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某些城市信号交叉口各流向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左转车道拥挤问题,为减少交叉口的道路资源浪费,提出在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方法.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归纳出左转专用车道的静态和动态适用条件,并确定左转可变车道的长度、开关时间等参数的计算模型.以威海市某信号交叉口为例,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提出设置西进口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可行性,并使用Vissim微观仿真的方法对左转可变车道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给出该交叉口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方案实施前后仿真结果表明,可变车道设置后的20个周期内,左转车流的延误降低51%,排队长度降低72%,左转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10日,记者从石家庄市建设局获悉,近期石家庄将开工建设3条重点道路工程,以缓解石家庄目前的交通压力。 建华大街北延与体育大街交汇,跨滹沱河工程自北二环北至正定南外环,全长约7000m,近期实施双向六车道,预留八车道。该工程为石家庄市城市规划“六纵”之一。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66(10):67-76
目前我国对于双向左转车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对其具体的设置条件和技术指标没有系统的研究。为了给双向左转车道道路的设计以及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对城市道路双向左转车道交叉口最小间距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路侧接入口的不同将城市道路双向左转车道相邻交叉口分为9种情况,取其中2种典型情况——异侧相邻交叉口和同侧相邻交叉口进行研究,其他情况均可由这两种情况组合变换而成。然后,通过分析城市道路双向左转车道交叉口之间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和几何参数,对异侧相邻交叉口和同侧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段,并结合车辆换道、停车视距、避免右转冲突重叠、标志视认段长度以及交叉口三角区的通视要求等因素,采用理论几何分析的方法,分段确定异侧相邻交叉口和同侧相邻交叉口间各区段最小长度在设计速度为40km·h~(-1)、50km·h~(-1)、60km·h~(-1)以及70km·h~(-1)下的推荐值。最后,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参数、模型的几何参数以及间接安全评价模型(SSAM)参数进行设定,以平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以及冲突次数为指标,仿真得到各个设计速度下的异侧相邻交叉口在不同V/C下,不同仿真间距与各个指标的关系,从通行效率变化规律以及行车安全变化规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验证间距推荐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单开口式(即仅有1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即通过预信号控制动态借用的出口车道)的长度与左转交通需求匹配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1种双开口式(即设置2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及控制方法。结合逆流左转车道的车辆运行规则,分析单开口式、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上车辆排队行为特征差异,构建逆流左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延误计算模型。考虑主预信号协调控制、饱和度、交通波传递等约束条件,以车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0-1变量表示各个预信号开口是否启用,将常规设计、单开口式、双开口式信号配时整合到1个统一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中,并给出逆流左转车道长度的设计依据。通过案例分析发现:①在逆流左转车道长度为80 m时,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幅度最大;②当通行能力满足需求时,逆流左转车道长度越短,交叉口延误降低越明显;③若为保证通行能力而采用较长的逆流左转车道时,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通行效率优于单开口式;④综合考虑延误、通行能力等因素,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长度宜设置为40~60 m,而双开口式宜设置为80 m左右;⑤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启用每个预信号开口,应用较为灵活,适用于各种流量场景。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平面交叉口左转交通对交叉口的瓶颈作用,采用蝴蝶领结型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禁止交叉口车辆左转,将左转车流引至次要道路的环岛处进行掉头,将左转车流变成直行车流,并根据车速、道路和交通条件推导了掉头环岛与交叉口的距离、半径和车道宽度的计算模型。经过蝴蝶领结型交叉口交通组织以后,使交叉口的车辆禁止向左行驶,促使冲突点减少且信号控制只需两个相位,能够将交叉口信号灯的利用率提升,对交叉口运行效率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路平面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长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交叉口作为道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的好坏对整个道路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来自不同方向的车流在此处合流、分流和交叉,其中频繁的左转车辆阻碍直行车流的行驶,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了交叉口的延误,并增大交通事故率。如果合理设置左转车道能够有效地将左转车辆从直行车流中分离出来,减小车流速度方差,并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而左转车道,长度的设计是设置左转车道的关键元素,本文主要是针对信号交叉口选取适当的设计指标建立模型,并通过TSI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专用左转相位下的左转车道排队长度,进而计算出左转车道的设计长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叉口传统移位左转交通组织存在的交通冲突与通行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位左转车道设置方法,并分析改进前、后的交通冲突状况。综合考虑行人与非机动车的过街需求,分析路段左转信号与交叉口主信号之间的协调控制关系,设计改进的移位左转交叉口相位方案,建立移位左转交叉口设计要点计算模型,包括移位左转车道长度、路段左转变道段长度、路段左转车储存段长度。假设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推导并建立改进的移位左转交叉口各相位的延误计算模型。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改进的移位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采用穷举法给出其求解算法。从左转交通量、移位左转车道长度、交叉方向右转车辆比重3个方面分析改进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借助VISSIM仿真,使用在哈尔滨市交叉口收集的数据验证改进方法的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移位左转车道长度为100 m左右时,该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发挥最大效益;改进的移位左转交通组织较改进前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了16.1%,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当左转交通量小于400 pcu·h-1,交叉方向右转交通量比重大于25%时,采用改进的移位左转方法,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改善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移位左转车道的设置及信号配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平交路口处左转交通产生的冲突点最多,对直行车流通行的干扰最大,使得平面交叉口交通延误增大.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布置形式主要有中央布置、两侧布置以及单侧布置3种,不同车道布置形式对左转交通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本文在实地调查青岛城阳现代有轨电车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平交路口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调节左转与直行交通比例,从交通延误、排队长度以及行驶平均速度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处,不同车道布置形式在不同交通比例下对左转交通以及整个交叉口的影响,从而明确其适用范围,为我国城市发展现代有轨电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钱铮 《驾驶园》2007,(11):91
