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为了与全流线型车体外形风格保持一致,“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司机室内饰采用三维自由曲面板材。文章介绍了司机室内饰曲面的造型,零部件的分割,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和数据输出等。  相似文献   

2.
对270km/h高速动力车司机室流线型活动侧窗进行了研究。侧窗采用三维建模,轮廓线/面用NURBS曲线/曲面描述,提出了可行的机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干涉检验。此种新型侧窗可减小高速动力车外形设计难度,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增强司机室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3.
刘莉  许喆  高峰 《机车电传动》2020,(1):139-143
为了提高城轨车辆司机室端部主吸能结构的吸能性能,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底架端梁和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优化部位对吸能量的影响,建立某城轨车辆司机室车与司机室车以相对速度25 km/h的正撞模型,通过碰撞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优化前后的吸能量及车体不发生压溃的最大撞击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底架端梁结构的刚度,减小主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能够满足司机室端部吸能系统的顺序可控变形规律,其吸能性能也得到提升,为主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列车车体端部吸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列车速度高、动能大的特点,设计了车体被动安全防护的特殊端部吸能结构,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研究高速列车头车司机室端两级吸能装置以及车体尾端弱刚度结构的耐碰撞性能,重点考察其与刚性强撞击时的界面力、变形以及能量吸收能力。计算结果表明两级吸能装置变形有序,具备约3.4 MJ的能量吸收能力,可有效保护司机室结构;车体尾端弱刚度区具备6.5 MJ的能量吸收能力,可有效保护乘客区结构的安全。将上述结构应用在某型高速动车组车体并按照欧标EN15227进行36 km/h对撞工况的验证,司机室头部吸能结构变形合理,列车未发生爬车现象,司机室及客室结构完整,头车平均加速度为4.4g,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流线型的列车头部外形由三维空间自由曲面构成,提出采用NURBS曲线设计外形型线和用三维NURBS曲面描述复杂三维曲面的车头外形设计方法。按照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的设计要求,首先生成基本控制型线,根据需要自动生成中间控制型线;对一些型线进行空间动态修改,使所有控制型线构成空间网状结构;将这些控制型线在空间的交点处断开,形成首尾相连的NURBS曲线段;自动将首尾相连的NURBS曲线段连接形成外形曲面片,并保证曲面片在空间相切;最后对外形曲面进行光顺性检查,得到最终的外形曲面。运用NURBS曲线曲面的数学模型,在AutoCAD的ARX及I-deas的Open I-deas开发平台上,开发了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模块,实现了按照人们的意志,自由、快速地设计复杂的空间三维曲面流线型列车外形。  相似文献   

6.
KZ4A型机车车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Z4A型机车车体是以底架、侧构、司机室等组焊成的全钢焊接结构,顶部是4个可拆卸的铝合金活动顶盖。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车体的结构特点及各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7.
在SSI机车运用中,因撞机动车辆事故,造成司机室端部不同程度破损,有的外皮凹入,有的内部骨架移位,有的前窗变形,甚至有的造成司机室内操纵台被撞到司机室后墙壁处,因此需要对破损的端部进行切换修复。 SS1机车端部的切换修复,要恢复骨架和外皮,并恢复内部的控制导线,不仅要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而且要求外形美观。在机务段修复,受设备条件和配件生产能力的限制,难度较大。为了对机务段完成这样的修程起到启发作用,尽量减少因撞车事故的损  相似文献   

