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汽车的能源是电能,电动汽车的电能是通过充电设备向电动汽车充电,充电设备的故障意味着电动汽车无法加注能源。笔者在使用北汽EV160慢充充电设备中修复了充电桩启动失败、充电宝或充电桩故障灯闪烁、充电桩人机对话界面显示本机暂停服务、充电枪故障。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涉及电网、充电桩和车辆三方面,电能质量、充电设施和车载充电装置的性能、充电通信兼容性等均会影响充电过程,其中,电能质量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影响,在现有国家标准中,并未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对国内充电桩、充电站基数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电能质量调查、采集,分析所采集城市的电能质量相关具体数据,总结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研究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充电原理,分析了直流充电桩低频电磁场(EMF)产生的来源,阐述了直流充电桩EMF试验方法,结合试验解析了EMF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为进行充电桩EMF试验的测试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纯电动汽车之所以不能像传统汽车那样迅速普及,原因是纯电动汽车在使用上还不如传统汽车方便。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能量的续充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纯电动汽车能跑到哪里,完全取决于充电桩的分布。而目前,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普及仍尚需时日,这让很多人对纯电动汽车依然抱着观望态度。此外,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依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时间远不及液体汽油的流动速度快,十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对于急着赶路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如果说充电桩和充电时间对于有钱又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其中充电桩建设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充电桩的技术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充电桩的工作原理,探讨充电桩面临的技术难题,并结合充电站的规划设计重点,针对在我国充电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充电、安全、通信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充电时间,缓解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快速充电桩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器的发展方向。随着充电桩功率的增大,安全性和效率性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半导体企业研发出各种光耦合器运用到充电桩上。本文简要介绍光耦合器作为隔离元件和栅极驱动器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2014,(7):148-148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引来充电桩建设浪潮。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合肥.武汉多地都提出了充电桩建设规划。按照国家规划.2011年-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rJ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2016年-2020年,国网建设充电站目标为1万座.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而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只完成了2015年目标的10%。目前.国家电网将引入社会投资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以及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但国内充电桩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品牌之间的充电设施并不能完全通用.给推广带来难度。实际上.工信部2011年12月公布了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方面的几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不过这些标准并未对充电桩关键部位技术参数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加深,电动汽车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变的方向。电动汽车使用和普及的进程中,充电桩会在未来一步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通百姓使用充电桩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移动互联网作为桥梁,实现用户与充电桩之间的信息对称,为用户提供与充电业务相关的服务,这成为充电桩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8月6日,海南省儋州市东成镇东成休闲小站,安装完毕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已经可以为过路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目前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很多服务区已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汽车环岛出行条件基本上已经初步具备。预计到2020年,海南将累计推广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10.
黄锐锋 《时代汽车》2023,(2):113-115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我国车企相继推出了性能优越的电动汽车车型,我国电动汽车数量日益增多,这导致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数量不断突破。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进行研究,对交流充电系统的作用、结构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1.
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出现故障将导致电动汽车无法进行能量补给,文章针对某款国产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常见的两类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23,(9):66-67
<正>信心与挑战共存,动力电池安全知多少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能源危机紧迫,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电动汽车采用电能取代了传统的化石燃料来作为动力来源,为绿色交通提供了可选、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多样化以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渐提升,特别是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减碳意识的增强,加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付诸实践,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电动汽车充电桩存在的引发电网产生大量谐波污染、功率因数低、输出不稳定等问题,在直流充电桩中引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以实现优质电能的输出。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对APFC主电路参数及其PI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并分别利用MATLAB/Simulink和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有效减小谐波污染,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全球范围内目前主要拥有 3 种交流充电桩的标准体系,分别是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2015)、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IEC 61851-1:2017)及美国和日本等市场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SAE J1772 OCT 2017)。不同类型的交流充电桩能否兼容是电动汽车行业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区充电桩相关标准的解读,分别从充电接口结 构、标准及认证方案,以及控制导引等方面给出了 3 种类型充电桩标准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提出了交流充电桩主要在智能充电模块、剩余电流保护器(RCD)和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技术(V2G)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相关结论可为充电桩企业的规划设计和检测机构的检测平台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交通工具,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能源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受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和充电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并未被广泛使用,为此设计了循环电池系统和智能充电桩。本系统在较低成本状况下,既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又方便可行,为推广电动汽车,实现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换过渡,提出了一个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车桩比较高、利用率低、故障率高等因素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单介绍了充电桩特点,着重从充电需求、用户出行规律、法规及经济因素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充电桩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并给出4点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充电桩质量水平及利用率,加快车网融合布局,促进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常规电动汽车充电桩只能单向被动充电、功率因数低且产生大量谐波的问题,在充电桩中引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并采用改进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双闭环直接电压控制,对三相半桥主电路的参数及其PI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模型,带入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电能的双向变换并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可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焦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兼容性的发展,试验室制定了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实地测试项目,组织了国内主流品牌的电动汽车在京津冀、上海、深圳等地的充电站进行了充电兼容测试。由于直流充电电流大,危险系数高,本次测试主要围绕直流充电匹配性展开。本文综合各个地区的测试情况,将测试结果汇总,从现场充电环境、充电接口以及绝缘检测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国内车桩充电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乘用车为分析对象,立足于传统汽车总装线以及纯电动汽车总装线发展现状,对纯电动汽车总装工艺展开分析思考,对比分析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主要结构组成、总装线布置等关键要点,得出了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总装工艺的差异性,解决了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分装、电机与悬置总成、电池包分装和充电桩工位,以及绝缘检测工位在总装线上合理的工艺布置等问题,为纯电动汽车总装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充电基础设施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优化充电桩数量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随机离散事件建立排队模型,仿真深圳某充电站内排队指标。结果表明充电桩最优数量低于当前数量,通过优化配置可以降低充电服务成本,为企业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