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库尾河段占碛子水道泥沙冲淤规律发生变化,泥沙淤积造成消落期碍航,多年来均需要靠维护性疏浚才能保障航道畅通。占碛子水道发生冲淤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汛后蓄水减弱汛后冲刷、消落期主流分散等。对占碛子水道年内、年际冲淤变化特点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对今后航道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丽  王涛  刘陈  解中柱 《水运工程》2016,(7):158-164
受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影响,三峡库区上洛碛河段发生泥沙累积性淤积,泥沙主要落淤在河段深槽及边滩,淤积量不大,但上洛碛河段在消落期航道尺度富余不大,边滩少量泥沙淤积也能恶化该处航道条件。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对2011—2012年度上洛碛河段航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消落期相应的航道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变动回水区典型河段冲淤特点变化及航道条件变化的问题,利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洛碛河段近期连续测图,采用实测地形图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洛碛河段年内冲淤过程进行研究,得到洛碛年内冲淤变化特点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为航道维护管理及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荣婕  陈立  杨阳  徐程 《水运工程》2015,(1):110-114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侵蚀基准面在蓄水期抬升,在消落期和汛期逐渐恢复为天然河段状态,因此变动回水区内碍航浅滩的冲淤特性将发生改变。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三角碛浅滩段为例研究浅滩年际年内的冲淤及碍航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水库蓄水位抬升到175 m前,三角碛浅滩段年内遵循"汛淤枯冲"的规律,年际间则由于上游来沙量大幅减少,水流处于不饱和状态而表现为累积性冲刷,且随着水流不饱和程度的提高,冲刷强度增大;2008年汛后三峡开始试验性蓄水后,三角碛浅滩段由天然河段变为变动回水区河段,下游侵蚀基准面的抬升使河段具有淤积的趋向,上游来沙减少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本河段冲刷强度显著下降,同时也未出现累积性淤积的现象。由于年内泥沙输移过程发生改变,主要走沙时期从汛末推移到次年的消落期,在通航标准不变的前提下,三角碛浅滩段的碍航程度可能会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水道港口》2015,(6):537-541
三峡蓄水后改变了长江中游许多放宽河段原有冲淤规律,导致航道条件出现不利变化。通过对三峡蓄水后鲤鱼山水道洲滩演变的分析,研究了洲滩间的关系,揭示了河段洲滩演变与航道变化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近期河段航道不利变化是三峡蓄水影响下黄莲洲频繁冲淤、南槽冲刷发育、厍家湾边滩低滩周期性冲淤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据此提出稳定北槽边界,增强主航道枯水水动力条件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邓中辉 《水运工程》2023,(8):120-126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上洛碛河段在三峡蓄水运用后,出现了泥沙回淤问题,对航道条件造成一定影响。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上洛碛河段的卵石沙波群运动规律,研究表明:上洛碛河段的卵石沙波波长为40~60 m,波高变化约0.8~1.6 m。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航道整治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可有效改善上洛碛河段的通航条件,航道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长江九龙滩浅滩河段有鼓鼓碛、蕉芭滩和三角碛3处碍航。在碍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道整治目标原则,提出了整治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探讨方案整治效果,经水流条件和典型年泥沙冲淤特性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与优化,形成了推荐方案。选用2002—2011年水沙序列资料,研究方案实施后长时期内的航槽泥沙冲淤规律,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航道尺度满足要求,航槽可长期保持稳定,整治效果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8.
