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港口业在上半年逐渐步入了企稳回升的轨道,亚洲多个二线港口增长强劲。预计今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将达到5.5%。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3年第一季度)》研究显示,2013年上半年,随着各国经济增长刺激政策进一步实施,全球经济终于止住了衰退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21世纪,随着超巴拿马(超大型运输船舶)时代的来临,沿海国家卷起了全球港口业的兼并浪潮,争相做大做强港口。温州港作为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也应顺应这个潮流,建设和发展大港口,为温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外资的中国港口投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迪 《中国水运》2006,4(7):36-37
近年来,伴随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港口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2005年我国港口吞吐量达到4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80万标准箱,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和1618万标准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由港口大国进入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4.
<正> 一、我国港口企业引进外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港口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入高峰期,海外投资者如和记黄埔集团、沃尔夫(wharf)集团、太古集团和半岛与东方(P&O)集团,都在中国港口建设项目中签订了大量协议,丹麦马士基集团、招商局集团在国内许多港口也有参股。世界上最大的4家港口集团香港和黄、新加坡港务、丹麦马士基、荷兰铁行渣华都已涉足中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将日益突出,我国港口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01年底,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总设计能力为13亿吨,总吞吐量却已经超过了14亿吨,超负荷运转的港口急需大量的资金来开发建设新的港区和码头。但在目前,中央财政对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28日,中国集装箱运输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录宣告诞生: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标准箱。在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基础上,中国港口再次以亿箱的“巨量”登上了全球港口业的巅峰。由此树立中国港口、航运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全面跨入了全球集装箱运输产业的前列,并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贸易物流链中承载更为重要、更加突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钟彩 《珠江水运》2013,(20):29-31
过去,中国内地港口在世界港口中默默无闻,现在它们却正在改变着全球港口业的格局,全球港口业迎来了中国时代。一直有观点认为,我国是航运大国,而非航运强国;我国是造船大国,而非造船强国。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是港口大国,也是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7.
赵虎 《珠江水运》2012,(7):72-73
港口作为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受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4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专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大部分港口不但要承受货运量减少导致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而且会因人工、燃物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大幅上升,还将受到来自船公司、货主要求降低港口作业费用的双重挤压,港口业为吸引货源而引发的价格竞争态势也将逐步显现。未来,中国港口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60年来.中国港口随祖国同成长共发展.经过数代港口人的努力和奋斗.中国港口从港口弱国发展成为世界港口强国。回顾中国港口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把港口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从解放到1978年.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港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的时期:后一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迄今.这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中国港口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迈向世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在港口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外资作为一支劲旅在我国港口建设中日益发挥其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外资参与我国港口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对我国港口建设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一、外资进入我国港口业现状(一)投资规模目前,中国沿海和内河集装箱主要码头合资率  相似文献   

10.
港口若要谋求未来发展,提升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的机遇,通过创新功能实现转型发展。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3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2013年首季全球港口生产运输状况相对平稳,同比出现负增长的港口较去年下半年明显减少,预示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全球港口行业正处于逐渐企稳回升的轨道。但目前偏弱的经济复苏力度对港口生产运输的提振依然有限。因此,就全年来看,全球港口业将实现小幅回暖,吞吐量增速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06,29(2):11
据统计,2005年中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t,同比增长1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0万标准箱,增长23%。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问,中国将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以上。2006年港口建设的重点是加快煤、油、矿、箱四大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加快20万吨以上原油接卸码头建设,加快沿海和长江口内20万吨级以上矿石码头建设。  相似文献   

12.
1 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本上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合理、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沿海集装箱港口已基本形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反映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发展建设情况,满足我国沿海经济发展需要,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曾于2009年编制并公开出版发行了《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图集》。近5年来,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飞速发展,沿海各港口、港区变化巨大,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全面了解我国沿海港口情况,有必要配套编制和出版《中国沿海港口图集》。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正值全球各大港口的旺季高峰。在收获今天与开启来年的关键节点上,全球五个大港——荷兰鹿特丹港、美国纽约新泽西港、长滩港、新加坡港和上海港协商创立的“大厦组织会议(Tower Group Meeting)”成员聚会上海。作为每年轮值举办的五大港高层战略对话会议,今年10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举行的“大厦组织会议”,主要围绕港口的内河运输、内河港口及码头外的存储;班轮业的发展和港口应对船舶大型化的能力;生态港、绿色港建设及港口环保;港口周边的道路交通管理;发展车辆监控和导向系统;港口在整个供应链的安全上所担当的角色等五大热点,展开了面对面的切磋与交流。[编按]  相似文献   

15.
陈伟雄 《港口科技》2009,(11):1-4,16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我国台湾隔海相望,港口资源丰富。两岸实现“大三通”以后,福建港口对台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遭受着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福建港口对台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港口群建设、提升港口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外港口群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林 《中国水运》2007,7(9):26-2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港口作为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重要设施,其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凸现。我国政府对于港口建设发展的重视,使得众多港口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长为亿吨大港,同时也造就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以及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港口群。即便如此,我国港口群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国外对于港口群协调建设的大胆尝试,为我国港口群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天津港集装箱的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1.依靠港口装卸业进行发展 装卸业可以说是码头企业的主营业务,装卸业投资扩大带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装卸业可说是港口发展的命脉,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也必须以港VI装卸业为基础:但目前港口业已从快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过渡.仅仅依靠单一的装卸业发展港VI是过于局限的,  相似文献   

18.
《水运文献信息》2004,(7):16-16
国际港口营运公司——“铁行港口”选定泰晤士河作为其战略基地,计划建设一个世界级港口——伦敦门户港,使之成为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该港也将是“铁行港口”在全球各地经营的港口或码头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盟岩 《中国港口》2013,(11):I0001-I0001
<正>"中国港口业的‘肥大’不等于‘强大’,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并不能代表中国港口的综合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中国航海博物馆首任馆长、中国港口协会名誉会长、交通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先生在刚刚落幕的"2013中国港航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港口航运物流展览会"致词中表示。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国港口协会在西安组建成立了陆港分会,标志着作为我国港口业新形态的内陆港正式形成“发展联盟”.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与秩序深度调整、“一带一路”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与欧亚国家加强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油气管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互联互通正在由点到轴逐次展开,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从亚欧大陆桥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看,进一步完善陆港建设,以促进内联外通,实现水陆联通、无缝对接的大物流格局,并以此带动我国内陆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