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在铁路光传送网(OTN)环境下,对不同厂家设备现有的跨域保护方式进行分析,并在铁路现网骨干传输系统对不同厂家的OTN系统进行了跨域保护互通测试,验证不同厂家的OTN系统业务接口的互通性能和SNCP保护互通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域间OTUk接口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互联互通,可以满足现网跨域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而且提高了业务的传输效率,同时增强了业务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铁路GSM-R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全路数据通信网,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要干线的GSM-R无线网络覆盖指日可待.基于GSM-R网络的应用技术研究成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GSM-R无线通信系统作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础通信网,.承载多种语音和数据通信业务,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信息传输是其中重要的应用之一.为了提高运营效率,近年来旅客列车也开始大规模应用列尾装置,对列尾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进一步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铁路GPRS系统的组成及其承载的业务,研究铁路GPRS系统的冗余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冗余方案,通过深入分析,认为新的冗余方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铁路GPRS系统和GSM-R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道路采用连续刚构上跨城际铁路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城际铁路路基变形控制指标为评价标准,定性分析净高、基坑开挖对城际铁路安全性的影响;采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得出90+170+90m转体刚构各施工阶段城际铁路路基横向与竖向位移累积变形曲线,定量分析转体墩各施工阶段对城际铁路变形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转体刚构各施工阶段对城际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及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小,满足城际铁路变形控制指标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道路上跨高铁工程安全性影响提供借鉴,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存在同一列车经过多个调度管界的情况,需对不同调度管界的调度方式进行统一。而编号方案是调度指挥的基础,统一的编号方案为调度指挥的一致性提供了保障。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编号方案,包括对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建设规划、运营管理模式等进行分析,结合城际铁路的业务需求,给出系统架构以及编号原则;参考GSM-R编号计划,制定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LTE编号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明 《中国铁路》2012,(12):62-65
郑机城际铁路是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方便郑州东部及开封方向旅客去往新郑国际机场,修建二郎庙线路所至郑州东站的客车联络线.通过本次研究,拟确定郑机城际铁路郑州东客车联络线的推荐方案,对引入经开站、下穿郑西客专引入二郎庙线路所、上跨郑西客专引入二郎庙线路所3个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郑机城际铁路郑州东客车联络线推荐采用上跨郑西客专引入二郎庙线路所方案.  相似文献   

7.
开发一套适用于调度、信号一体化的专用信息传输平台,将通信服务功能与系统业务功能分离。研究信息转发的框架、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双通道传输的的负载均衡等问题,意在加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性能优化,达到一个平台满足系统内各种通信业务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及宁奉城际铁路工程采用的LTE(长期演进)技术综合承载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与专用无线集群信号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这些设计方案主要包括LTE有线网络、LTE车-地无线通信、LTE时钟同步、业务隔离以及综合供电方案等,系在传统的LTE仅承载CBTC业务的基础上,考虑了同时承载集群业务。为进一步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独创性地设计了基带处理单元的跨网连接、设备冗余配置、集群无线覆盖、轨旁漏缆安装高度以及跨专业供电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铁路站场业务多样化、业务要求差异化较大等特点对传输承载的可靠性提出严格要求。根据铁路站场业务质量要求的差异特点,综合利用长期演进(LTE)技术中基于服务质量等级(QCI)保障机制和基于用户签约服务标识(SPID)保障机制,提出LTE系统针对铁路站场业务的承载解决方案,并验证服务质量(QoS)技术对铁路站场业务时延和吞吐量等关键指标的有效改进,提高了铁路站场不同业务的传输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当前铁路不断增加的通信需求,结合TD-LTE通信技术的优势,提出一种铁路TD-LTE无线专网系统方案。在保证铁路无线网络业务安全性和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详细说明系统网络中各网元的具体功能,对此方案中的实现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不同场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满足铁路通信中的有线和无线综合业务的同时,也满足了铁路企业多样的通信需求,真正实现高速铁路通信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1.
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二期工程作为京津塘城际铁路通路的一部分,采用以CTCS-3级列控系统为核心的信号系统,同时兼顾京津城际铁路CTCS-3D列控系统。分析和研究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二期工程信号系统的构成及与京津城际铁路信号系统的兼容,提出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二期工程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是铁路物流业务统计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统计效率和统计质量,从决策管理者、经营管理者、生产管理者角度,分析系统用户需求,并以满足用户需求、跨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智能分析为目标,构建铁路物流业务统计体系,设计包含基础数据层、技术支撑层、管理应用层和对外展示层的铁路物流业务统计信息系统,为铁路物流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铁路光传输系统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传输设备,为保障通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复用段保护及子网连接保护。一般情况下,单路径故障或单板件故障不会影响业务。下面对一例复用段保护倒换不成功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移动通信业务需求不断被拓展,现有的铁路窄带无线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未来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的需求,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针对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业务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按应用进行分类,初步分析各种业务对于传输时延、传输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建立了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业务需求模型,为我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体系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铁路发展对通信系统容量和传输距离的更高要求,朔黄铁路采用TD—LTE系统,通过MSTP平台承载,基于SDH硬通道专线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可靠性,通过1588V2协议达到ns级时钟精度要求,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保障LTE业务的传送。  相似文献   

16.
<正>客运专线传输系统是各业务网的基础承载网络,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各业务网的可靠性,进而影响客运专线的运营安全。因此,高可靠性、高效率的传输系统是确保客运专线运营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1客运专线传输系统业务需求分析根据业务性质不同客运专线传输系统电路业务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1)实时性或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包括调度通信、GSM-R系统、CTC、微机监测、电力SCADA系统、牵引变SCADA、防灾、电子客票、公安等保障铁路运营  相似文献   

17.
铁路电气化改造中传输系统方案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输系统作为铁路通信系统中最基础的一个系统,是各业务系统的承载通道,在电气化改造中,建设安全、快捷、高效的一张传输网尤为重要。为此,重点讨论铁路电气化改造过程中,传输系统的业务需求、组网方案和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8.
传输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子系统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道。其可靠性是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设备级、网络级、业务级3个层面进行论证,提高传输系统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西站西纵联络线立交工程三标段Y线跨线桥为实例,针对现浇箱梁跨新建京津城际铁路跨度大、与新建京津城际铁路工期同步的特点,经过方案比选,提出以利用军用梁搭设而成的门式支架进行上跨施工的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可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牵引机车在以ZC活载设计的城际铁路无砟轨道上运行,利用既有广清城际线路(无砟轨道)为相邻在建线路运输轨料,成为国内外首例利用既有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营线路运输轨料成功案例,需研究利用既有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输轨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同时可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结合既有广清城际铁路(无砟轨道)开展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输轨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分别从轨料运输列车对城际铁路最大坡度的适应性、桥梁结构对轨料运输车上线的适应性、轨道结构对轨料运输车上线的适应性和轨料运输对广清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牵引计算模拟仿真实验测评,分析并解决轨料运输列车能否适应城际铁路最大坡度的问题;然后,基于轨料运输车上线实验数据,分析轨料运输车上线对桥梁、轨道结构安全性影响,解决轨料运输车上线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最后,基于广清城际现状客车开行计划和天窗类型,分析并解决轨料运输与旅客运输的适应性问题。研究结论:轨料运输列车能适应城际铁路最大坡度;桥梁结构能适应轨料运输车的荷载;无砟轨道结构各部分动力学指标和行车安全性指标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广清城际天窗外非客运时段轨道运输能力可以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