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换乘枢纽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换乘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与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分析换乘枢纽的换乘形式与规模,提出合理、便捷、通畅的交通换乘方案,从而体现了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前期规划与项目实施性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东方路站工程由于与其它三个地下工程形成交叉,给车站建筑设计带来一些难题。详细介绍了该站一至四层建筑设计方案比选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了建筑设计对客流组织与换乘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轨道交通2、10号线南京东路站为“厅-厅”通道换乘,介绍了10号线车站建筑的组成、车站总平面、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层、换乘通道以及车站附属建筑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上海老城厢豫园的发展受到了现有交通环境的制约。依托轨道交通10号线豫园站的建设,实施和整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直接解决该地区交通客流和商业客流拥挤的矛盾。介绍了豫园地区地下空间总体设计思路,对总体布置、夹层布置及预留大通道设计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7、8号线耀华路站建筑设计,分析论述了其换乘方式、建筑空间布置、文化定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车站建筑装修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对原上海轨道交通6、8号线上南路站总体布置以及地下一、二、三层车站建筑设计的难点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车站功能布局、换乘方式、空间形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设计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济阳路站是上海轨道交通6、8、11号线的换乘枢纽站。它由三线车站、联络线及围合区等多部分组成,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介绍了车站结构设计的特点,并对下沉式广场与车站的结合、完全敞开式出入口、盾构远期穿越已建结构等关键节点做了概述,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的新天地站与周边合建项目的施工过程,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与周边房产合建的技术难点和针对性措施。通过科学的设计及严格的施工控制,轨道交通车站与合建项目总沉降与差异沉降较小,结合部鲜有渗漏,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换乘设计主要特点的分析,着重介绍了车站换乘厅布置、换乘通道及对1号线常熟路站改造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铁海珠广场车站基坑深达24.5 m,是目前广州地区最深的基坑.基坑所处地层十分复杂,有较厚的淤泥层和细砂层,基坑支护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文章介绍了该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的选择原则以及地下连续墙和钢管支撑的设计要点,对半土半岩地层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钢管支撑杆件标准化和制作、安装、维修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车站是否安装全封闭屏蔽门的站内环境,根据舒适度理论对车站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屏蔽门对站内环境舒适度不利的观点,建议客观、合理地认识地铁屏蔽门系统。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国标的围岩分级方法进行隧道围岩分级.新规范实施后,很多建设业主反应采用新规范的隧道围岩分级普遍偏高,致使工程造价普遍增加.文章对围岩分级和原围岩分类进行了比较,对围岩分级的定性与定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准确使用新规范围岩分级方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站使用的传统灯具存在耗能大、寿命短和灯具寿命后期频闪严重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深圳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灯具LED整改项目》采用LED灯对车站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数百个地铁车站出入口对方便乘客进出站及城市景观和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变化的分析与思考,寻找出其演变的规律,并提出一种能够兼顾有盖式与开敞式优点的敞篷式出入口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采用屏蔽门系统时,需要依靠自然通风使隧道降温。地下车站采用不同的风井布置将对隧道产生不同的降温效果。通过采用地铁环境模拟SES程序,分析了不同风井布置方案对隧道降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已建地铁车站进行技术改造是一项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工程,需对改造结构进行技术评估,并涉及对原结构设计内力和位移附加增量的有效控制。文章针对苏州地铁1号线金鸡湖西站已建成的地下车站的围护、主体结构局部改造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风险,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预测结构附加应力和变位,为控制改造施工安全提出了结构构造措施和监测措施等合理化建议,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州地铁某车站,提出了四种抗浮方案,即底板增厚抗浮方案、抗拔桩抗浮方案、锚杆抗浮方案以及反拱与锚杆抗浮方案,其中反拱与锚杆抗浮方案是新的抗浮措施.通过对四种方案的理论分析和软件模拟以及对比分析,得出反拱与锚杆抗浮方案底板所受弯矩最小,分布均匀,且位移量最小,即底臌最小,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路货运站(场)能耗现状及能效影响因素,重点围绕货运站(场)设计建设和运营环节的宏观选址、建筑设施、布局工艺、场站设备、运营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货运站(场)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权重值,同时综合考虑我国货运站(场)能效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货运站(场)能效等级评定方法,为推动货运站(场)的节能减排改造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福民站区间隧道近接下穿4号线福田口岸站施工实例为依托,针对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均难以单独满足该工程施工要求的情况,对传统工法进行了改进,制定了先以矿山法开挖上台阶并截桩,然后以素混凝土回填上台阶,最后以盾构法开挖通过形成最终隧道结构的工法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采用该工法下穿施工时可以满足既有车站及地表的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