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顺层岩质边坡因层面临空、存在软弱夹层等因素易产生边坡滑移失稳。对于已经产生的顺层滑坡,可结合滑坡滑移范围、滑移深度等计算分析,确定滑坡处置方案及为类似边坡提供防护经验。文中通过对已产生的顺层边坡滑移进行反算分析,结合安全系数K值反算边坡的软弱层面参数。结果表明,同一安全系数K值反算出的结构面黏聚力c值与内摩擦角φ的正切值tan φ线性相关,且对应的c,φ值计算出的剩余下滑力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陈平  高彦芝  孙建刚 《路基工程》2011,(6):166-168,173
以重庆彭水县莲湖中学的边坡工程为例,利用FLAC3D建立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对该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边坡破坏时的滑移面,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急需加固处理,采用锚杆加植物的方式对该边坡进行工程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易发生边坡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公路的推进进度并增加项目总投资,因此开展研究公路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四川某一级公路路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边坡整体失稳,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天然、暴雨及地震三种工况下滑坡体剩余下滑力计算,定量评价滑坡稳定性。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处治费用、施工周期、施工风险、运营风险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最终采用抬升路面设计高程、清方、坡面支挡防护与防排水等工程措施组合的综合处治方案。目前该滑坡体处治基本完成,处治后边坡稳定,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速K171+140~+361段滑坡治理与K171+361~+440段边坡预加固工程为例,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滑坡过程及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诱发机制及失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及预加固措施,并基于理正岩土数值分析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及预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采用北斗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对治理全过程及治理、预加固成果进行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深挖路堑陡立边坡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开挖坡面防护不及时,经历冬冻春融、连续强降雨后,地下水下渗浸泡使坡脚砂质泥岩饱和软化并致使边坡垮塌,采用桩板墙、挡土墙、护面墙、截排水相结合的护坡综合治理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永宁高速公路的边坡病害,以石壁滑坡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法,对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受主控结构面影响的沿基岩面的平面变形进行数值定量分析,其主要变形模式为岩体的拉裂滑移破坏。其病害是由于坡体不利结构面存在、工程开挖破坏坡脚和大气降雨所致。同时结合极限平衡法反分析,对滑坡各阶段的稳定系数及加固措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治理措施满足工程实际与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消除某隧道进口段滑坡的危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已有详细地质资料的前提下,选定最不利的滑移断面计算剩余下滑力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段滑坡附近段处于欠稳定状态,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通过进一步分析,决定滑坡综合治理方案主要为清方、挡墙和抗滑桩相结合的支挡方案,同时增设排水设施并进行坡面防护。  相似文献   

7.
维德公路的松散层边坡路段,在自然状态下整体是稳定的,坡面局部地段存在浅层滑移迹象。当前由于在坡脚进行公路建设活动,进行了切坡开挖,造成坡面多处出现张裂缝,且坡面两侧裂缝有贯通趋势,说明坡体处于临界状态。设计了1个初始地形、2个开挖地形和3个极端演替地形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工况,经对其滑动面变化和安全系数变化分析发现:该滑坡是典型的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为3级牵引式滑动模式,滑坡发展规模和坡面裂缝位置均与计算结果基本对应。针对边坡目前的稳定状态,提出了加固坡脚和防护坡面的具体治理措施。对于该公路其他松散层边坡地段的治理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在工程地质状况和边坡稳定性分析验算的基础上,对公路滑坡边坡防治及加固工程中,预应力锚索加节点锚杆格构梁及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措施方案的加固原理、施工工艺和其它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软硬岩互层式复合岩层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岩层边坡稳定性一直是土木工程建设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软硬岩互层式复合岩层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变形破坏机理、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对垄茶高速公路典型复合岩层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最后针对复合岩层边坡特点,提出了“基脚挡墙、深层锚固、浅层防护”的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软硬岩互层式复合岩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可分为滑移-拉裂-剪断破坏、平面旋转式的滑移-拉裂破坏、弯曲-倾倒破坏及块体滑移破坏四种类型;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面、地层岩层、水及风化作用;复合岩层边坡综合加固方案能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确保边坡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文章的结论对以后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枣林滑坡的工程地质情况;该边坡2001~2002年累计滑移达到10m,严重威胁附近居民以及交通安全。根据边坡工程的观测位移时间序列,基于相空间重构,给出了最大Lyapunov特征指数的计算步骤;以及给出了边坡位移时序的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混沌预报模式。利用上述混沌分析方法,对枣林边坡的位移观测序列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其最大Lyapunov特征指数为0.14;并对位移序列进行了预测;与观测位移相比较,位移预测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杨先亢  程斌 《路基工程》2018,(2):221-226