邵伟峰  刘辛愉  王涛  苏丽 《水运工程》2023,(11):126-130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在新水沙条件下变动回水区上段局部重点碍航浅滩持续存在卵砾石淤积碍航问题,对库尾河段航道条件产生不利影响,船舶通航安全存在一定隐患。自2020年汛期特大洪水以来,变动回水区上段鱼洞水道中堆、窎鱼嘴浅碛逐年淤长,以该段重点碍航滩险为背景,分析了重点碍航浅滩冲淤特点、碍航成因等,提出了针对性维护疏浚方案,并对疏浚后效果进行分析。从维护性疏浚完工后效果及河段航道条件来看,鱼洞水道中堆、窎鱼嘴重点碍航浅滩河段的航宽、水深、弯曲半径均得到一定改善,航道条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后的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下洛碛河段水沙变化、泥沙冲淤特性以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后,河道水位明显抬高,径流量无趋势性变化,输沙量明显减少。下洛碛河道由累积性淤积逐渐转为冲刷,2012-2017年期间河道地形变化明显,2018年后下洛碛河道冲淤变化趋缓。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军  张璠 《水道港口》2010,31(5):473-477
依据三峡蓄水后变动回水区的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三峡水库175m正常蓄水下变动回水区输沙过程及该河段冲淤特性,揭示了航道调整的内在机理,总结了水沙条件变化和河段冲淤规律。结果可为减少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及淤沙浅滩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浮码头趸船靠泊位移和锚链张力的确定十分困难,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悬链线经典理论,运用物理及力学方法,通过分析浮码头正常靠泊情况下能量的传递途径推算趸船的运动幅度和锚链张力,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后,常年回水区黄花城水道左汊泥沙淤积严重,淤积物多为中值粒径在0.01 mm左右的细颗粒泥沙,只有其处于输沙流速带时才能够不发生淤积,单一依靠传统疏浚方法难以持久维护左汊航道条件。本文提出在黄花城江心洲洲头处修建一条导流坝以改善航道分流比从而增大左汊流量的整治思路。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导流坝分流措施后,黄花城河段左汊流速达到输沙流速带,从而保证该区域保持不冲不淤的状态。得出该河段将航道疏浚工程与修建导流坝改善分流比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胡家滩为弯曲展宽河段浅滩。探讨了胡家滩浅滩河段河床演变特征、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提出了航道整治思路与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采用2002—2011年的水沙序列资料,对方案整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整治后航槽流速增加且不会成为急滩,消落期航槽内泥沙冲刷加强,起冲时间提前,冲刷历时延长,航道尺度满足规划要求,航槽基本稳定,说明采用筑坝、疏浚与炸礁相结合的方法对胡家滩浅滩航道整治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疏浚土正逐渐成为长江口滩涂造地泥沙资源供给的有效补充。长兴潜堤后方滩涂圈围工程紧邻长江口12.5 m深 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区位优势显著。在调查掌握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产量、分布、土质及稳定性 的基础上,针对圈围工程特点,比选适合的疏浚吹填工艺,并提出可行的吹泥上滩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南港圆圆沙段航 道疏浚土产量丰富稳定、运距短且土质条件较好,可满足圈围工程吹填用砂的要求。各类疏浚吹填工艺中,艏吹和耙吸装 驳工艺的技术适用性较好,现阶段可采用技术成熟的艏吹方案进行疏浚吹填,而耙吸装驳方案可作为备选,待2013年底正 式投入运营时可应用于圈围工程。研究成果为圈围工程吹填开辟了砂源,实现了航道疏浚与圈围造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熊海滨  孙昭华  李明  徐敏 《水运工程》2019,(10):106-112
针对近期芦家河水道冲刷过程中的局部卵石淤积碍航问题,分析观测资料并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提出并论证了航道维护性疏浚方案。结果表明:该水道内的局部卵石淤积主要为冲刷过程中的局部卵石搬运所致;合理控制维护性疏浚的部位和幅度,可改善局部航道条件,同时不会对河段整体冲淤和水流条件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对于三峡坝下沙卵石河段航道维护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同类河段的疏浚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一期疏浚工程施工中,因通州沙航道受裤子港沙尾部右缘淤涨南压影响,水深逐步变差,直接影响了B区的疏浚施工。研究通州沙水域水沙运动特点、床沙特性及潮汐特征;分析河势变化及回淤特点;通过在B区航槽外预设截沙槽,减缓航槽边缘泥沙进入航槽的速度;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工程后续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锐  韩志远  刘涛 《水道港口》2013,(2):118-122
通过对现场底质取样和试挖槽观测,对东营港拟建5~15万t级航道沿线滩面沉积物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海域的水动力及泥沙环境分析,对东营港航道可挖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8 m等深线(10万t级码头)以内水域滩面泥沙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d50为0.030.04 mm,活动性强,发生骤淤的可能性大,不宜开挖航道;-18 m等深线以外海域滩面以粘土质粉砂为主,d50小于0.02 mm,泥沙活动性较差,开挖航道后出现大风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常年回水区重点淤积水道黄花城出现泥沙累积性淤积的问题,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原型观测资料,分析黄花城水道蓄水以来水位变化、泥沙冲淤特性、典型断面冲淤变化和等深线变化,对该河道的航道条件变化和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黄花城水道存在细沙累积性淤积,主要淤积部位较为固定,2012年以前淤积速度、厚度和范围均较大,2012年以后随着上游来沙量减少的趋势渐缓,黄花城水道泥沙淤积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杨祥飞 《水运工程》2014,(3):140-144
杨林岩水道作为长江中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多年来航道条件良好。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发生改变,航道条件呈现不利发展趋势。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结合理论分析,就该水道水沙运动特性、河床演变规律、治理思路,整治方案等进行研究,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成果认为,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南阳洲洲头位置及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宜遵循"采用护滩带软体排对洲头实施守护"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