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封面工程     
<正>本期封面工程为通州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桥梁设计方案以"荷"作为设计母题,桥梁步道与观景平台一体化设计,形态波澜起伏,展现水乡区"莲叶何田田"的文化意境。桥梁设计全长365 m,其中主桥长212 m,引桥长约153 m。主桥为30 m+40 m+70 m+40 m+30 m五跨上承式钢箱拱桥,断面宽度为42.6~68 m;引桥跨  相似文献   

2.
京沈客运专线在北京市密云境内跨越潮白河,根据桥址处自然环境,设计采用60 m+4×106 m+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型式跨越潮白河,梁部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箱形梁,设置三向预应力体系。简要介绍60 m+4×106 m+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通过结构计算分析表明该桥设计合理,各项设计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为此类客运专线长联大跨连续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镇海湾大桥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的一座跨海特大型桥梁 ,全长 2 896m。主桥采用 10 5m +190m+10 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简要介绍主桥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蚀设计、主桥施工方案以及主要设计特点等。  相似文献   

4.
肇庆大桥全长2 529m,主桥为86m+4×136m+86m的单箱单室大悬臂直腹式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介绍肇庆大桥的设计特点,肇庆大桥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进行设计,为同类桥梁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采用挂篮施工的78 m+146 m+93 m与78 m+146 m+78 m变截面连续箱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当采用相同截面尺寸时,在荷载作用基本组合下两者相同跨径梁段的内力接近,仅93 m与78 m边跨梁段有较大差别。78 m+146 m+93 m连续箱梁采用78 m+146 m+78 m连续箱梁钢束布置并适当调整了93 m边跨处钢束,即可使结构受力满足规范要求。非对称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钢束设计可参考相应对称结构布置并适当调整不同边跨处的合龙预应力钢束,以此提高设计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环东海域美山路综合管廊全长7.91 km,设计采用单双舱两种断面形式,单舱断面尺寸2.9m×2.9m,双舱断面尺寸2.5m×2.7m+2.3 m×2.7m.该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综合管廊建设必要性、管线收纳、断面拟定等总体设计的要点分析,以及部分节点构筑物和附属设施的设计经验.其内容可为后续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漭街渡大桥主桥设计跨径为116 m 220 m 116 m的超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其中主墩高168 m,水库正常蓄水后主墩将有166 m被淹没。重点介绍了大桥方案的设计构思、桥跨布置以及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城闸大桥主桥为142m+110m+45m+45m独塔中央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倒梯形展翅箱梁,单箱五室结构,桥面宽为34m。该文重点介绍该主梁后支点挂篮设计及悬臂施工技术,并对挂篮的设计、施工及管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湛江海湾大桥主桥全长840m,为60m+120m+480m+120m+60m混合梁斜拉桥.简要介绍湛江海湾大桥超大型承台有底套箱的设计思路.其主要设计原则为(1)尽量利用现有材料;(2)尽量使施工操作方便;(3)尽量增大套箱的整体刚度.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淳安县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跨越千岛湖库区,1号桥主桥采用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跨径组合为77.5 m+7×130 m+77.5 m.大桥桥位处水深达50 ~ 69 m,深水区范围达1 240m,且蓄水期和枯水期湖面水头变化大,设计施工难度大.该文分析了桥址区的地质、水文、通航等建设条件,对上江埠大桥的设计构思和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60m级深水基础设计施工方案和多跨连续刚构桥的合拢顺序,可供同类桥梁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都得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才能实现,几种开挖方法的探讨为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鲁班路泵站开挖最深达 1 4 .4 m,地处黄浦江畔 ,土层中还存在厚达 1 0余米的粉土冲填层 ,且场地周围建筑物邻近 ,场内地下埋设物复杂 ,因此 ,给基坑开挖带来极大的难度。本文介绍该工程调用多种施工措施 ,成功地完成了地下工程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3.
胡云华  史世波 《隧道建设》2015,35(Z2):50-56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基坑开挖深度达到48 m,坑底以下为强透水的粉砂层及卵砾石层,场地地下水与长江江水间存在着直接稳定的水力联系,且其与防洪堤间的净距仅为18 m,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对梅子洲风井基坑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周边环境要求,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防止坑底突涌破坏并保证井内结构施工期间的基坑抗浮稳定与安全,实现井内结构干作业,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规避减压降水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相应地,坑内采用干开挖与水下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土方开挖。梅子洲风井的实践经验表明,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度及埋深均极大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采用水下开挖方式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并能改善围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 而水下封底混凝土的设置可承受坑底巨大的承压水压力,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平层状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而且与层间黏聚力密切相关。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层间黏聚力考虑不当时,极易造成设计支护参数不合理,导致拱部掉块落石、离层、弯折,甚至局部坍塌、超欠挖等工程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目前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一般简化为锚固梁和简支梁模型,但未考虑层间黏聚力。根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的不同阶段,将隧道顶板分别简化为开挖初始阶段的锚固梁模型和施工扰动后的简支梁模型,并利用顶板梁体模型的协调变形条件,得出梁模型的层间黏聚力计算公式。以大梁峁隧道为工程依托,分别应用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梁模型进行隧道临界开挖跨度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黏聚力和不考虑层间黏聚力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临界开挖跨度影响较大。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3.36~4.75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2.74~3.88 m;不考虑层间黏聚力时,锚固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4~0.30 m,简支梁模型临界开挖跨度为0.12~0.24 m。结合大梁峁隧道工程现场,隧道开挖跨度3~6 m时,拱顶会出现平顶现象,产生离层和掉块,因此考虑层间黏聚力的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江漫滩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地表沉降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江漫滩特殊地质条件下悬挂式止水帷幕地铁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规律,以7个江漫滩基坑工程的实测地表沉降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经验公式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总结了基坑开挖和坑内降水二者耦合作用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 1)地表沉降范围可以划分为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和弱影响区3个区,主要影响区地表沉降主要由开挖和降水共同引起,次要影响区主要由降水引起。2)地表沉降曲线可根据划分的影响分区选用不同的函数表达式。3)基坑地表最大沉降点位置与坑边的距离xm为12.0~15.0 m,xm与基坑开挖深度h的比值约为0.7。4)在最大沉降点处,由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比为0.21~0.49,由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比为0.51~0.79。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兴岭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隧道群开挖过程中的现场实测数据展开细致分析,重点关注中夹岩的水平位移规律。外侧中夹岩的深度累加位移曲线呈现“V”字形,随着掌子面推进,曲线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水平偏移,并在开挖至测孔断面后达到最大值。外侧中夹岩的时间累计位移曲线呈现“D”字形,且在隧道上方软弱地层中,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明显水平偏移。内侧中夹岩先发生朝向先行洞侧的偏移,后回弹并逐渐趋于稳定。中夹岩变形是时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挖明显影响范围一般为监测断面前后8 m。  相似文献   

