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斜盘形燃烧室的结构,然后详细论述了影响斜盘形燃烧室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在165F型汽油机上经多次试验,最后确定压缩比为7.23,最佳点火提前角为-13°~-15°,挤气间隙为1.0mm。  相似文献   

2.
利用压扁射流产生强大紊流的UBC燃烧室的燃烧速率比常规的碗形活塞燃烧室(下简称为BIP)快5%~10%。在贫油空燃比状态,这种快燃特征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热效率和排污性能。  相似文献   

3.
UICC(UnderInletCompactChamber)燃烧室,是在CA1102单缸试验机燃烧室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燃烧室形状与位置、压缩比、挤气面积、火花塞位置等参数和结构尺寸设计成的一种新型高压缩比燃烧室。介绍了该燃烧室的设计过程和台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显文  吴斌 《汽车运输》1999,25(12):8-11
研究射流燃烧理论,将其应用于汽油机燃烧室的独特结构设计中,由于该结构在燃烧室内能产生强烈紊流和大量微涡流,因此能稳定地点燃较稀混合气,加快燃烧速度,大幅度提高压缩比,能够获得突出的节油效果和先进的动力性及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柴油发电机组广泛使用的135系列柴油机普遍存在的燃油消耗率高,排放差的问题,开发了了种四角缩口ω紊流型燃烧室燃烧系统。在2135G型柴油机上的试验表明,在不改变原机进气系统的条件下,利用燃烧室的特殊结构在压缩行程后期可产生很强的挤流和紊流,加快了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速度,缩短了扩散燃烧过程,使柴油机的燃油经,烟度及NOX排放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STAR‐CD软件模拟研究了3种燃烧室形状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3种燃烧室分别为ω形燃烧室、八边哑铃形燃烧室和圆柱形燃烧室。研究发现,八边哑铃形燃烧室因为减小了喉口直径,增加了挤流强度,使得气缸内的湍动能增强,火焰传播速度加快,燃料利用率提高,同时,在燃烧室的底部设计凸台,能引导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并引导柴油向燃烧室的底部扩散,促进着火点的广泛分布。因此,八边哑铃形燃烧室的缸内平均压力、平均温度和指示热效率最高,天然气剩余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7.
四、紊流型燃烧室的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除了宏观进气涡流外,燃烧室内的紊流对混合和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目前在直喷式柴油机上产生紊流的方法有两种,即进气道产生紊流和燃烧室产生紊流法。后者是利用燃烧室壁面形状的变化,人为地造成局部扰动,使规则流动分解成小尺度涡流。图9是作者设计的紊流型燃烧室示意图。它具有一定的缩口率,内壁上的凹坑起组织宏观涡流和提高燃烧室内紊流强度的作用,它们的个数与燃油喷注个数相匹配,从而为每一喷注开辟近似相同的燃烧空间。这要求每个凹坑的位置要与动态下的喷注落点位置一致,因此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徐兆坤  陈志恒 《上海汽车》1996,(6):42-45,60
本文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气体流动,分别考虑了涡流,挤流和紊流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以X105和6135柴油机为对象,分析了燃烧室结构参数,压缩余隙和运行工况对气体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试验及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圆柱、缩口和敞口等燃烧室形状对CA6SE1—21N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验证结果表明:天然气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所选模型适合对天然气发动机进行模拟分析。试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燃烧室形状对火焰传播速度影响较大。在3种燃烧室形状中,缩口燃烧室所对应发动机的燃烧及排放性能最好,圆柱形燃烧室次之,而敞口形燃烧室最差。缩口燃烧室的缩口设计使得该处形成较强的挤流,湍流动能增加且维持期较长,火焰传播速度明显提高,改善了发动机的燃烧及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汽油机射流燃烧室过程的三区燃烧模型的基础上,与计算焰前氧化放热过程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对射流燃烧室爆震进行了预测。通过燃烧模拟计算进一步证明了射流燃烧室的优越性,并为进一步研究燃烧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双卷流燃烧室燃烧特性仿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双卷流燃烧室和浅盆形燃烧室进行了不同负荷工况下的三维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卷流燃烧室在整个负荷范围内在燃烧速率及效率上都比浅盆形燃烧室有明显的优势。证明双卷流燃烧室比浅盆形燃烧室更适用于大功率柴油机的高效快速燃烧,其燃烧室的内室在提高空气利用率及加快扩散混合速率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150FMI汽油机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结构基础上,开发了双球挤流燃烧室.燃烧测试表明:双球挤流燃烧室能获得更高的平均有效压力,抑制爆燃效果明显;但燃烧放热率较低,循环变动有所增加.将双球挤流燃烧室与半球形燃烧室、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蝶形挤流燃烧室的燃烧放热规律进行综合比较,发现双球挤流和蝶形挤流燃烧室的着火落后期明显长于半球形和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带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的速燃期明显短于双球挤流和蝶形挤流燃烧室;强烈压缩挤流有延缓缸内燃烧过程的趋势.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可使双球挤流燃烧室速燃期放热明显加快,平均有效压力提高,循环变动率降低,并保持抑制爆燃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3.
