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轨底坡对曲线钢轨侧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钢  张定贤 《铁道学报》1994,16(3):95-99
本文基于轮轨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详尽分析了实际曲线轨道上存在的不利轮轨几何关系,并针对轨底坡进行了深入调查,用非线性瞬态曲线通过方法计算了一四轴车辆对轨底变化的动力响应,提出了减少曲线侧磨的一种实用方法,并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轨道交通快线开通运营后轮轨侧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轮轨侧磨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动力仿真计算,对比分析100 km/h轨道交通快线车辆与传统80km/h地铁车辆轮轨侧磨程度的差异,最后针对轨道交通快线的轮轨侧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会削弱轮对导向能力,致使脱轨系数增大,尤其当外侧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时影响更大;通过润滑适当减小内侧轮轨摩擦因数,同时保持较大外侧轮轨摩擦因数可有效减小脱轨系数,提高车辆横向运行安全性;内外侧轮轨磨耗指数主要由所在侧轮轨黏着状态决定,且随曲线半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轨道磨损演变及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FASTSIM算法和Lewis磨损模型,计算通过总重10~50Mt对钢轨造成的磨损,并比较和分析钢轨磨损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60 N轨上股侧磨量较大,但随通过总重的增加,60轨的侧磨速率增长较快;60N轨下股轨具有较大的顶垂磨量和较快的垂磨速率,整体垂磨速率随通过总重的增大而降低;钢轨磨耗对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影响很小,但对60轨的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影响较大;钢轨侧磨导致轮对横移量增大,并对60轨的轮轨冲角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易波 《铁道建筑》2007,(12):91-93
一般认为产生曲线钢轨侧磨的主要因素是车轮对钢轨的冲击角和轮轨的两点接触。但在半径〉1 200 m的曲线地段,同样存在轮轨的两点接触和冲击角,却没有发生钢轨侧磨现象。文章从曲线上轮轨间接触形式、轮对运行行为、车轮与钢轨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轨道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蠕滑力偶对钢轨侧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广客运专线某曲线段的实测数据,对指定曲线段轨道的水平加速度、钢轨光带及侧磨情况进行分析,获得轮轨匹配较好的平均磨耗型面。以改善轮轨接触状态为目的,采用轮轨接触角曲线反求法,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对获得的平均磨耗型面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共性度较高的优化型面。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进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确定型面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轮轨接触状态,并使得列车有较优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减缓曲线钢轨侧磨的机理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轮轨接触理论,通过调整内轨轨底坡以取得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轮轨接触合理的几何匹配,是减缓曲线钢轨侧磨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部分地铁线路出现振动噪声加剧及钢轨异常波磨的现实情况,开展地铁钢轨波磨形成机理的研究。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包含地铁车辆和轨道结构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性能以及弹性轨道系统振动特性对波磨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半径300m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时,产生欠超高的速度以及降低曲线超高均可以降低轮轨间作用力;内侧钢轨的轮轨磨耗指数和横向蠕滑力均大于外侧,尤其在速度为55km/h时,无论轮缘是否贴靠钢轨,内侧钢轨所受应力均相对较大,造成内轨磨耗加剧;从曲线内外侧钢轨和轨道板频谱特性可知,内侧钢轨与轨道板发生共振现象所对应的频率140Hz与现场测试得出的通过频率139Hz相接近。轮轨间横向滑动造成的钢轨磨耗和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可能是造成曲线钢轨波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减小轮轨磨耗是提高轮轨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方法,而轮轨摩擦系数是影响轮轨磨耗的重要因素。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C80多体动力学车辆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对轮轨综合摩擦控制对于轮轨磨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直线区段不建议采用轮轨润滑作业,而在曲线区段建议采用轨顶、轨侧综合摩擦系数控制方法进行涂敷作业,且轨顶、轨侧适当摩擦系数配比的异步润滑模式具有较好的轮轨减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曲线段出现的钢轨波磨问题,利用车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转向架一系横向及纵向刚度、轮轨摩擦系数、曲线半径、超高、轨距、轨道横向及垂向支撑刚度等参数对曲线轮轨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减小转向架一系纵向刚度可显著降低曲线段轮轨磨耗;(2)轨面摩擦系数由0.5降低至0.3,轮轨磨耗指数可降低约25%;(3)轮轨磨耗随曲线半径的减小呈指数式增长;(4)线路超高、轨距对轮轨磨耗影响较小,进而提出曲线钢轨波磨的防、治措施建议:(1)适当降低轮轨间摩擦系数、提高钢轨硬度、加宽曲线段轨距和开展曲线轨道磨耗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可缓解既有线曲线钢轨波磨;(2)优化车辆一系横向及纵向刚度、增大线路曲线半径、避免小半径"S"形曲线、设置曲线欠超高、降低轮轨间摩擦系数等措施,可对新建线路曲线钢轨波磨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1.
