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福建张家际互通马蹄形波纹钢管涵的工程实例,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点,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此类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得出了马蹄形管涵的位移和应力随填土高度变化的规律,位移最大处发生在管顶,应力最大位置位于管涵两侧最大跨径处管壁区域。回填土的选择和回填施工质量对结构受力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土体弹性模量,管涵位移和应力减少,建议选用砂性土或碎石土作为结构性回填料,并按规范要求保证压实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很多标准图与设计图都规定:钢筋混凝土管涵填土部分管壁上,要做10公分以上的一层胶泥罩面,认为这样做能使管涵四周土壤中的水份不致侵入钢筋混凝土内而腐蚀钢筋和浸析水泥。我们曾对设置在道路上或下水道等处的钢筋混凝土管涵进行了解与观察,同时解剖了远在1943年设置在潮湿地段的80公分直径钢筋混凝土管涵(无胶泥罩面)、观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混凝土与钢筋粘着很紧密而无锈状。因此,我认为钢筋混凝土管涵可不做胶泥罩面,而是应该提高混凝土的抗水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我国北部高寒地区,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由于受冻土等因素的影响,公路管涵破坏十分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效果。养护管理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受到破坏的管涵进行修复。文章针对大兴安岭高寒地区的特点,对该地区管涵的常见病害及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选择等跨径圆形截面和管拱形截面管涵,对二者在不同填土高度下的力学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值与试验模型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进而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对圆形截面和管拱形截面管涵施工过程中随填土高度的增加管涵变形、应力和土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两种截面形式的管涵在变形和内力方面的一般性规律:两种截面形式的管涵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内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管拱在填土超过管顶后的变形变化比圆管显著,竖直土压力略小,而由于起拱效应的影响,管顶以上填土1.1 m左右时,圆管截面最大应力略大于管拱截面最大应力。  相似文献   

5.
波纹钢板管涵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亦无此类涵洞的设计或施工规范。为在设计计算、安装 施工中探讨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将就影响波纹钢板椭圆形管涵承载力的诸主要因素做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钢波纹管涵的最终受力状态不仅与管涵结构设计参数及回填土特性有关,施工措施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大,为进一步确保结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了管内对拉钢索、管顶铺设EPS板对钢波纹管涵施工质量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管内对拉钢索能有效控制管涵变形,铺设EPS板后管顶土压力仅为管顶上方土体重量的46.85%,质量控制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钢波纹管涵洞技术在高速公路的研究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钢波纹管涵洞的技术优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埋设管涵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GPS技术进行盾构隧道下穿管涵施工水平变形跟踪监测,为盾构的推进提供水平位移参数,得到管涵受盾构隧道推进引起的水平变形规律;通过现场数据采集提出了影响GPS数据采集质量的因素;通过合理设置2个基准点,解决了测得的位移数据转换到实际需要方向上位移的问题,成功将GPS技术应用在水平位移监测中。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制作工艺对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对混凝土管涵切割弧形板式构件进行了弯曲抗拉试验、回弹试验和柱体抗压试验,分析了人工浇捣管涵、一次投料离心管涵和两次投料离心管涵的内外壁混凝土强度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离心管涵的混凝土强度与人工浇捣管涵有较大的差异;离心法制管的投料方式对管涵内壁的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管涵内外壁混凝土强度的差异随着管涵内径和壁厚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与理论计算验证,对内外壁混凝土强度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机理分析,并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管涵内外壁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调整系数。该系数考虑了不同制作工艺对管涵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可应用于此类混凝土管涵的结构设计分析中。  相似文献   

10.
管涵周围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对管涵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采用传统M-S理论计算管涵顶部垂直土压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以沟埋式管涵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土体在沟槽摩擦作用下形成的小主应力拱展开了研究,并据此对矩形沟槽管涵的侧压力系数和顶部垂直土压力计算公式加以推导。然后以具体工程为例,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管涵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波纹钢管加固不同破损程度混凝土管涵的力学性能及机理,采用室内两点加载试验,对波纹钢管加固的未破坏、部分破坏和完全破坏的混凝土管涵进行研究,获得加固管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特征和截面应变分布,基于破坏特征和截面应变分布假设加固系统为套管体系(Ⅱ类管),根据变形协调条件推导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并论述套管体系中各个管体的荷载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波纹钢管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管涵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加固后的复合管为套管体系,荷载分配依据各个管体的环刚度大小,加固管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0%;只要待加固的混凝土管涵未完全破坏,波纹钢管对钢筋混凝土管的加固效果相近,即部分破坏与未破坏的钢筋混凝土管涵采用波纹钢管加固后的承载能力相近,而完全破坏的钢筋混凝土管涵加固后的承载力较低;填充层不仅起到黏结作用,而且在荷载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钢筋混凝土管涵从未破坏到完全破坏时,填充层所分担的荷载迅速增加(由30%增至80%),而波纹钢管分担的载荷仅略有增加(由7%增至18%);当填充层的刚度从0增加到35 000 MPa时,填充层所分担的荷载从0增加到58%,钢筋混凝土管涵分担的荷载从69%下降到29%,波纹钢管分担的荷载由31%下降到13%。  相似文献   

