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控机床刀具自动交换装置简称ATC装置,通常分为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和采用机械手刀具交换两种类型。采用机械手自动交换方式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机械手交换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且大大减少换刀时间。刀库与机械手结构复杂且在工作中频繁运动,所以故障率较高。本文以车间立式加工中心VMC1250机械手交换刀具方式为例,综述机械手交换刀具的动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分析及维修维护。  相似文献   

2.
ATC换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换刀前刀库的运动和选刀不占加工时间,换刀时主轴刀相对工件的位置不变,不影响加工精度。新选的刀具和主轴原来的刀具可同时交换,换刀时间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自动换刀装置的电气原理,综述了ATC的动作时序,对ATC故障的排除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意大利COMAU URANE 25 V3型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程序进行了分析,重点讲述了自动换刀程序中的换刀参数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参数在换刀过程中都起了什么作用,以及换刀过程中的碰撞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加工中心是一种先进的数控机床,它把许多相关的分散工序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以工件为中心的多工序自动加工机床,该机床通常具有几个坐标控制系统和自动换刀装置,刀具一般存放在可回转的刀库中,具有通用性强、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加工生产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1开发背景在TBM掘进过程中刀具会出现磨损,在遭遇坚硬与磨蚀地层时尤为显著。然而,为TBM更换刀具并非易事,整个换刀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与效率问题。为此,TBM制造商NFM开发了Ne TTUN机器人系统,旨在提高TBM换刀的效率与安全性。2设计理念Ne TTUN机器人的目标是大幅减少TBM换刀过程中的人工操作:目前人工带压进舱更换单把刀具需要1 h,而TBM的维护时间占据了整个施工时间的15%~25%。机器人将通过自动或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完成80%换刀作业,缩短维护时间,降低工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加工中心机床是由机械设备与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系统组成的一种高速度、高精度、柔性化、智能化、自动化机床.加工中心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中.为适应加工中心灵活多变、高质高效的特点,就必须合理使用加工中心,因为这也直接影响设备精度的稳定性、设备故障率的高低及机床的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加工中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对盾构法施工跨海隧道,有效降低由于滚刀磨损所带来的作业风险并有计划地进行滚刀更换十分重要,针对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地质条件,基于理论预测模型和实验预测模型对几类岩石条件下滚刀的换刀距离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刀具更换工法的适应性,提出对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换刀位置与换刀工法的建议: 1)淤泥段采用切削类刀具,换刀方式采用常压开舱换刀,换刀位置在1#联络通道附近; 2)全强风化低压段采用盘形滚刀,换刀方式以带压进舱换刀为主,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4次,其中第3次在大兔屿1#中间风井处更换,其余3次均在海底更换; 3)全强风化高压段采用盘形滚刀,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4次,换刀方式以饱和气体带压进舱换刀为主; 4)中微风化硬岩段采用盘形滚刀,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3次,换刀方式以减压限排换刀为主。  相似文献   