17.
上河苑二期深基坑,开挖面大,深度深,且开挖后将形成最大高差约6.3 m的两条孤立土柱带。其降水措施以及支护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基坑的安全与稳定,也对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该基坑降水方案的分析和计算进行了介绍;选择典型剖面,探讨了不同开挖深度和位置处的支护具体方案;实践验证,该方案满足基坑变形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双大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大路(双塘涧—柏峪)工程边坡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面发生严重塌方并在坡顶出现了严重的变形裂缝,产生顺层滑移破坏,变形范围东西约220 m、南北约150 m,滑移面深度15~20 m。在查明边坡稳定控制性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支护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达到了稳定状态,加固措施合理。  相似文献   

19.
陈小羊  徐桃  张浩  张峰  郭茶发 《隧道建设》2020,40(3):411-416
在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开挖面的稳定,开挖之前需要进行降水。常规的管井降水技术中,过滤层是开挖之后再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回填,对于地质条件为强风化花岗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在总结常规管井降水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对常规管井降水技术进行改进,将管井周围土体直接作为透水性材料,通过高压风自动形成反滤层,形成新的降水技术,新技术减少了过滤层包裹和反滤层回填2 道工序。将该降水技术应用于厦门地铁4 号线暗挖隧道施工中,通过测算,单孔可节约过滤料 2. 92 m3,节约施工时间10 h 左右,同时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小,环保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0.
牛杰 《隧道建设》2019,39(11):1905
为解决大断面、浅覆土工况下箱涵推进微扰动施工问题,以上海市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工程为依托,预先施工62根口字型 钢管幕,箱涵推进使用断面为19.84 m×6.42 m的土压平衡封闭式掘进机。 介绍大断面箱涵推进的管幕顶进质量控制、开挖面稳定 技术、同步推进系统、特种泥浆施工技术以及微扰动施工效果。 工程实践表明: 1)封闭式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与上部钢管幕一起 成为保证中环线路面沉降的“双保险”; 2)掘进机开挖面前方约15 m范围(约为箱体高度2.5倍范围)内土体受到影响,上部钢管 幕承载量约为26.5%; 3)建立同步注浆(A浆)与补充注浆(B浆)2个独立的注浆系统,注浆充盈系数选为4倍建筑空隙,能够使路 面出现微隆状态; 4)箱涵推进期间中环线最大沉降±1 cm,使得大断面箱涵推进达到微扰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