积漫流区的公路,在一场暴雨后,很多无固定明显沟槽的水流漫溢路面,将路基下游边坡冲出很多锯齿状缺口,对路面和路基造成很大的损害。对这类漫流区内的路基冲刷防护,应和整个排水系统的设计结合起来考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下面两种.  相似文献   

2.
兰新牙威以西的大部分线路都在祁连山、天山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地带通过,形成长数公里至百余公里的山前戈壁漫流区,戈壁漫流水害具有来势急、危害大、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控制特点,给铁路运输生产造成严密危害。本文对山前戈壁漫害的形成、危害及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对多年来防治戈壁漫流水害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仁志 《公路》1992,(4):9-11
齐(齐哈尔)乌(兰浩特)公路龙江县雅鲁河段位子富拉尔基区至龙江县的景星镇之间,东西两岸堤防间4690m长。此处河流迂回弯曲,漫流多叉,多年来一直是漫水低路堤,还有多座木桥,曾经多次发生水毁路基并使交通断阻。1983年投资256万元改建,1985年末竣工后,仅运营二年半,1988~1990年又连续遭水毁(均未超过设计洪水频率),三年又投入水毁恢复费用10.2万元,但至今仍不能恢复正常交通。本文根据一般调研情况和查阅原来技术设计和竣工资料,对齐乌线龙江雅鲁河段路基连续水害成因和整治对策,提出以下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侧窗雨水管理中A柱漫流对侧窗视野区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和环境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前风窗玻璃水流越过A柱后在侧窗表面流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了 CFD瞬态分析方法能够预测A柱漫流的位置和侧窗水流在风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通过A柱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对比和流场分析,验证了A柱结构优化能够改善...  相似文献   

5.
兰新第二双线自红柳河以西部分,线路多走行于天山南麓山前倾斜平原和冲洪积戈壁地带,多次横穿长达十几公里或数十公里的大型冲积锥宽河和诸多中小型连续冲积锥漫流。作者通过兰新第二双线哈密段、鄯善段、乌鲁木齐段的初、定测水文勘察,在该文中着重介绍了新疆漫流地区的水系特征,水害特性及桥涵布设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迅速排除路面径流、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正常交通及行人安全,需要合理进行路面排水设计。结合设计暴雨重现期和允许路面最大排水宽度(允许扩展)的概念,可以分为汇水流域地表漫流、道路边沟流和雨水口进流的计算,进而可以确定雨水口的设置间距。该文首先阐述了地表漫流的流量、道路边沟流量和雨水口截流能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算例说明了连续坡面上雨水口间距设置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7.
泉溪大桥于琼江、涪江交汇口以上约75 m处跨越琼江,桥位河段船舶通航条件复杂。文中建立了工程河段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拟建大桥通航论证研究;分析了拟建泉溪大桥的通航净空要求及该河段的通航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江官洲河段位于安徽省内,上起吉阳矶,下至皖河口,为首尾束窄中间放宽的鹅头型分汊河道,全长28.0km。该文根据历年水文泥沙及水下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分析了该河段的近期演变情况。通过对洲滩及汊道演变分析,得出结论:目前该河段河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岸线基本稳定。受上游东流河段河势变化影响,局部河床会发生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9.
桥梁建设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工程局部河段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通航条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为例,利用建立的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运动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区河段的流速、流向及汊道分流比等变化情况,模拟建桥后对工程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推荐桥跨布置方案实施后,在各级流量条件下,桥区河段桥轴线上游水位有所壅高、流速略有减小,下游流速略有增加,桥位下游近岸流速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对本河段内汊道分流比影响幅度均在0.3%以内,左岸侧下游的郑蒲港港区流速基本未变,建桥不会引起桥区河段水流条件发生明显改变,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年大量水文、泥沙、河床地形及近两年大范围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及河床演变分析 ,对福州河段南北港河床演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闽江福州河段综合治理的原则及重点防护河段 ,承受 2 0 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岸线 ,控制北港分流 ,指出北港采沙的危害 ,选择南港采沙场 ,为福州市防洪安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计算了资江益阳河段设计洪水,提出和论证了资江益阳河段特大洪水的防御措施,并对分洪道方案提出了较详尽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2.
长江铜陵河段河势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河段为长江中下游14个第一类重点整治河段之一。根据历年水文泥沙及最新施测的水下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分析铜陵河段的河势演变特点,特别是98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实施后该段河床的演变,并对铜陵河段近期发展趋势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计算了资江益阳河段设计洪水,提出和论证了资阳河段特大洪水的防御措施,并对分洪道方案提出了较详尽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畅通、河段疏浚、景观效果和旅游发展等交叉专业的综合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借助Midas和桥梁设计师两个软件,根据河段疏浚施工时序,分为不同的计算工况,在不同的工况下计算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性,提出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内容。通过讨论河段疏浚对既有桥梁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提出计算模式的探索方式,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供管养单位和河段疏浚单位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宽河漫流是西北地区山前戈壁地带铁路、公路常常遇到的地质问题.通过对兰新铁路马营河大桥淤积病害、病害治理情况的介绍,从两方面深入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增建二线的线路方案进行了研究比选.  相似文献   

16.
路面排水方式对路堤边坡防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工程师在选用路堤边坡防护型式时,考虑了路面排水方式的影响,但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却缺乏理论依据和相关研究,为此本文在研究不同路面排水方式下边坡汇流流速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不同情况下边坡水流的流速规律及有关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与坡面允许流速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路面排水方式对圬工防护影响较小,可以忽略;(2)路面排水方式对综合防护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路堤高7 0m以下(包括7 0m)路面采用漫流排水,路堤高7 0m以上路面采用集中排水;(3)路面排水方式对植草防护影响较大,路堤高3 0m以下(包括3 0m)路面采用漫流排水,路堤高3 0m以上路面采用集中排水。  相似文献   

17.
从1954年以来的水情变化看长江武汉河段的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1954年以来洞庭湖的变化、通江湖泊的围垦和建闸控制、大型排水泵站的兴建及分蓄洪区的现状等四个方面归纳、分析了长江中游干流水情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武汉河段防洪的影响,进而对1954年以来武汉遭遇的几场大洪水的水情形势作了对比分析,从而说明武汉河段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在不断增加和颇具危险性的高水位今后可能频繁出现的防洪形势。  相似文献   

18.
钟杰  孙红月  沈水进 《公路》2011,(10):33-38
针对山区公路路堤侵占河道的特殊情况,提出了路堤束窄河段水流计算的一维数学模型;分析了束窄河段临河路堤边坡失稳原因和稳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堤侵占河道的临界束窄度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路基侵占河道挤压水流,会加剧水流对路堤边坡的冲刷、淘刷堤脚,改变边坡的几何形状,进而诱发边坡失稳,造成路基破坏.路堤对河道的束窄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武钢工业港3、4号码头所处河段河床演变历史、航道条件、码头水域条件对码头改造工程的影响,以及码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提出了保障航道安全和码头作业安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桥扩建对防洪航运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西江大桥河段水流运动以及扩建工程对防洪航运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扩建后桥址上游河段最大壅水高度为 0 .0 8m左右 ,桥址河段水流流态及水流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 ,对防洪航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