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宏观区域地质条件入手,对襄渝线后河沿岸滑坡的发育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该滑坡类型有如下几种: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风化层滑坡及土层滑坡.对滑坡的稳定性和地下水进行了调查,对滑坡地貌和似滑坡地貌的特征进行了区分.为稳定线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是中层中型的错落转化型破碎岩石老滑坡。通过地质调绘及现场勘查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了老滑坡的变形破坏及复活模式为老滑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坡体卸荷、松弛变形—牵引后级滑坡滑动—后级拉裂、滑移—推动挤压前级滑坡—整个滑坡的复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宜宾某厂 2 # 滑坡治理工程实例 ,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坡特征以及滑坡的成因机制 ,提出了该滑坡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我国滑坡灾害分布不均,不同的省份滑坡发育程度因受地质及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别.为了有效地掌握我国各省份滑坡的发育程度,本文利用数据库中所收集的国内31个省份的737处滑坡体积在[0.5万方,2500万方]的滑坡样本,对全国不同省份的滑坡贡献率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川、渝、鄂、甘、陕、晋、黔、湘、藏、云10省对我国滑坡的贡献率较大,占总滑坡样本中滑坡贡献率的60.1%,为滑坡危害性较大的区域;辽、新、赣、苏、宁、黑、吉、鲁、琼、津、沪11个省市的滑坡贡献率较低,占总滑坡样本中滑坡贡献率的13.4%,为滑坡的相对不发育区.通过对我国各省份的滑坡贡献率研究,将我国各省份的滑坡发育程度进行了有效的分类,能很好地为我国建设规划及滑坡的预防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为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潮田滑坡群地质环境特征的分析,得出了滑坡群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治理滑坡群出发,将滑坡群分为6块,并分别分析各滑块对道路工程的影响。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力学计算,确定了滑坡群内各块的安全稳定性,对滑坡群内各滑坡点采用(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和地表、地下排水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为类似滑坡群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奉节大坪滑坡是由前级浅层的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大型老滑坡。根据勘测结果分析,岩层顺倾地区是滑坡易发地区,由于隧道开挖,引起了大坪老滑坡的整体复活。布置测斜孔对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大坪滑坡存在典型滑动带,降雨对滑坡影响较大,滑动面较深,且滑动面以上滑坡体不同部位变形速率不一致,通过明确滑动带的位置、厚度、滑动方向及变形范围,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滑坡病害分析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福宁高速八尺门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指出在大型堆积层古老滑坡场地,地质环境背景的脆弱是触发古老滑坡复活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路堑开挖以及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经滑坡稳定性分析,针对滑坡病害特征,确定了四个滑坡体的主要整治工程措施。滑坡监测和实验工作成果显示,整治后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可供在类似高速公路互通区开挖边坡、整治边坡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洛湛线DK2 61+72 0~DK2 61+870线路右侧山体滑坡的特点 ,确定综合整治滑坡的有效方案 ,针对性地阐述滑坡整治的施工方法 ,吸取滑坡发生的教训 ,总结整治滑坡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南宁市状元泉路段填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和土工试验成果,结合滑坡结构特征、物质组成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填土滑坡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状元泉路段填土滑坡为推移式滑坡,降雨为滑坡形成主要诱发因素,其变形破坏机制属于蠕滑-拉裂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滑坡的演化发展地质力学模式分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滑坡的工程实际,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滑坡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获得滑坡工程分析中需要的两个关键指标:稳定系数和最危险滑面位置。然后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剩余下滑推力,以指导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对滑坡整治提出单排抗滑桩治理方案,量化比较加固前后滑坡的变化以及抗滑结构受力情况等后,说明加固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以梁平高速天宝堆积层滑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层岩性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程开挖和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积层滑坡与工程开挖和降雨密切相关;开挖较浅时,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开挖角附近产生轻微的剪应力集中,滑坡后缘裂缝发生张拉破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滑坡中部塑性区沿着滑面逐渐向上延伸并与滑坡后缘张拉裂缝带贯通,在滑坡前缘牵引作用下中部和后部滑坡体发生整体失稳;雨水增加滑坡体重度的同时降低了滑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的抗滑能力,上部堆积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蠕滑,并从滑坡前缘挤压剪出。为了保障万梁高速的顺利施工,采取综合措施对堆积层滑坡进行了整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拟研究滑坡为一大型土质推移式滑坡,滑体和滑面(滑带)的物质成分为黏质粉土夹碎石、角砾,滑床的物质成分为全强风化千枚岩,滑坡区发育有前缘隆起带、斜坡变形区及中部强变形区三个变形区,由于人工灌溉水和雨水渗入土体导致滑坡蠕滑变形破坏。采用基于Janbu法的GEO—SLOPE软件及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滑坡整体失稳破坏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局部土体有较大变形,暴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地震影响较小。拟采用格构锚索和桩锚两种主体工程对滑坡进行治理,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滑坡在采用主体防治措施前后滑坡的位移,分析结果显示,格构锚索防治工程效果优于桩锚工程。  相似文献   

14.
桂柳高速公路滑坡治理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桂柳高速公路滑坡治理工程,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的主要成因,叙述了滑坡治理的过程与方法,并通过现场监测对滑坡的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北京戒台寺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详尽阐述了戒台寺滑坡的成因与其特殊地质条件的关系,总结了戒台寺滑坡的特点,提出了滑坡治理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本文对滑坡的性质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陡倾岩层产生滑坡的机理,在局部短轴构造地段出现“S”形褶曲,在坡体内形成上陡下缓的地质结构模式.查明了发生在很少方量的开挖后产生深层岩石滑坡的原因.针对这类岩石滑坡的原因,提出将桥梁方案改为路基通过的防治对策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滑坡治理后产生压密变形对桥梁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研究结论:陡倾顺层岩石滑坡是不常见的、规模巨大、发生机理复杂的滑坡类型之一.对滑坡的研究重点是在滑坡坡体结构的调查基础上对扰动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对滑坡的治理工程要和主体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对主体结构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吕梁山西麓某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地质环境特征、平面特征、地质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进行剖析,通过反分析确定滑带土力学参数,并对现状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滑坡仍处于挤压变形阶段,在长历时强降雨激发下,坡体仍会继续变形失稳,甚至形成整体滑坡。通过滑坡对桥梁工程的影响评价,提出滑坡后缘局部削方减载,前缘设置支挡并加强坡面排水措施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为整个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并提供处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口路堑边坡滑坡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洞口外为一高20余米的路堑边坡,由于岩层破碎,地下水丰富,在线路左侧形成了一个中浅层边坡滑坡。通过对滑坡变形机制,变形性质的深入分析研究,根据滑坡变形的动态监测资料和各种滑前征兆,综合应用国内外滑坡预报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作出了准确的滑坡临滑预报,在线路封闭4小时后滑坡发生剧滑。由于预报准确,抢险准备工作充分,将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铜梁县西泉街滑坡为例,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对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进而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最后应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对滑坡不同饱水状态下的稳定状态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稳定性计算的结果。分析了降雨作用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过程,揭示了降雨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