8.
斗山ACE-V950立式加工中心在我公司主要用于桥壳的加工,由于其换刀装置的动作控制比较复杂,包含机械、电气与PMC、液压和检测等技术,所以自动换刀装置的故障率比较高。本文以主要介绍斗山ACE-V950立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刀具交换的控制,列举了一些常见卡刀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9.
斗山ACE-V950立式加工中心在我公司主要用于桥壳的加工,由于其换刀装置的动作控制比较复杂,包含机械、电气与PMC、液压和检测等技术,所以自动换刀装置的故障率比较高。本文以主要介绍斗山ACE-V950立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刀具交换的控制,列举了一些常见卡刀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盾构穿越复杂水文地质地层时,常因刀盘刀具过量磨损而导致盾构被迫停机,这已成为困扰盾构施工的重要难题之一,进行刀具更换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恢复盾构掘进的主要方法。然而,工程界尚未形成系统的盾构换刀技术体系。针对这一问题,在对已有技术研究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盾构刀具更换技术的内涵和主要分类,并结合典型盾构工程换刀作业实例和笔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加固地层-常压换刀、基于常压可更换刀盘设计的换刀、带压换刀等3种主要换刀技术的原理、技术流程、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最后介绍了日本最新的刀具更换技术,并对中国盾构隧道刀具更换技术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地层加固-常压换刀技术和带压换刀技术都是在常规刀盘设计条件下形成的,其关键都是保障开挖面地层的稳定性;差别在于,前者是使加固开挖面地层达到自稳后,在常压条件下实施的,而后者则是通过泥浆渗透成膜等辅助工艺提高开挖面地层的闭气性后,在气压支护条件下实施的;对于基于常压可更换刀盘设计的换刀技术来说,开挖面地层的稳定性不需要重点考虑,盾构机特殊的中空刀盘辐臂和常压可更换刀具设计才是该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西安地铁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密实性砂层中带压换刀所面临的土舱不易保压、作业人员进出舱气压控制难和舱内换刀安全风险高等技术难题,对带压进舱换刀技术开展了研究,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如下操作要点:1)通过工作压力计算,采取掌子面封闭、保压试验等技术措施使土舱压力趋于稳定,保证土舱压力满足要求;2)人员进舱后以10 kPa/min速率进行加压,人员出舱前以10 kPa/min速率分4个阶段逐渐减压;3)舱内换刀应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刀盘分3次转动完成刀具更换。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控制技术,可以满足西安地铁富水密实性砂层盾构带压换刀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敏  王立超  王建 《中国公路学报》2022,35(11):204-217
科学、合理、拟人化的换道控制是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高效行驶的重要保障,已有研究主要考虑相邻车道速度差、换道间隙等要素对车辆换道控制的影响,并未考虑车辆频繁加减速导致乘车体验差而催生换道意图这一重要现象。针对该问题,设计以抗干扰能力为基础的自动驾驶车辆自适应换道调控方法,其调控过程主要包括:采用智能驾驶人模型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纵向驾驶行为,以减速频次为指标度量自动驾驶车辆的抗干扰能力,并将抗干扰能力引入到自动驾驶车辆换道决策过程中,模拟自动驾驶车辆因频繁加减速导致乘车体验差而产生换道意图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车辆换道控制模型。然后,以智慧高速为背景,利用Netlogo构建多种自动驾驶车辆运行场景,测试所构建的自适应换道调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驾驶人模型的选用能够合理体现自动驾驶车辆换道行为对交通流的运行影响;相比于低密度车流(≤30 veh),在中高密度车流情况下(≥40 veh),自动驾驶车辆维持原有车道运行的能力较弱、换道频率较高,且过高[80次·(5 min)-1]或过低[10次·(5 min)-1]的抗干扰能力临界值会导致自动驾驶车辆运行速度降低至10 km·h-1,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车流密度条件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最大抗干扰能力进行设置和调整,从而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效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所提自适应换道调控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自动驾驶车辆换道控制的合理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自动驾驶车辆换道模型库,能够为自动驾驶自适应换道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盾构长距离施工时常常伴随着刀具磨损,近年来不少大直径盾构隧道都配备了常压换刀装置。然而,这些装置并不适用于外径3 m左右的小直径盾构。日本大成建设和日立造船共同开发了机械式换刀技术——THESEUS(Taisei-Hitz Easy and Speedy bit Exchange Unit Systems)工法,实现小盾构的机械式常压换刀。THESEUS工法该工法从盾构内部通过可动式人闸和滑移式换刀装置完成换刀,无需设置换刀井,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汽车制造业已广泛使用加工中心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工中心的效率,本文介绍了立式加工中心换刀系统的基本组成,阐述了换刀原理和换刀动作,总结了换刀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论述的案例及解决方法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及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维修人员处理故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拆卸大型附件、刀具和方杆刀具或者在机床上更换可转位刀片,都需要耗费很长的停机时间.采用刀具夹持创新技术,可以快速手动换刀,现代的主轴接口可以用于自动换刀,同时,实现了刀具系统的模块化.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山特维克可乐满推出了第一个模块化工具系统方案:嵌入式工具系统(Block Tool System).该工具系统创新采用独特的新型接口作为切削单元和夹紧机构之间的连接,其最关键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大大提高了精度、稳定性和快速换刀的能力.将切削单元装入夹紧单元内,通过中心拉杆逆着法兰面拉紧.这种设计使得在径向、轴向和切线方向的支撑最大化,与类似的整体刀柄相比,刀具夹持更加稳定牢固.  相似文献   

16.
王丽晶 《车时代》2021,(1):132-133
15°~70°钢丝帘布裁断机。本生产线主要由导开装置、输入辊道、裁断装置、接取机械手装置、接取输送装置、定位送料装置、自动接头装置、储料输送装置、贴合与包边装置、卷取装置组成。裁切料为钢丝帘布,接头效率大于17刀/min。  相似文献   

17.
刘东 《隧道建设》2011,31(1):76-81
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双线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施工中的重难点,总结分析该盾构隧道的选型、进洞加固、掘进参数控制、泥水处理、进仓换刀等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结果:1)对掘进参数及刀盘刀具配置进行了优化改造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参数及刀具配置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刀盘刀具磨损,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保了施工安全。2)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施工过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沉降监测,及时进行反馈,确保了施工安全。3)较好地解决了砂卵石地层中带压换刀技术的气密性难题,最大限度减小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复打空心桩替代常规竖井带压进仓技术,克服了带压进仓动火作业的风险。4)采用大合金块的刀具设置,增强了切刀及周边刮刀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滚刀作为先行刀有效地松动了地层,减少了刀具的非正常损坏,确保掘进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对自动编程系统中的螺纹切削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数控车床自动编程系统中螺纹加工的几个关键问题;螺纹加工方向、进退刀方式、切削行距、切入方式和多线螺纹处理,给出了螺纹加工处理的算法和后置处理方法。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自动驾驶中的自动换道问题,提出了并行换道轨迹规划方法,增加换道可能性的同时提升了换道轨迹合理性,提出了碰撞检测与并行轨迹重规划方法,保障了换道过程的安全性,对滑模轨迹跟踪算法进行改进,并搭建CarSim、Prescan和MATLAB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效用选择的换车道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论述当前换车道模型的常见实现方式,指出在换车道需求产生过程中广泛应用的PLC方法存在下列不足:(1)不能反映微观特性;(2)不具有普适性;(3)不能准确反应运行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指出换车道行为是驾驶员在不同车道行驶状态下满意程度的选择结果,其需求产生的过程可以用随机效用理论进行描述。通过引入随机效用理论,建立基于效用选择的换车道模型,并以其作为核心子模型之一,编写仿真程序并对复杂交通流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