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漫水丁坝周围水流结构及其冲刷深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水工模型试验对漫水丁坝周围的水流结构进行分析,并确定出漫水丁坝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经实体工程验证,公式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作为设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水力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针对沿河弯凹岸路基坡脚冲刷的护坦和丁坝防护机理、特点以及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和现场调查资料,提出了防护的主要影响参数.在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防坦防护的设计计算方法.同时,对弯道中丁坝冲刷深度的变化特点以及布设要求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沿河弯凹岸路基冲刷防护型式的选择和布设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沿河公路的丁坝群冲刷防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丁坝是山区沿河路基常用的冲刷防护构造物,而且以群坝防护形式居多.群坝防护时,坝长和坝间距是重要的设计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对顺直河段和弯曲河段中丁坝群的水流形态、冲刷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防护长度和冲刷深度作为控制指标,提出了沿顺直河段和河弯凹岸布设丁坝群的计算方法,指出群坝中的1#坝应该比较短,其它各坝坝长可以相同,1#坝坝长为其它各坝坝长的一半比较适宜.在弯道中,水流形态,冲刷特点更为复杂,群坝的间距应该更小,但仍然可以根据宜道中的计算方法确定坝间距.建立群坝间距计算方法时,已考虑到天然河段与室内水楷模型差异。  相似文献   

4.
丁坝是山区沿河路基常用的冲刷防护构造物,而且以群坝防护形式居多.群坝防护时,坝长和坝间距是重要的设计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对顺直河段和弯曲河段中丁坝群的水流形态、冲刷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防护长度和冲刷深度作为控制指标,提出了沿顺直河段和河弯凹岸布设丁坝群的计算方法,指出群坝中的1#坝应该比较短,其它各坝坝长可以相同,1#坝坝长为其它各坝坝长的一半比较适宜.在弯道中,水流形态,冲刷特点更为复杂,群坝的间距应该更小,但仍然可以根据直道中的计算方法确定坝间距.建立群坝间距计算方法时,已考虑到天然河段与室内水槽模型差异.  相似文献   

5.
沿河弯凹岸路基的冲刷防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力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针对沿河弯凹岸路基坡脚冲刷的护坦和丁坝防护机理、特点以及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和现场调查资料,提出了防护的主要影响参数。在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防坦防护的设计计算方法。同时,对弯道中丁坝冲刷深度的变化特点以及布设要求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沿河弯凹岸路基冲刷防护型式的选择和布设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异形桥墩引起的局部冲刷,因其成因较复杂,以前研究大都采用了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异形桥墩的单墩及组合试验,对其冲刷形态和冲刷坑深度进行系列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桥墩冲刷形态与原墩相近,且当两墩距离较近时,上游桥墩对下游桥墩的冲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异形桥墩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异形桥墩引起的局部冲刷,因其成因较复杂,以前研究大都采用了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异形桥墩的单墩及组合试验,对其冲刷形态和冲刷坑深度进行系列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桥墩冲刷形态与原墩相近,且当两墩距离较近时,上游桥墩对下游桥墩的冲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跨江大桥主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正态动床概化模拟试验方法,对跨江大桥主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冲刷坑的深度和范围与床面的地质条件、水深、流速、墩宽和墩形有密切关系。试验得出局部冲刷与流量的关系和最大冲刷深度,并提出了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河桥梁日益增多,局部河段受地形限制,在较短河道内建设众多桥梁,形成桥群,使得桥墩周围水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河床和桥墩的冲刷过程。本文以乌龙江大桥桥群布置为例,采用概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各桥建设对水流和冲刷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它桥墩布置与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成对口布置,降低了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附近流速,减少了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但桥孔中间的流速则略有增大,冲刷深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跨海桥梁施工过程中围堰周围海床的局部冲刷深度与冲刷坑形态,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ow-3D建立了水流作用下哑铃型围堰周围海床冲刷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新建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基于此模型研究了哑铃型围堰周围的流场特征及吃水深度、流速对围堰周围海床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围堰与钢护筒影响,围堰周围流场特征比较紊乱;随着吃水深度与流速的增加,哑铃型围堰周围海床的冲刷深度逐渐增大,当吃水深度为12.88 m,流速大小为4 m/s时,围堰周围最大冲刷深度接近8 m,然而与流速相比,吃水深度对哑铃型围堰周围海床冲刷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围堰吃水深度由6.88 m增加到15.88 m时,最大冲刷深度增加不超过25%;最大冲刷深度发生在靠近围堰中心线的钢护筒附近;冲刷坑平面形态与围堰形状类似,围堰周围海床冲刷范围受流速影响较大,而受围堰吃水深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桥墩即多腹薄壁墩的局部冲刷试验成果.认为桥墩周围的水流以绕流桥墩的相对较强的马蹄型漩涡系为主要特征.并讨论了冲刷过程,给出了预测冲坑深度及大小的关系式,可供估算同类型桥墩的冲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塘大桥设计阶段采用当时工程海域的地形和潮流状况进行相关计算研究。近些年金塘大桥附近海域现人类活动增强,局部潮流和泥沙动力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大桥附近部分海域及桥墩附近发生了较大的冲刷,对大桥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大桥投入运营后,金塘大桥公司在2011年、2012年对金塘大桥桥墩及附近海床进行冲刷观测,2013年再继续跟踪观测的基础上对三年来的桥墩及海床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连续3年跟踪观测与分析表明,桥位断面东侧海床的深槽较为稳定,中通航孔西侧有较大冲刷。目前金塘大桥各墩的冲刷坑高程均高于设计冲刷高程值,但部分桥墩富余冲刷深度较小,重点桥段的桥墩需进一步加强观测,需密切关注海床冲刷与局部冲刷的后续发展情况,为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冲刷是导致桥梁结构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机理、计算、模型、探测及防护、承载及变形等5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桥梁基础冲刷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 首先,在总结现有桥梁基础冲刷机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已有冲刷计算公式,阐明不同公式的局限性;随后,通过综述桥梁基础冲刷在试验和数值方面的研究,指出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此外,讨论了桥梁基础冲刷探测方法及主要的冲刷防护措施,比较了各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各种防护措施的作用原理,概述了冲刷对桥墩承载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桥梁基础冲刷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砂砾不同配比的抗冲刷性能进行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南方地区重交通条件下路基材料的最佳配比,可为设计适应路基高强度、低开裂、抗冲刷性能好的路基基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冲淤管道装置系统是修建于港池池底,主要适用于顺岸式码头泥沙处理的清淤系统。该装置的结构主要包括管道上顺次排布的喷嘴,冲淤管道,管路系统和动力设施。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着重探讨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即喷嘴的结构设计,管道最优参数选择,并着重对冲淤管道冲淤的可行性和冲淤能力进行分析,也对该冲淤管道装置的实际应用和布局进行介绍。池底冲淤管道装置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河道本身运移能力进行清淤工作。该清淤技术可作为解决顺岸式码头港池和其它特定区域泥沙淤积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用收集到的桥墩局部冲刷数据样本训练并测试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由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的桥墩局部冲刷的模拟及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这说明该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悬臂板桩刚架墙做防冲淤海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冲淤海堤的双悬臂板桩刚架墙的计算中,由于引入了能较好考虑土性状差异的P-Y曲线,新型结构又有很好发挥桩、土整体作用的能力,因而它在承受侧向荷载、适应浅海水文地质环境、保特良好的工作状况、易于施工等方面具有同类近岸建筑物所没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