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D打印技术是最先进的制造技术,被广泛用于工业、医学、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3D打印机的性能也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提高。文章分析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的优势,对未来汽车制造业的影响深远;进而对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3D打印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
从“十一五”开始,国家863计划设立了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对促进我国交通领域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目标管理的角度,对交通领域863计划项目的考核指标设置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目前项目评价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考核指标与研究目标及关键技术的相关性、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性、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等新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及其修正方法.最后以交通领域863计划项目的评价为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省级机构,管理广东全省(除深圳、东莞、佛山以外)的机构和业务。目前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已在省内设立了1家省级分公司18家中心支公司共167家机构,东至汕头、西至湛江、北至韶关,业务网点覆盖了省内大部分地区。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经营的主  相似文献   

4.
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后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地介入,中国汽车工业在各个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汽车体系后,中国汽车工业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本文先从发展规模和工业格局上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然后从产业水平、贸易竞争指数、劳动生产率、国内市场容量和其他一些指数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而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介入情况,了解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通过这些分析,笔者总结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在发展水平、生产格局、技术状况、零部件工业、消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因此引发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家用汽车》2013,(4):2-2
<正>有时我们宁愿相信,有一种真相.隐藏在乱象背后。比如.鉴于中国加入WTO后.整个经济发展大势和消费者利益屡受侵犯的大背景中.国家质检总局一贯的无能、失职与不作为表现.已经引起了传媒界以及民众的强烈不满。于是,中国最著名的传媒机构,开始通过一些案例来代表最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来投诉国家质检总局.使其知耻而后勇.使其尽快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不错.这是个玩笑。其实我们该更严肃些.但讨论没有实际意义,一句总结发言就可以完全解释和概括:"我们的法律不健全是引发跨国公司傲慢的主要原因。"大众汽车如是.苹果亦如是。  相似文献   

6.
《家用汽车》2010,(12):32-32
<正>背景资料:在2010年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CSI)报告中,上海通用雪佛兰获得了售后满意度第一名的佳绩;而在另一项"2010年中国市场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中,上海通用雪佛兰以851分再次称冠。两个调研机构,两套评价体系,究竟是什么让雪佛兰成为汽车品牌售后服务的双冠王?  相似文献   

7.
铁路作为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利用“十一五”期间18个路局的数据,采用DEA-malmqusit方法测定了该期间铁路行业的生产率,并分析了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行业实现了9.1%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实现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探讨:为何英国与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能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支持;而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没能持续下去?本文展示: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英美两国都具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这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日本的技术进步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自身没有主导权.当美国提供这一市场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技术与产业发展也就难以为继了.技术大国地位的取得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重视政府对市场规模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及3D打印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综合的论述,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的优越性.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现场考察,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在3D打印建筑探索与应用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三种3D打印工艺的打印流程及打印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DShape打印工艺、建筑轮廓工艺、尼龙纤维激光烧结工艺.之后,对3D打印混凝土材料及3D打印干混砂浆材料两种3D建筑打印建筑材料的特点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3D建筑打印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并对其进行探讨与总结.整体来说,尽管3D打印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相对于传统施工工艺,其具有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施工作业危险等诸多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青藏铁路清水河DK1 047+000段原状冻结砂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采用Tablecurver3D数据处理软件对阻尼比试验结果进行三维曲面生成,结果表明:当试验温度为-0.6~-10℃、围压为0.1~0.5 MPa、荷载振动频率为1~5Hz条件下,原状冻结砂土阻尼比分别与温度和加载频率呈单调增函数和单调减函数的关系,随围压的变化其值较为分散.阻尼比随温度和围压的综合作用呈片状微卷上升趋势,其中温度影响较为显著;温度—围压—阻尼比三维曲面为单调递增曲面;在频率和围压的综合作用下,阻尼比曲面近似呈螺旋上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