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船舶在长江口上海段水域和黄浦江水域频频与小船发生碰撞,分别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在一些事故多发的水域中小船航行特点及避让措施。一、航行在上海港水域小型船舶的现状1.航行在上海港水域小型船舶种类  相似文献   

2.
山区水域气候多变且易发突风,对内河小型船舶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笔者通过对几起船舶风灾事故成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船舶抗突风能力,增加船舶倾覆不沉能力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广州港内伶仃岛附近水域,船舶流量大、航道转向角度大、各种小型船舶横越航道频繁,船舶碰撞事故多发,特别是大量小型驳船和挖沙船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海事法律、法规,对该航段附近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从引航员的角度分析其中原因并阐述了船舶航行要点。  相似文献   

4.
小型船舶是事故和险情多发对象,小型船舶航行安全问题已成为珠江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海事管理角度,分别从船公司、船员、动态监管和通航环境等方面分析小型船舶安全问题的起因,并提出若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范浩 《水运管理》2005,27(8):36-38
就珠江口虎门大桥附近水域发生的几起船舶碰撞事故讨论该处水域小型船舶通航秩序整治的必要性和目前海事部门采取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宫福忠  孙力 《中国水运》2007,5(9):25-26
分道通航制的建立为航行在环境复杂水域的船舶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各类船舶事故因此而大幅度减少,但由于种种原因,分道通航制水域的船舶事故尤其是碰撞事故仍时有发生。本文从船舶、船员、船公司和安全主管机关四个方面出发,综合分析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的事故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对策,以求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  相似文献   

7.
船舶在供受油作业中发生的溢油事故,是造成港口水域污染的主要途径。能否有效地控制溢油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港口水域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清洁性、经济性。本文主要浅析了船舶在供受油作业中发生溢油事故的特点、原因及采取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实践了解小型船舶在广州港的航行,结合广州港水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看法,提高小型船舶航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对成山角水域大型船舶及高风险船舶发生碰撞事故所处水域的通航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设立门线的方法,研究了航行在该水域大型船舶和高风险船舶的流量特点;提出了设置新的航路定线制的规划思路和一种新的分道通航制的设计方案。同时,对成山角水域的报告制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期达到大型船舶,尤其是大型油轮在该水域安全航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能见度不良是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一个巨大诱因,为了提升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的航行安全,本文对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船舶航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提升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高速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联运综合大通道建设,内河航道交通流增大,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内河水域通航环境复杂,航道弯曲狭窄,水深浅、滩涂多,受潮汐和天气影响水位变化大且流速急。位于珠海、澳门交界的十字门水域经常发生船舶搁浅险情,制约着西江流域、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介绍珠澳十字门水域水文特征,分析船舶交通流特点,梳理船舶搁浅案例,深挖事故原因,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再明  罗晓斌 《中国水运》2010,334(6):34-35
川鼻航道及附近水域是沙角处辖区乃至广州局辖区碰撞事故最多的水域,广州沙角海事处辖区2004年至2009年共发生列入统计范围的事故34宗,占广州海事局辖区事故总量的36%,其中列入统计范围的碰撞事故18宗,在18宗列入统计范围的碰撞事故中,8宗发生在川鼻航道及附近水域,占44%。笔者是曾在广州沙角海事处从事海事监管工作并参与川鼻航道及附近船舶流和航行规律研究的一线执法人员,文中围绕川鼻航道及附近水域的特点和近几年来该水域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及船舶交通流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探索监管规律,改变该水域事故多发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结合船吸理论,对长江南通段狭水道船舶船吸事故进行分析,归纳出此类事故的特点。长江南通段船舶流量大,水域繁忙,日均船舶流量2500艘次,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近150艘次,日过境危险品超过30万  相似文献   

14.
林志忠 《中国航海》2011,34(3):59-63
船舶搁浅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海洋环境污染是台湾海峡水域主要危害之一.为减少搁浅事故的发生,使台湾海峡水域的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以台湾海峡水域搁浅事故为例,在统计分析船舶搁浅事故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方差分析法对搁浅事故因素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台湾海峡水域搁浅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最高,水深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HP群决策的港口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贸易及航运业的不断增长,我国沿海船舶溢油事故也随着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更好地控制港口水域船舶溢油事故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总结影响船舶事故性溢油事故的因素(宏观、微观),并利用MAHP分析其权重,确定影响船舶溢油事故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控制港口水域船舶溢油发生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近十年来秦皇岛港水域发生的事故统计,分析多发事故水域的原因,提出船舶操纵的对策及注意事项,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及附近水域海难事故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灰色关联系统分别分析了所有船舶和300 gt及以上的船舶在台湾海峡及附近水域中发生的海难事故,并对碰撞、触礁或搁浅、触碰、失火或爆炸、机械故障、倾斜或倾覆等六类海难事故,进行了灰色关联矩阵运算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海难事故以300 gt以下的小船所占比率较高,同时该水域海难事故类型以机械故障具较高关联性;当排除300 gt以下的船舶后,该水域海难事故类型则以碰撞具较高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在船舶及VTS工作实践,分析了青岛港水域及大型船舶操纵特点,提出超大型船舶进出青岛港所可能采取的最佳操作避让方法,以杜绝事故的发生和造成海洋污染。  相似文献   

19.
王帆 《航海技术》2023,(5):34-36
湛江水域具有重要的航运经济地位,与湛江水域庞大的港口吞吐量并存的是湛江水域巨大的船舶交通流量和交通密度,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保障湛江水域的船舶通航安全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前的航运业中,航行事故经常发生,经调查研究显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均能影响船舶的安全通航,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航行危险的发生,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保障船舶和船员的生命安全。从湛江水域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湛江水域的自然条件与通航情况,分别从人、船舶、环境、管理的角度展开分析影响船舶在湛江水域通航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立足于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对策,降低船舶在湛江水域的交通事故率,保障湛江水域的船舶安全通航。  相似文献   

20.
限制水域是船舶会遇率较高的水域,也是事故多发水域。在对限制水域船舶避让的法律条款适用问题和碰撞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限制水域船舶会遇构成追越、对遇和交叉等态势下的避让责任的划分,特别讨论了限制水域端部的会遇船舶的避让责任问题。最后,对限制水域船舶避让行动提出了戒备、航行与避让、声号信号与通信、航行值班、操纵与应急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