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满足薄互层储层不断勘探开发的需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为核心,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环节的需求及存在的难点出发,针对激发宽高频地震信号、拓展地震资料有效频宽、提高构造和岩性解释精度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适合薄互层沉积特点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进一步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精度。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的解释精度。该技术同样适用于地质条件类似的其他薄互层沉积地区。  相似文献   

2.
地震属性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对使用常规技术手段难以识别的复杂油藏处理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地震属性分析效率、精度和质量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简要分析了地震属性分析面临的主要难点,并对近几年来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震属性智能计算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探讨,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特殊的线形条件、重要结构物特征、交通环境与气象环境四方面定义运行环境复杂路段,并综合分析其运行环境风险性,制定了行车车辆运行安全控制标准;利用 ITS 应用技术提出了采集设备布设和可变信息发布设施布设方法,开发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环境复杂路段行车安全预警系统。系统由运行环境信息采集、基于 GIS 的数据库管理、行车安全预警、安全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组成,可实现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环境复杂路段车辆安全控制、交通流协调与应急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寒高海拔复杂地质条件地区隧道建设,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地震反射方法和地质雷达方法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开展隧道超前预报和质量检测。基于地震反射方法的三维成像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对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反应灵敏,定位准确,并且能直观的反应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地质雷达三维成像对水敏感,2种方法取长补短,能直观清晰的全方位显示破碎带,水隐患等病害的形态、范围,为隧道施工质量保障和安全控制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两种方法应用在白茫雪山隧道群施工建设中,为隧道后期建设顺利贯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产生了较大经济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在地下形成许多采空区,采空区会造成地表沉降,地面塌陷等危害,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极大隐患。采空区具有隐蔽性强,规律性差,探测难度大等特点,本文应用地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三种物探方法对运营公路开展了采空区探测应用研究,经钻探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能准确,高效的查明采空区的数量、位置和规模。三种物探技术在公路工程采空区的综合应用成果为在建公路或运营公路中的采空区探测提供了很好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VSP方法除具备现行PS测井的全部效能外,利用透射直达波和反射波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能够精细描述近地表工程探孔旁侧隐蔽构造现象的细节特征和地层关系,特别是将其用于探孔或洞室掘进工程前方岩土层弹性参数估算或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测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因此,对于近地表工程地质勘探与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目标,工程VSP方法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高分辨工程物探手段。文章第一部分简述了工程VSP方法的优势潜力与主要技术难点,第二部分介绍了野外资料采集方法,第三部分为近地表工程地质勘测与岩土工程应用实例资料简介。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国有大型矿区周边存在很多乱采乱挖的小民窑,致使在该区域进行公路建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采空区存在开挖点分散、采空区不成片、巷道浅短、窄小等特征。采空区的存在极大的威胁公路的建设及运营安全。由于居民随意开采,导致民谣周边采空区没有规律,常用物探方法难以准确探测这类浅短窄小的采空区。本研究引入了SSP—浅层地震散射技术,SSP地震散射技术具有以非均匀地质模型为基础,适应工程建设中各种复杂地质、地形条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直观、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应用SSP地震散射技在公路采用区中进行勘察,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峰 《隧道建设》2013,33(11):949-955
针对北京地下直径线大直径泥水盾构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件复杂、盾构独头长距离掘进、变形控制标准严格、多工法交接施工、施工场地狭小和环保要求高等重难点,从刀盘刀具与地质适应性、高压环境下盾构刀盘刀具检修、环保型泥水系统、城市核心区地表建筑物变形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表明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具有施工安全性高、富水地层适应性好、地层沉降小、可控且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可以向全地层、大埋深、长距离、复杂环境条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法对十大高速公路窑沟采空区进行勘查,在地震勘查测线总计解释煤层采空段7处。勘查结果表明,在采空区调查中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散射波法地震勘查的技术是可行且有效的。在地震勘查数据采集中,选择了S―Land全数字化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机械冲击震源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黄土塬沟壑地区采用非爆炸震源进行地震勘查是可行的,这为该区采用地震勘查进行采空区调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0,(4)
