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2.
对修建较早的车站未预留换乘节点,研究新建车站与未预留换乘节点的车站进行换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车公庄站为例,通过对车公庄站与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的换乘方案、换乘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总结新建线路与建设较早的未预留换乘节点车站的几种换乘方式,如“十”、“T”型方式换乘; 实践证明采取“T”型换乘,新建车站下穿既有车站,设置3条换乘通道,实现单向换乘的方式较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换乘车站进行换乘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以位于商业中心同期实施换乘车站方案的合理性和综合开发能力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彭城广场站规划线路外部控制条件的分析,深入讨论在车站站位、站型、换乘形式、联络线的设置等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满足车站功能、换乘功能、车站及区间可实施性、客流吸引、综合开发、综合造价、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要求的建筑方案,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可比性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确定推荐方案。同时针对位于城市中心且控制性因素较多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路站为国内首例在既有运营线路加站的车站。该站不同层面规划对站位的设定与原预留站位有较大调整,经优化布局采用南移230 m跨陈翔路站位方案。站位调整带来该工程在建设程序、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现对该工程建设程序梳理、技术方案研究的全过程作一阐述,可为运营线路预留加站条件或加站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平行重叠式换乘车站公共区垂直交通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帅六妹 《隧道建设》2010,30(6):660-664
为减小车站楼、扶梯对车站公共区的影响,通过大连地铁1号线西安路站与地铁2号线西安路站平行换乘工程设计实例,研究和分析平行重叠式换乘车站公共区楼、扶梯的布置及乘客的疏散。对主要公共区的3种布置方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1,2号线分别直达站厅以及1,2号线站台直接换乘的楼、扶梯顺摆的公共区布置方案及垂直电梯设于付费区端头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无锡市轨道交通2号、3号线中河埒口站、太湖花园站两处T形换乘车站从后期预留、围护、内部结构设计等角度的设计对比,提出了T形换乘车站关键节点的优化方案,总结了T形换乘地下车站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石广银 《隧道建设》2014,34(1):24-31
随着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规模的不断发展,地铁换乘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设计工作中同期或近期换乘站的设计较为深入细致,而线网规划远期换乘站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在建地铁站设置的位置及预留换乘形式直接影响着远期换乘站的设置及使用功能。本文分析了双线远期换乘的几种形式及特点,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由于规划相对滞后引起后期改造困难和既有卫星广场站先期站位未充分考虑车站换乘设置,致使后期换乘实施困难,使用功能被削弱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远期换乘站设计应从线网规划、站位选址、换乘节点预留等方面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隧道建设》2011,31(4):F0004-F0004
隧道股份参与了上海轨道交通所有线路的建设,建设项目包括区间隧道和车站项目。如.在大型换乘枢纽站方面。公司成功建设国内首个4线换乘枢纽站——世纪大道站。国内首个利用既有建筑改扩建车站——徐家汇车站.国内最深车站——9号线宜山路站。  相似文献   

9.
王春凯  午鹏奇  李云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309-313,324,M0030
现依托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北京路站,研究中心城区采用暗挖法实施的换乘车站方案。通过研究,在有条件情况下换乘方式采用十字换乘。根据客流预测核算,站台宽度为15.5 m;结合设备限界、管线敷设、施工误差等要求,车站净宽为22.8 m,为大跨度车站。当中心城区车站施工的变形控制要求高,暗挖车站断面跨度大时,可采取中洞法施工。可通过数值模拟,对暗挖结构初支及二衬进行受力分析,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当采取一定的初支措施时,中洞法对变形控制能够起一定的作用;通过暗挖断面优化、全包防水及接缝防水加强,来确保暗挖车站的防水质量;中洞法暗挖车站结构型式可以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14,(1):18-18
<正>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据总体设计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最大的设计亮点是4号线和2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2个车站交会,首创了国内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主管武汉地铁设计的副总工程师熊朝辉介绍,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即在中南路站采用双岛平行连续换乘,车站为地下2层双岛4线,2号线在中间,4号线在两侧;洪山广场站为地下2,3层同站台换乘,2号线上下重叠布置于车站西  相似文献   