从强化小半径曲线轨道框架结构和横向承载力入手,研制了既能防止列车脱轨又能减少钢轨侧磨的新型护轮轨装置。本文结合新型护轮轨的构造,阐述了这种护轮轨减磨、防脱,以及改善轨道横向稳定性与轨道平顺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减缓曲线钢轨侧磨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减缓曲线钢轨侧磨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问题,应该进行综合治理。文章讨论了轮轨润滑技术、采用机车车辆磨耗形车轮踏面和曲线钢轨非对称打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小半径曲线地段的钢轨波磨问题,建立地铁车辆-曲线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曲线半径、行车速度、轮轨摩擦系数等参数对轮轨动力特性及钢轨波磨的影响.为控制钢轨波磨发展,对地铁线路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曲线半径从800 m减小至300 m时,磨耗功率均方根增大2.7倍,标准差增大85%,过小的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小米轨机车在通过小半径曲线时所造成的轮轨磨耗,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C_0-C_0米轨机车动力学模型,对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计算了不同超高和轨距情况下的机车轮对冲角、轮轨横向力、轮轴横向力和轮轨磨耗功率,并分析了车轮轮缘和踏面上的磨耗功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随超高和轨距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高率与磨耗功率成正比,线路设置超高时应尽量使列车处于适当的欠超高状态;轨距加宽量与磨耗功率成正比,且轨距变化对机车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均较超高率更为显著;轨距加宽不但不能有效减轻小半径曲线上的钢轨侧磨和轮轨横向力,反而会使其增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曲线区段应避免不必要的轨距加宽,并经常检测轨距,以防不良轨距变化导致轮轨异常磨耗。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曲线地段钢轨不对称打磨的思路和做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对称打磨在降低轮轨横向力和冲角及减缓侧磨中的效果,并将不对称打磨推荐为一项重要的减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载线路小半径曲线外股钢轨侧磨速率明显加快.采用仿真计算结合现场测试,分析我国重载铁路轨道几何参数(超高和轨底坡)对曲线钢轨磨耗速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 NUCARS 建立我国重载货车—轨道模型,改变超高和轨底坡两项轨道几何参数,采用数值积分方法仿真计算车辆通过曲线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曲线欠超高和非对称的轨底坡可改善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轮轨接触状态,降低了轮对冲角、外轨横向力和磨耗指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钢轨磨耗速率.现场试验段长期观测的数据表明,两种措施对改善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直线轨道钢轨交替侧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列车的提速和5000t重载列车的开行,直线轨道钢轨出现了交替的不均匀侧磨,使得列车运行品质下降。钢轨侧磨速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轮轨之间的冲击角和导向力的大小。在直线轨道上由于轮对的蛇行运动导致了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造成钢轨侧面的交替侧磨。本文运用车辆动力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利用轨面的不平顺激扰函数,对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运行进行仿真计算,得出车体、转向架及轮对产生蛇行运动的时程函数,并对时程函数进行频谱分析,得出钢轨交替侧磨的波长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波长无关,而只与车辆轮对及转向架的蛇行频率有关的结论。文章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引起钢轨交替侧磨的一上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缓交替侧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车轮踏面非轮缘侧设置局部微小凹凸,以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设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轮踏面非轮缘侧设置局部微小凹凸,可以降低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  相似文献   

19.
曲线磨耗状态下轮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场实测的承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正常磨耗范围内典型轮轨型面.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轮轨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了车轮与钢轨的实际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轮轨材料本构模型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弹塑性材料模型,计算分析曲线段不同磨耗程度车轮与钢轨的接触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载倚条件下,随着75 kg·m-1钢轨侧磨量的增加,轮轨接触斑面积呈增大趋势,钢轨最大Mises等效应力逐渐降低,轮轨踏面廓形逐渐相互匹配,接触状态得到改善;在钢轨侧磨量从0 mm增加剑5 mm过程中,轮轨接触状态变化较大,钢轨处于剧烈磨耗阶段,容易出现疲劳裂纹、剥离掉块等接触疲劳伤损,钢轨侧磨量超过5mm后,轮轨接触状态变化趋于平缓,钢轨处于稳定磨耗阶段.  相似文献   

20.
普通线路小半径曲线侧磨通常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病害。结合现场实际,对普通线路小半径曲线安装轨距拉杆进行强化。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采用轨距拉杆进行强化,不但能够保持动态轨距的稳定,而且可有效减缓不均匀侧磨,尤其在桥梁上减磨效果更明显;轨距拉杆的数量要根据地段与线型的不同合理调整,采用不等距方式安装可使车辆在轨道不同区段运行时整体刚度均匀,从而减小轮轨间额外的动作用力,有效减缓钢轨磨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