TSCC(双涡流燃烧室)发动机铃木公司于1979年开发了更体现其个性的四气门GSX系列发动机,其中采用了双涡流燃烧室。双涡流燃烧室是为既要满足苛刻的美国排放法规,又要追求高性能指标而研制出的能提高吸气效率和燃烧效率的结构。双涡流燃烧室由两个半球构成,使之产生两股涡流,和在吸、排气侧两处设置的挤气面积相配合,以充分利用来自两方的挤气流,火花塞配置在燃烧室的中央,活塞是平顶的。上述种种特征都对提高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14.
在汽车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不同燃烧室几何形状对燃烧的影响,特别是收口ω燃烧室的影响。 两个普通ω燃烧室和一个收口ω燃烧室,在燃烧过程,发动机性能和排放方面进行比较。由于收口ω燃烧室的燃油喷射到温度较高的气缸壁上,因而减少了着火延迟。 由各个燃烧室紊流特性分析表明,这种燃烧室由于气缸中速度较高,紊流也伴随增加,因而促进了燃烧。从气缸中气体取样分析说明,收口ω燃烧室碳烟较少。通过推迟喷油定时,可使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侧置气门汽油机L形燃烧室结构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研究设计了斜盘形燃烧室,并在165F单缸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新燃烧室的压缩比为7.2,外特性最低比油耗为231.14克/马力小时,有害气体平均净化率为21~38%。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对柴油机的要求不只是过去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成本,还要增加:1)低燃料消 耗;2)低排放;8)低排烟;4)低噪音等这四方面新内容。本文介绍的紊流型燃烧室将作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案。 一、前言 在新105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曾系统地进行过单缸发动机的性能研究和多缸发动机的性能鉴定。因为研制了紊流型燃烧室,所以本文介绍关于紊流型燃烧室的特征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燃烧室形状对缸内气流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缸内气流运动规律,探索燃烧室形状对挤流的影响,在柴油机的压缩和膨胀工况下,应用STAR CD程序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内气流运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缩口燃烧室具有较大的挤流强度,较长的涡流持续期,涡流的分布较合理,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可加速扩散燃烧;直口燃烧室性能相对较弱;敞口燃烧室性能最弱。燃烧室的收口程度和底部凸台的形状是影响挤流的两个重要因素。燃烧室偏心造成缸内流场的不对称,影响了混合气的形成,不利于燃烧。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汽油机在瞬态工况下的工作特性,建立了汽油机准维燃烧模型,编制了循环仿真程序。对某四缸汽油机稳态和瞬态加速工况进行了仿真,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验证。两者结果的对比表明,缸内燃烧压力、燃烧放热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等指标的仿真与实测结果相当一致。该程序充分考虑了汽油机燃烧室内紊流流动、燃烧室形状和瞬态工况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可用于研究火花塞位置、燃烧室结构尺寸对汽油机燃烧过程和火焰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综合介绍了近几年来大功率直喷式柴油机技术发展现状 ,研究了这些新技术对缸内紊流的作用与影响 ,并根据缸内紊流的产生及其特性指出 ,大功率直喷式柴油机应以高压喷射为主 ,利用适当的缸内紊流运动并结合合理的燃烧室结构是获得优越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一款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为例,从低速及高速两种工况,研究了气道及燃烧室形状、油束布置方案等因素对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改变进气道及燃烧室屋脊形状、增加缸盖排气侧挤气面积以及调整油束喷射角度,可以提高缸内滚流运动强度、加强油气混合过程,从而有效改善了点火前缸内混合气的分布情况。研究了高转速下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形成及燃油湿壁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油起始角为390°CA时综合效果较好。采用较优方案组合进行的初步性能试验表明,外特性及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效率较高,动力性及经济性基本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