11.
陶岚  李慎奎 《隧道建设》2015,35(6):565-570
根据规划要求,武汉地铁8号线需引入规划华侨城。华侨城紧临东湖风景区,是8号线主方向的突变点,为解决8号线与华侨城结合换乘的困难,结合梨园站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车站周边的控制因素,探讨支线独立运营与共线运营模式下,行车组织是否满足要求,研究叠岛、一岛一侧和双岛3种换乘方案下,车站在规模、换乘功能、造价、区间对东湖风景区的影响、交通疏解及施工风险等方面的优缺点,确定适合本站的换乘方案,使华侨城支线与地铁8号线良好地覆盖了周边区域,有利于区域的快速发展,为地铁主线与支线换乘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文正 《隧道建设》2020,40(Z1):270-277
为研究不同车站折返线配线型式,满足折返能力和折返功能,减少车站规模和造价,以南昌地铁3号线银三角北站为背景,分析和研究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的折返间隔和适用条件,得出不同条件下推荐的折返配线型式。对于线路的永久起、终点站,从节能投资、减少车站规模和提高折返能力的角度,优先采用站前折返的方式;对于线路的临时起、终点站,需要结合远期延伸线路长度、车站型式、车场选址和全线配线综合确定;对于中间站,一般设置单渡线起临时折返功能,或者与停车线一起设置贯通式双停车折返线。  相似文献   

13.
王洋 《隧道建设》2015,35(4):354-358
解决好地铁与公交的无缝换乘设计原则与思路问题,能有效提高地铁与公交的换乘质量。通过对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其基本的设计思路,并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与其上盖物业"地铁金融城"项目内的公交站场换乘设计为例,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探析。其中,设计原则主要有:直达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设计策略主要涉及缩短换乘距离、通风形式的选择及消防设计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5):439-442
文章依托厦门市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车站(吕厝站),对城市桥梁下设置地铁车站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了解决桥梁墩台集中力对地下车站结构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合建结构体系受力及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匹配孔跨、结构固结、加强地铁车站立柱、柱下设置桩基等措施,解决地铁车站在桥梁基础集中荷载下的结构受力、沉降控制、结构抗震等问题,以期能为今后类似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桃花南路为南昌市干线路网中的干线性主干道,同时也是一环线与二环线之间的连接线,九洲高架节点作为该通道中关键的转换节点,亟须与桃花南路同步进行提升改造.基于功能定位、交通量分析和现状条件,对立交改造进行了多方案设计和比选,涉及的方案和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桃园站建筑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龙 《隧道建设》2009,29(2):198-201
结合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桃园站的具体情况,对地铁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在地铁车站建筑方案设计中,首先要收集各种资料,找出控制因素,确定合理站位,选择有价值的车站方案,从功能、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喻敏 《隧道建设》2016,36(3):301-308
地铁换乘站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桥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全线车站设计的重点。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的角度,对3个换乘方案从车站换乘及服务功能、附属设置和工程可行性、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选择了方案2。对存在多个通道换乘的方案,客流组织方式的分析也至关重要,以某一方案为例,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换乘形式进行了客流仿真,从量化的角度对换乘客流流线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该方案以单向循环为主、双向循环为辅的换乘客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志亚  刘可敬 《隧道建设》2014,34(5):467-471
结合南昌地铁2号线的设计实例,重点研究分析规划变化对地铁线路平面、站位布设、远期线路及纵断面等多方面的影响,认为只有在前期线路设计时(线位选择、车站增减、线路延伸、纵断面设计等),随时对各种规划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具有足够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确保在保证百年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线路与现阶段的城市发展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王烈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88-289,4,3
南昌地铁1号线珠江路站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旋喷桩围护,明挖顺筑法施工,该站位于昌北凤凰洲,地质条件较差。该文介绍了通过科学详细地进行基坑监测,使基坑进行信息化施工,并及时地指导处理发生的各种险情,保证了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