由于季节性强降雨,贵州省毕节市某高速公路泥质白云岩顺层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产生滑坡病害。针对此工程问题,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等勘察工作,查明滑坡形成机制,通过反演法进行滑动面土体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合该滑坡以往处治的经验教训,制定以抗滑桩为主,锚索为辅的软质岩顺层高边坡防护设计方案,工后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是准确分析和评价边坡稳定性及进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传统的抗剪强度参数反演方法无法综合考虑岩土工程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难以适应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文中基于高速公路临时边坡滑塌的工程实例,结合蒙特卡罗法可靠度分析理论,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反演滑塌边坡的抗剪强度参数,并与已有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简单均质条件下滑坡分析、加固与防护及现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依据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基于滑坡动态渐进破坏的本质,结合深层位移监测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内部泥质软弱夹层是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及强降雨作用下层面软化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滑坡进行针对性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田华兵 《路基工程》2020,(6):202-205
以某泥质粉砂岩类土质高边坡滑坡治理为例,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破坏模式,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类土质边坡失稳多发生在连续降雨期间,在雨水的作用下沿相对隔水层形成软弱滑动带。通过清方卸载、加固坡脚和坡面抗冲刷防护,能有效控制滑坡变形,确保工程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抗滑桩作为一种穿过潜在滑动体的水平受力桩,主动支挡滑体推力,适用于中厚层、深层滑坡和对变形有限制要求的边坡,是目前存在重要建(构)筑物边坡的一种主要防护措施。根据某工程电塔高边坡典型地质断面,计算对比分析了边坡处理前后的变形和稳定性,对抗滑桩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道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边坡灾害可以根据动态设计理念及时解决。在诸永高速公路深泽乡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滑坡,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治理。考虑地质条件与周围环境,原边坡设计方案为按一定坡率放坡,并进行坡面防护和锚杆加固。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古滑坡进行了地质勘查,基本探明了边坡中的地质构造及断层产状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诱发坡体滑移的原因。施工中在原有设计方案基础上对上部坡体进行了削坡,将古滑坡基本清除后进行护坡。考虑到边坡的长期影响,采用了高精度全站仪对边坡坡面进行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路基边坡变形量值较小,达到了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采用模糊逻辑系统(FLS)表示评价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对FLS隶属函数参数进行调整,对高速公路边坡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四川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和四川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点,应用T-S模糊神经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危险性分析。选取评价因素9个,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将各评价因素进行定量归一化,划分成3个安全等级。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各评价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得出9个评价因素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综合影响滑坡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依次: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降雨、地形地貌、地震、植被覆盖。计算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到滑坡危险性评价和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陕西某山区高速公路的挖方边坡工程,对其安全防护和稳定性评价进行了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的安全防护和稳定性评价技术。结果表明:对具有极高的边界和山坡上土质极差的不良破在进行挖方边坡工程的时候要及时对于开挖后的山坡施行支护;同时在进行山体挖方边坡工程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应的时期来进行,避免由于雨季降雨量大所导致的积水滑坡,针对这一问题还可以优化工程排水工作,避免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本工程采取治理措施,根据设计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结构单元模型的设计,并且通过模型模拟计算从而得到该工程山体出现滑坡现象所造成的最大位移为1.95 cm,该最大位移数值也可以反映出该工程坡体依旧保持稳定。对于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言,则要是用预应力锚索锚索抗滑桩对滑面较深的大型滑坡进行治理效果显著。预应力锚索桩可减少锚固深度和桩身截面,并使桩身内力大大降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使成本降低、节约材料、地下作业量减少,抗滑效果增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海南多雨气候条件下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的问题,以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膨胀土路段为依托,分别开展了现场边坡破坏调查、室内试验、计算分析、方案设计及实体工程修筑。根据边坡破坏特征将海屯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分为三种类型,对发生滑坡和滑坍的边坡,提出了土工格栅加筋+综合防排水+坡面绿化的柔性加固方案,对发生坡面冲刷水毁的边坡,提出了坡面三维植草+平台渗沟+坡顶封闭的柔性防护方案,并通过渗流和边坡稳定性计算以及工程应用,分析了两种膨胀土路堑边坡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单一的香根草护坡或微型桩护坡在边坡加固与防护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针对两者协同护坡的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相对较少。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评判边坡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其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高,可提升滑坡灾害的预测水平,从而降低损失。通过室外大比例尺模型试验,采用坡顶分级堆载对植被与微型桩协同护坡的效果进行试验,并对采用多种理论与数值方法求得的边坡安全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香根草及微型桩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略高于二维有限元分析;相比于素土边坡,微型桩-香根草协同护坡能极大地提高边坡安全系数,有效提高坡体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边坡承受荷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生态防护与工程加固措施协同护坡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