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组合梁桥温度梯度作用取值的地域差异性,搜集了全国839个气象站的长期历史气象数据,建立了全国91个辐射气象站(有太阳辐射历史数据)太阳辐射预测的Bahel模型,补充了748个常规气象站(无太阳辐射历史数据)各23年的太阳日辐射总量数据。在这些气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度作用代表值等值线地图的“逐层绘制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温度场长期计算和气象相关性经验公式分别得到91个辐射气象站和748个常规气象站的温度作用样本数据,随后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P分布)的超阈值模型求得各气象站的温度作用代表值,最后,采用空间插值方法绘制各温度作用代表值的等值线地图。采用上述方法,绘制了组合梁桥温度梯度升温模式1、升温模式2和降温模式中各温差代表值的等值线地图。研究结果表明:Bahel模型在中国范围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太阳辐射数据的准确预测和补充;中国组合梁桥各温差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最大可达到27.89℃,若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选取一恒定温差作用取值会明显低估了这种地域差异性;“逐层绘制法”概念清晰,操作方便,是进行温度作用等值线地图绘制的有效方法;所绘制的50年回归期温差代表值等值线地图,可用于全国范围内组合梁桥温度梯度作用的准确取值,所提供的温差数据具有概率统计意义,较现行规范更能满足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要求,对于中国组合梁桥的精细化设计和规范体系的补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声强法在发动机噪声测试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中测试方法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噪声的分析研究,计算发动机单面声功率级,并绘制出发动机三维声强图和声强等值线力。根据噪声源排队结果分析得出被测发动机的最大噪声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修正的余能变分原理,构造了一种适应于薄层迭板和中厚层迭板弯曲分析的四为应力杂交单元。其特点是具有较低阶的余能密度矩阵,每节点7个自由度。计算表明,这种单元收敛性好,精度高,用很少的单元网格就可获得较好的精度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4.
以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标准算例为依据,探讨ABAQUS中网格划分技术、网格形状、网格密度、局部加密网格、网格生成算法和单元积分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影响。得出在适当范围内加密网格可节约计算时间,二次积分单元计算精度高但更耗成本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用MATLAB语言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Matlab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绘图功能对发动机的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直接曲面拟合法和多项式与插值法相结合的数据拟合法实行曲线拟合,再生成曲面的两种方法绘制曲面,然后运用等值线法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得出较为精确可靠的曲线方程和直观的拟合曲线。两种方法简单易行,物理意义明确直观。  相似文献   

6.
城市宏中观通勤交通分析多采用集计分析的方法,其基本单元目前主要以行政区、规划管理单元、或人工划定的单元为主,存在和实际通勤紧密联系区域不相符,不够客观等问题,不同的划分会影响区内外OD通勤数量,进而影响交通量预测、分配等后续研究.基于社区发现算法,提出了一种城市宏中观通勤交通分析单元的自动划分方法:它首先将城市划分成规则网格,并利用手机移动位置大数据统计网格之间的通勤量,然后在不同解释度下,根据网格间的通勤联系强度自动识别每一个网格归属的通勤单元,使同一通勤单元内的网格与网格的连接强度最强,从而得到不同解释度,亦即不同尺度下的通勤交通单元.通过在武汉的实证分析发现,所得到通勤单元边界清晰、内部完整,分区与实际的职住分布保持一致,边界与江湖、铁路线等通勤隔阻要素重叠.区内、区间通勤量相比基于区级行政区划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更具现实价值,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模型尺寸、单元类型、网格尺寸等对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尺寸越大、单元次数越高、网格越密,数值模拟的精度越高,但计算耗时也越长;采用等参8节点二次单元CPE8R、土基深度1.0 m以下为无限元、网格局部细化的模型,既能够合理地预测和分析路面车辙,又能减少计算耗时.  相似文献   

8.
半承载式大客车车身有限元建模及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Unigraphics(UG)系统中建立车身骨架的模型后,利用特殊的网格单元处理方法,在ANSYS中建立了车身骨架板单元和梁单元相结合的混合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半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的静态强度,探讨了半承载式车身骨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特性,针对中门变形过大的问题做相关分析,找到了车身薄弱环节,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志勇 《长安科技》1995,1(3):36-40
利用Autodyn软件包中拉格朗日方法,对某脱壳弹的弹芯穿甲过程中应力,应变、材料等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解算,并进行了后处理仿真,绘制出了网格、材料、压力的动态变化图形。  相似文献   