在日本,即便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最繁忙的主干道也不过是双向6车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国道多为双向4车道.不仅道路不宽,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也不多见,行人通常可直接穿越马路.尽管如此,日本的道路通畅率很高,其中的奥秘在于交通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韶关市丹霞大道北高架桥现状建设条件、道路总体设计要求,对提出的"单层双向4车道高架+双向4车道辅路"与"双层双向6车道高架+双向4车道辅路"2种快速化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交通量预测、线形指标及对周边现状建筑的采光与噪音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并加以交通仿真验证后得出"单层高架双向4车道+双向4车道辅路"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环形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借助内侧环道与外侧环道设置左转待行区和直行待行区,并建立环道交通信号与进口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在饱和度等约束条件下,基于进口道停车线和环道停车线后不同的交通状态建立相应的延误计算模型,以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案例分析表明:当左转交通量低于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适用的左转临界值时,所提出方法的延误较高;而当左转交通量高于该临界值时,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的延误快速上升并高于所提出方法的延误,且将导致环道锁死,而采用该方法仍能稳定运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进口交通量、不同类型环道数量和环岛半径等差异对所提出方法控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形交叉口进口交通量增大,该方法适用的临界左转比例随之降低;当进口交通量的左转比例低于临界左转比例时,交叉口处于非饱和状态且延误低;反之,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且延误高。当左转交通量高于450 veh·h-1时,增加左转环道有利于降低车均延误;而当直行交通量高于1 150 veh·h-1时,增加直行环道效果更佳。当进口交通量小于800 veh·h-1时,环岛半径对交叉口延误影响不大;而一旦进口交通量高于800 veh·h-1后,环岛半径对车均延误的影响随进口交通量的增长愈加显著,环岛半径越大,交叉口车均延误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张韦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94-194-197
石门堂山隧道扩建工程路线总长约2 km,拟新建长720 m的超大跨度单洞四车道隧道,是国内首条既有连拱隧道侧新建的超大跨度隧道。隧道扩建工程实施后将与原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组合成双向八车道断面,有效打通交通瓶颈,缓解该处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交通堵塞、停车困难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以一条宽50 m的8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例,通过建立立体道路模型,阐述其构造和运行原理,对其改造前后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其功效和应用前景,探索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之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交叉口所有方向车流中,左转车流是对交叉口影响最大的车流。它不但会增加交叉口的平均延误,而且会大大增加交叉口的冲突点个数,对交叉口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从交通工程设计和安全角度出发,在广泛参照国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立体下沉式无障碍交叉口左转交通设计。  相似文献   

15.
动态出口左转车道(EFL)设计现已应用于多个城市道路交叉口。为解决该类交叉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车流量在各个车道分布不均衡,逆流车道在某些时段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对现有的EFL设计及交通控制方案进行改进。研究1种非常规的EFL设计以及动态出口车道灵活配置的方法,并对改进后动态出口左转车道的长度进行优化。基于此,研究驱动信号控制策略,建立非常规EFL设计下的延误计算模型。运用Matlab对常规、改进前、改进后这3种情况下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左转流量为400辆/h时常规交叉口最佳信号周期为130 s,同周期下改进后与常规、改进前的交叉口相比车均延误下降比例分别为39.68%和29.48%;当左转流量为500辆/h时常规交叉口最佳周期为174 s,同周期下改进后较常规、改进前的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分别为12.90%和12.02%。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使得车辆通行的车道数目减少,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造成排队和交通拥堵,对交通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双向6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交通事故下的交通运行,分析车流量、占道类型、事故持续时间以及借道超车4种因素下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流量越大、事故持续时间越长、占道数目越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越大。当流量达到3 400 veh/h(D级服务水平),占1个车道的车辆延误显著增加,直至流量达到4 000 veh/h时才逐渐趋于平稳,且占据车道2比占据车道1和占据车道3的延误要大;当流量达到1 900 veh/h(B级服务水平),占2条车道的车辆延误显著增加直至流量达到2 700 veh/h时才逐渐趋于平稳,占据车道1和3的车辆延误要小于占据车道1和2以及占据车道2和3的延误;在相同占道情况下,不同事故持续时间下的车辆延误随流量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当事故道路服务水平为D/E/F级,对向道路服务水平在A/B/C/D级时(事故占用内侧1个车道),以及当对向道路服务水平在A/B/C级时(事故占据内侧2个车道),进行借道超车均能有效减少事故路段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17.
The Fixing America's Surface Transportation Act (FAST Act) highlights a data-driven method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on all public paved roads in the U.S.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Highway Safety Manual (HSM) is a widely used tool that provides crash predictive models in the form of safety performance functions (SPFs). There are no specific SPFs for low-volume roadways in the HSM.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at low-volume roadways are the major roadway types in terms of total mileage. This study used 2015–2019 crash data from Texas, incorporating with other relevant geometric and traffic variables, to develop SPFs for a specific low-volume roadway type (rural minor collector two-lane roadways). This study proposed a rules-based SPF developed approach that makes the prediction accuracie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full model. The R2 values range from 0.18 to 0.22 for all data (without splitting) for different injury level models. The prediction accuracies are improved in the decision tree-based models. For different class specific models (based on injury levels), the R2 values range from 0.25 to 0.41. Three SPF group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crash injury types. The SPFs can provide guidance in refining the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rural minor collectors.  相似文献   

18.
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秀文 《中南公路工程》2004,29(3):72-75,80
预测信号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可以为交通信号控制和管理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基于神经网络,针对定时和感应信号交叉口两种不同情况,成功实现了单、双车道排队长度的预测。同时,感应器与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分析。模拟结果同时表明,神经网络对左转车道排队长度的预测效果不佳,不能为信号控制和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