12.
依托某高填方路基斜跨深切冲沟工程实例,针对不同基础形式的高填土双孔钢波纹管涵的承载特性,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选取基础圆心角及刚度进行正交对比,分析管涵的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双孔钢波纹管涵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延管涵竖向轴线两侧受力非对称,在靠近相邻管涵一侧应力及变形均小于另一侧。当基础刚度一定,随圆心角θ增大,基础包裹管涵的区域增大,约束作用增强,管涵变形随之减小,应力呈减小趋势且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管涵承载。当基础圆心角θ一定,刚度改变时,填土约束作用最小,管涵应力整体较大,变形最大,混凝土基础的约束作用最强,管涵变形最小,但易引起局部应力集中,约束作用居中的灰土基础,具有较好的变形协调作用,应力较小且集中现象不明显,管涵变形可控、可知,圆心角θ=180°的灰土基础是较为理想的基础选型。  相似文献   

13.
波纹钢板管涵在A30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场拼装式波纹钢板管涵结构属新型技术,通过对该管涵结构在A30公路北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的调查,表明波纹钢板管涵能适应软土地基路堤的沉降变形、有利于改善软土地基结构物与路堤交界处的“错台现象”,提高行车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特大管涵运行现状及其受损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了目前管涵研究工作在评估及适用性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提出:建立一套受损机理研究-受损承载力评估研究-受损后工程性对策研究的系统性研究理念;构建管涵全寿命式的健康管理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广钢波纹管涵洞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解决现有涵洞不均匀沉降问题,对钢波纹管涵洞施工过程中管周的受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波纹管内波峰、波谷、波侧填土初期应变值存在重新分布的现象;填土高度在管顶1.0~1.5 m时,管涵受力较为复杂,施工时应重点观测;波峰整体下半圆受拉,上半圆受压,而波侧与其相反;管外土压力随着填土高度增加而增加,且填土管顶增加1.5 m以内增长速度较快,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涵洞与路基协同变形能力差、极易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大直径覆塑热镀锌钢波纹管通道涵。对波纹钢板和平面钢板进行承载力试验,对比2种管涵的承载特性,分析管土受力特性和整体结构的协同变形能力,在经济效益方面与传统管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超大直径覆塑热镀锌钢波纹管通道涵耐腐蚀性好,受力合理,整体结构与路基协同变形能力强,在工程中应用时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覃维  王星 《交通科技》2020,(2):92-96
以某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的输气管道施工项目为依托,对近距离涉铁工程建设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管道施工各工序对既有隧道的受力影响,得到天然气管道及防护涵的施工对东龙山隧道稳定性基本无影响的结论。同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既有隧道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认为管涵施工引起的安全风险可忽略,并提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钢波纹管涵是一种柔性结构,波纹管在结构上具有横向补偿位移的优良特性,可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性能强,具有较大的抗变形和抗沉降能力,施工过程中重量轻、安装方便快捷、施工简便等诸多优点.该文以某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钢波纹管涵的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类管涵具有其他传统涵洞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为钢波纹管涵在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路基沉降对涵管破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 10 9线k182 65 4管涵受力分析和补强法处理 ,提出在高填方路段尽可能避免采用管式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临时便桥的类型和结构,以满足建设需求和适应场地需要,基于现有临时便桥资料,在总结临时便桥的设计原则和结构类型的基础上,以西部地区安临高速公路AL4标的2种临时便桥为例,对临时钢便桥和管涵式便桥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造价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因地制宜的便桥方案.2种临时便桥自建成使用,经过了1个雨季洪水冲刷期,仍能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