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强基、薄面、稳土基"为原则的长寿命沥青路面建造技术,其中施工工艺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文中依据重载路面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准兴(准格尔—兴和)重载高速公路长寿命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国珍 《公路》1990,(5):8-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日益增多.与高等级公路相适应的柔性路面类型,主要是沥青混凝土及热拌沥青碎石.本文就河北省修建此种高级路面在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路基土基模量的确定确定土基模量时,对土基压实度相接近的路段宜用承载板法直接测试土基模量,也可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寿命路面工程实例,从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方面对半刚性基层长寿命路面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针对我国近几年来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调查、损坏原因分析与结构计算结果,结合试验路段高等级公路重载交通的状况,提出本次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各种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在结构设计时中的受力特点及所需考虑的损坏类型,提出本次长寿命路面设计指标和相关的设计参数,并针对不同结构层提出了具体的材料性能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结构层所用的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其路面结构满足长寿命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4.
基于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典型病害——车辙和疲劳开裂,确定控制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4个设计指标:沥青层底弯拉应变、级配碎石层顶面竖向剪切应力、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与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给出推荐容许值和路面结构设计流程图;在不同土基强度和交通量分级下,给出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和土基等材料具有明显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FWD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别考虑了不同水平下沥青面层、碎石基层及土基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研究结构层材料的水平方向弹性模量与竖直方向模量比对路面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并根据AI破坏准则对其服务寿命进行了预估分析。结果表明,面层和基层的模量比对路面动力响应和服务寿命影响较大:面层和基层弹性模量比对沥青层底应力应变及土基底部压应变影响都很显著,基层模量比对路表弯沉影响也较大;当面层模量比减小到0.2时,控制疲劳开裂和车辙的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分别减小了87%和65%,当基层模量比减小到0.17时,则分别减小了82%和59%;土基模量比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和服务寿命影响较小。基于各向同性特性的现行路面设计偏于危险,应适当考虑道路材料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强基薄面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使用不久即会发生大面积的早期损坏,针对半刚性基层易发生翻浆唧泥的病害特点,提出了基于碾压混凝土刚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理念。对这种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基于水稳拌合设备进行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昆明-安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为实例,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和传统强基薄面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经济分析?分析表明,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在分析周期内具有更低的直接成本,使用寿命可延长5~6倍,维修作业时间可缩短6~9倍,维修方便易行,对交通影响很小,可节约大量的用户间接费用.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土工格栅结构,基于层状结构体系理论,采用黏弹性模型和Mohr-Coulomb模型表征沥青面层和级配碎石层的特性,通过Abaqus建模分析典型路面结构的应力、土工格栅的抗开裂性能和疲劳寿命,确定和试验路验证了土工格栅的最佳层位。结果表明:土工格栅位于沥青面层与级配碎石层交界面处时,级配碎石层受压,沥青层底的最大拉应力和拉应变最小,且结构疲劳寿命最长。综合考虑级配碎石厚度和模量对沥青层和半刚性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建议级配碎石的模量≥300 MPa,厚度取15~20cm。研究成果可为复合路面结构提供设计理论依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结合河北省低噪声沥青路面试验路段的修建,介绍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组成设计研究。通过刚建成和使用一年以后的试验检测,对比了6种不同的减噪路面结构的减噪效果(其中有超薄沥青混凝土、开级配磨耗层、双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等结构),分析对路面噪声影响的主要因素,认为混合料的粒径大小、孔隙率大小是影响路面噪声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实际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提出适合我国的低噪声沥青路面型式是细粒式、多碎石、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某柔性基层长寿命路面结构为基础,分别采用疲劳极限理论和累积损伤理论进行结构设计研究,分析不同设计理论的关注要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疲劳极限理论,模量采用20℃下动态模量时,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显著低于长寿命路面的设计要求,采用最不利条件下实际温度场对应的动态模量时,原路面结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沥青层内最大水平弯拉应变出现在中面层底;采用累积损伤理论,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疲劳寿命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综合模量、厚度等敏感因素分析,得到符合设计交通量条件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1.
依据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研究骨架密实型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性能。沥青混合料采用30号硬质沥青,填料全部用水泥代替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和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与国内常用的沥青混凝土(AC)路面相比,其性能有明显改善。提出了供工程使用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内少有达到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标准的广深高速公路,其路面达到设计使用寿命(15年)后,路况保持较好,路基整体性强,各项路面使用指标正常。主要从路面使用状况、受力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证,介绍在超重交通环境下高速公路长寿命沥青路面的应用情况,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大修工程路面施工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合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G4)湖南省耒阳至宜章段大修工程,基于长寿命高速公路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计算,对原路面不同路面结构分别提出不同的加铺方案,并在大修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旧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钢筋间距调整、旧沥青路面处治措施优化、层问处治措施优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以及桥头调坡段施工方案优化,能够保证大修工程质量。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托河南省F高速公路2015年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开展多碎石沥青混凝土 SAC-10薄层罩面处治方案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并对试验段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连续5年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多碎石沥青混凝土 SAC-10可用于路面破损率DR 为0.4%~2.0%、局限于上面层1~3 cm浅层病害、面层层间结合较好的连续路段处治;按照粗集料...  相似文献   

15.
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疲劳极限理论在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中的应用.该文通过对传统的力学经验设计法和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法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基层层底拉应变小于疲劳极限时,不会出现疲劳破坏。为确保路面结构的整体完整性,提出将基层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部压应变作为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比选出较为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混凝土桥面铺装调平层与铺装层间的黏结和防水性能,提出基于环氧沥青黏结层的混凝土桥面薄层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结合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三白荡特大桥桥面铺装工程,对基于环氧沥青黏结层的混凝土桥面薄层铺装的受力特性、材料与结构指标、铺装体系的疲劳特性和设计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在国内初次实施基于环氧沥青黏结层的混凝土桥面薄层铺装实体工程1.2km试验段,通车后的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段平整度和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为基础,结合国外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及要求,对重载情况下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士路面的沥青混凝土层拉应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半刚性基层的长寿命路面而言,有必要将中面层底部的拉应变作为控制指标之一.在半刚性基层的长寿命路面设计中.控制指标不仅要考虑沥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变.也要考虑沥青混凝土表面层的托应变.  相似文献   

18.
环氧沥青混凝土自从被引入国内桥面铺装以来,一直以使用性能优异而著称,然而在施工、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在早期及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病害。文中对病害类型及成因作了定性分析,同时结合某大桥钢桥面铺装修复试验段,提出了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使用期病害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秦伟 《上海公路》2012,(3):1-3,16
长寿命沥青铺装对于保证交通畅通、节省养护资金以及提高全寿命周期的总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长江隧桥工程为背景,采用SBS+湖沥青复合改性SMA沥青混合料、温拌SMA沥青混合料和阻燃SMA沥青混合料为长寿命铺装材料,分别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对长江隧桥铺面的设计和施工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