10.
对以苏通桥断面为例的桥梁闭口箱梁模型进行了三分力系数CFD数值识别。分别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及近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值进行比较。同时使用层流模型采用加密网格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湍流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压力等值线的比较,通过识别得到的三分力系数和压力等值线,确定出闭口箱梁绕流数值计算最合理的湍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混凝土细观脆断模型的网格敏感性,在线弹性断裂力学和应力集中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等效断裂强度准则。利用等效断裂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在两种不同网格下,对细观模型的单轴拉压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典的最大拉应力准则具有明显的网格敏感性,而等效断裂强度准则由于将单元大小作为破坏参数,可以较好地克服单元破坏引起的网格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XFEM方法模拟单边带槽三点弯曲梁的开裂过程,改变预切口宽度以及XFEM区域网格尺寸,对其单元尺寸效应及网格依赖性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预切口宽度越大,梁的刚度越低,但影响很小;在一定程度上,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小;扩展有限元区域内网格长宽比对计算收敛性影响很大,相对于荷载加载方向,单元越扁平,结果越容易收敛;单元面积对计算结果收敛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材料的断裂过程具有非线性断裂特性,而无网格方法由于不需要单元网格,非常适用于分析非均匀材料的断裂问题。混凝土梁裂缝扩展分析利用无网格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地调整节点分布的特点,通过增加裂缝节点和裂面边界的方法加以模拟。通过算例表明,利用无单元伽辽金法,可以较准确地分析混凝土宏观裂缝的产生、扩展以及裂缝宽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方法和研究现状做出了评价,提出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单元形式。通过自由度变换,把空间杆单元的节点自由度用空间虚拟层合单元的节点自由度来表示,即杆单元的节点无需固定在体单元节点上,共同模拟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单元内采用选择性积分的方法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用较少的单元模拟出了复杂的断面形式;并采用单独的空间杆单元模拟预应力束,能直接求解预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变形和内力。经实例验证分析,使用该单元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在网格划分比较稀疏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较传统的预应力计算方法更为简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跟踪火核与网格位置关系的新方法,以解决在火花点火发动机的多维模拟中火核生长时可能超出点火位置所在单元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三维气动特性计算仿真网格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丕付  谷正气 《汽车工程》1999,21(3):167-170
汽车三维空气动力学仿真首先是建立仿真用的三维计算网络,本文在汽车表面空气动力学网格的基础上,从空间域的划分到空间网格的生成及各子域间的网格拼接,提出了系统的空间网格生成方法,并开发了可视化的汽车三维网格生成系统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7.
辗扩工艺生产汽车后桥从动锥齿轮锻坯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猛 《汽车工程》1994,16(2):111-115,128
本文根据辗扩成形汽车后桥从动锥齿轮坯铅试件的网格试验所揭示的变形区微单元应变状态,论述了这种阶梯孔环形件辗扩变形的特征;设计了辗扩用孔型及预制坯;进行了力能校核的实例计算;阐述了辗扩工艺生产汽车后桥从动锥齿轮锻坯的应用情况,并与模锻工艺生产该件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沥青混合料有限元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二维有限单元分析的几何建模方法.该方法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何形状向量化原理和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相结合,得到能够应用于力学计算的有限元模型.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二维有限单元分析的几何建模方法.该方法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几何形状向量化原理和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相结合,得到能够应用于力学计算的有限元模型.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PC箱梁墩顶块数值模型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跨径桥梁墩项块数值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上的不足,研究了大跨径桥梁墩顶块数值分析的单元选择、网格划分、网格密度、模型简化、预应力孔道影响及子模型选取范围等关键问题。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在分析墩顶块这种复杂结构时,高阶四面体单元及自由网格划分模拟精度较高;将预应力孔道简化为方形孔道时,距离2倍孔道半径范围以外,正应力和主压应力基本相同,距离3倍孔道半径范围以外,主拉应力也基本趋于一致;空间模型选取长度在2倍0号块梁高以上时,各关键点的应力基本趋于一致等结论。本文分析方法为目前墩顶块空间应力分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