基于高烈度地震条件下深水水库库区桥梁施工的复杂条件,针对高烈度库区修建连续刚构桥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围绕连续刚构桥用于高烈度库区存在的技术瓶颈,首次提出了桩柱式连续刚构桥结构体系,并用数值分析方法解析了其受力特性,论证了该结构体系的合理性,证明桩柱式连续刚构桥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地震条件下深水水库库区条件下具有结构优势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土坝对各种地形的适应度较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土坝的历史较为悠久,人们在施工和设计中也累计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气候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和高烈度地震的地区,经处理后均可筑坝。该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探讨了水利工程土坝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明确了土石坝实际上是一种可取的坝型。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轨道交通环城南路站—得胜桥站盾构区间设计线形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表建筑物密布,居民密集,房屋建筑多属老旧危房,且无抗震措施。盾构施工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被列为昆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重大风险源。根据盾构成功地连续穿越环得区间重大风险源的施工经验,总结了在复杂线形及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刘启峰 《路基工程》2009,(3):98-100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差分程序,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双洞交错重叠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在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及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结果表明,设计中采用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能满足隧道安全性要求,由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为19.2mm。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修建隧道地表变形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等代层概念,研究盾构隧道不同埋深、不同盾构机推力对地表变形的影响;介绍应用ANSYS软件进行盾构隧道地表变形计算的建模方法和参数选取,并将计算结果与条件类似工程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拟动力法推导出基岩至地表之间不同深度土层地震加速度时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砂性土地基,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了地震作用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NγE的求解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地震动向地表传播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层振动相位差与地震加速度幅值放大效应对Nγ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拟动力法计算出的NγE随地震加速度和地基土内摩擦角的变化关系呈现出与拟静力计算结果相同的趋势,但振动相位差的影响导致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地震波长越短,二者差异越明显;地表地震加速度是NγE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在地基发生极限破坏时总是达到幅值;幅值放大效应由于放大了地表地震加速度幅值而导致NγE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城市地铁隧道盾构开挖诱发地表沉降规律,并针对开挖推进距离、开挖面支护以及地表建筑物刚度条件对古建筑物地表沉降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拱顶沉降、上测点周边收敛位移和下测点周边收敛位移,实测数据分别比数值模拟数据大5.41%、13.21%和10.15%,这与现场施工条件比数值模拟更为复杂有关,也说明数值模拟比较可靠。增大盾构推进距离会加大古建筑物地表最大沉降值,但是增大幅度有限,当推进距离增大为原来的3倍时,古建筑物地表最大沉降增大幅度低于10%;增大盾构开挖面支护力会明显减小古建筑物地表最大沉降值,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增大开挖面支护力的方法来减小古建筑物地表沉降。盾构上方地表存在古建筑物能明显减小地表最大沉降值,但地表沉降槽宽度也相应增加,因此施工过程中若盾构上方存在古建筑物,应进行特殊考虑。  相似文献   

17.
越秀公园站注浆技术应用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越秀公园站地质复杂,工程环境要求严格,为顺利通过含水软弱地层,控制地表沉降和保护周边建筑物安全,多方面较大范围地运用了注浆技术,介绍了越秀公园站注浆施工技术并对注浆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合隧道施工地表沉降主控对象和泥水气压平衡盾构多变量施工参数特点,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表沉降评估分析软件编制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建立一套泥水气压平衡盾构多变量融合控制自学习方法。经编程仿真试验和实际工程示范应用,反映所建立的盾构多变量融合控制自学习方法具有稳定地表沉降质量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9.
拟建铁路成兰线横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龙门山脉,并通过汶川大地震重灾核心区,工程地质与地震次生灾害问题控制线路方案。文中以跨越龙门山脉选择沿安县雎水河谷方案的事例,探讨近震源区余震频发条件下复杂山区的选线技术,可供铁路、公路选线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站为大跨暗挖车站,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为达到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根据地层变位分配控制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分析了张自忠路站各步序地表沉降的分配比例和控制值.施工中根据监测结果和既定控制值,及时变更设计参数和支护措施,成功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大跨地铁暗挖车站地表沉降值不大于45mm的控制目标.文中提供的研究方法和支护手段,对解决类似地层变位控制要求严格的大断面暗挖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