8.
"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天梭”号高速电力机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机车外形、司机室、底架、侧墙、顶盖装置以及其他部件结构,分析了车体强度。试验表明,车体的静强度和模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消息,计划于8月底下线出口苏丹的内燃动车组已展露雏形,第一节动车的车体组焊完工后,"子弹头"式的流线型司机室非常惹眼。2012年10月底,2列苏丹内燃动车组订单全面启动,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和谐号"内燃动车流线型司机室的制作过程,确定了小批量流线型司机室的制作工艺,为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城市轨道列车气动特性以及底部部件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三节车模型进行简化,保有底部部件较高完整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预测列车周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列车气动阻力分布呈现出尾车阻力最大,占三节车总阻力的48%;中间车阻力最小,占总阻力的14%。其中转向架分别占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总阻力的15.1%,56.4%和23.0%。车底设备分别占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总阻力10.5%,10.3%和8.6%。因此对于头车、尾车采取减阻方案首先是采用流线型头型的方式减少流动分离现象。对于中间车减阻方法则要首先针对底部部件,采取密封舱的方式减少其产生的压差阻力。通过优化列车头型发现列车气动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列车头车、中间车和尾车阻力分别为原始情况下的61.4%,70.1%和58.3%。在流线型外形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列车底部区域流场也有效改善了底部区域部件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轮轨动力特性与缓和曲线的线型、长度具有较高的相关度。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高速铁路车线系统模型,在考虑高速铁路存在轨面不平顺的情况下,引入低干扰谱,研究缓和曲线线型及长度对高速列车运行时各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300 km/h以上的高速列车,当曲线半径达到7 000 m及以上,缓和曲线达到一定长度时,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与半波正弦型相比差别不大,均能满足行车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延迟脱体涡算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建立CRH380A型列车的含有转向架的三维可压缩瞬态仿真模型,模拟研究高速列车气动力、速度场和表面压力这3大绕流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延迟脱体涡算法能较好地捕捉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气动特性;当列车头部刚驶入隧道时,气动阻力迅速升高并在车头完全进入隧道时达到最大值,列车下方2侧的速度纵向分量会急剧增加,位于靠近设备舱位置的速度纵向分量会显著降低;当尾车刚驶入隧道时,隧道内壁与列车侧面之间的流场会出现回流区;当尾车全部刚驶入隧道时,气动升力和侧向力骤然增加;当列车全部驶入隧道后,气动力的波动幅值均明显升高;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列车侧面压力整体上呈现先增后减、最后维持周期性波动的趋势,处于尾流区的车尾部位具有更强烈的波动特征;列车裙板和车底的表面压力整体上均呈先减后增、最后维持在较高幅值波动的趋势,对列车相关结构的疲劳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线型列车头部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列车头部结构完全吻合流线型外形,提出沿列车的纵剖面、横剖面和水平面3个方向布置平面曲梁,形成空间网格状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法。通过NURBS曲面分割离散与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平面曲梁的主棱边;以主棱边为基础,采用三维实体几何造型技术生成平面曲梁的三维实体;采用形体的Brep法读取平面曲梁三维实体图的数据面,利用坐标轴变换,创建CAD平面图。运用NURBS曲面的求交理论及三维实体几何造型技术,在AutoCAD的ARX、I-deas的Open I-deas开发平台上开发了流线型列车头部结构设计模块;应用NURBS曲线的线段拟合理论拟合平面曲梁的轮廓曲线,并根据数控加工设备的参数,在AutoCAD的ARX开发平台上开发了流线型列车头部平面曲梁数控加工模块,在不同的数控加工设备上实现平面曲梁的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头车外形结构优化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新一代高速列车为CRH380A,最高运营时速为350 km/h。现以500 km/h的高速列车为研究背景,对CRH380A高速列车头车外形结构进行优化,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8 m×6 m风洞中对四种不同优化方案的高速列车头车的气动特性及其对有限编组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侧偏角为0°时,在35~70 m/s的试验风速范围内,风速的变化对头型NEW-A的气动特性的影响很小;当侧偏角不变时,模型NEW-A的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气动阻力最小,4种头型当中NEW-A头型的空气动力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在技术上执行中国标准,在形象上也需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色来进行设计.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将美学相关知识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相结合,分别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造型特征及色彩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角度,阐述具有中国魅力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品牌形象.通过对技术美学中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头...  相似文献   

17.
高速列车车头的气动噪声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气动噪声变得越来越明显,降低气动噪声已成为控制高速列车噪声的关键之一。本文对高速列车车头气动噪声进行数值分析。首先,建立高速列车三维绕流流场的数学物理模型,分别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大涡模拟计算高速列车的外部稳态和瞬态流场。然后,基于稳态流场,利用宽频带噪声源模型计算高速列车车身表面气动噪声源;基于瞬态流场,分析车身表面脉动压力的时域及频域特性;利用Lighthill声学比拟理论,计算高速列车远场气动噪声,分析远场气动噪声的时域及频域特性。本文对研究和控制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列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本文以地铁列车为对象,建立了其外流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列车车头绕流场计算与分析,结合地铁列车造型美学要求提出了48°前窗倾角流线型地铁列车车头设计方案,达到地铁列车车头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构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种头型高速列车1:8模型在8m×6m风洞开展的试验,比较了2种头型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并进行了头车大侧风安全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头型高速列车的气动阻力明显小于原型车的气动阻力,优化头型的3车编组列车的全车气动阻力比原型车约小3.7%;优化头型列车的纵向气动特性比原型车略差;2种头型的横向气动特性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