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祥飞 《水运工程》2012,(10):115-119
山区河流具有滩多流急、水位暴起暴落、卵石推移质普遍存在的特点,对整治建筑物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已实施的长江上游泸州—重庆河段、宜宾—泸州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上游河流整治建筑物新结构新材料应用、施工工艺等进行总结,得出多项应用实例,在该河段航道治理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这些治理经验的总结,可为其它山区河流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山区河流一般具有滩多流急、河道弯曲的特点,结合近期实施的长江上游泸州至重庆河段、宜宾至泸州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治理效果,分析长河段系统治理的主要考虑因素、综合治理思路,提出长河段系统治理的设计方法,为其他山区河流的长河段系统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确定宜宾至重庆河段浅滩的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并结合各滩险的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整治水位取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以上1.5~2.5 m,整治线宽度取为350~470 m,工程实践效果良好,河段达到Ⅲ级航道标准。同时,分析认为低水整治下通过建整治建筑物来调整河床形态以趋向于优良河段,效果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当前整治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和材料,分析川江航道整治建筑物水毁形式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依托长江干线叙泸段(宜宾—泸州)航道建设工程,提出利用扭王字块进行坝体护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消能功效,在航道整治建筑物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江上游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建筑行业日益兴旺,砂石需求量与日俱增,沿江江砂开采规模不断扩大,滥采乱挖给河道防洪和航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以宜宾—重庆涪陵河段为例,基于2007—2016年的河道地形资料研究沿线采砂分布状况,并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破坏的滩面恢复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宜宾—涪陵河道采砂累计量约为3.95亿m3,部分卵石滩滩面破坏,引起局部高差变化达40 m,其对地貌的改变远远超过河道自身调整与航道整治工程的影响;考虑上游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及河床卵石存量的限制,已破坏的滩面采砂区基本无法恢复至原有形态。  相似文献   

6.
叙渝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坝面维修受上游金沙江、岷江枢纽电站的非恒定流影响明显。基于近年李庄、朱沱两站逐时水位资料,分析了两站水位变化特征。根据低水位集中、日变幅最小的原则提出了宜宾—合江、合江—重庆河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坝面维修的最佳施工时间,为保证坝面的质量,可适当减小坝面厚度或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继BIM技术在东溪口水道、长江上游航道小米滩维护性疏浚工程应用设计之后,重庆设计院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对BIM技术的纵深研究,近日又将BIM运用贯穿小米滩整治建筑物坝体修复工程的整个设计阶段,并容纳了所有的建筑结构信息,该信息在项目策划、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由于坝体修复工程的复杂性,传统的平面二维设计方式难以直观找到坝体的实际修补位置以及精确的计算工程量。重庆院技术人员通过深  相似文献   

8.
航道整治建筑物在长江上游广泛存在,其在改变局部河段的水动力和水体理化特征的同时也会对浮游生物群落产生重要的影响。于寸滩站11 000 m3/s流量下开展顺坝和丁坝2座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水动力、水质及浮游生物生物量现场监测,利用MIKE21软件建立流场,进一步模拟不同流量下坝体前后水动力、水质、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坝前,两坝体坝后流速减小,溶解氧浓度、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增加,其中顺坝和丁坝浮游植物密度分别增加69.39%和62.18%,生物量分别增加77.42%和56.41%。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模型得出,4 500、11 000、39 200 m3/s流量下航道整治建筑物前后水动力、水质及生物量差异性逐渐降低,4 500 m3/s流量下整治建筑物生态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区生物的保护和生态航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强 《中国海事》2022,(4):15-16
长江干线航道是目前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按照航道特点,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航道,又称"川江".川江航道蜿蜒曲折,河道礁石分布复杂,水势流态也不规则,尤其是重庆至宜宾段为典型的川江自然河段,弯、窄、浅、险为其主要特征,加之自然河段水位变化频繁,团雾等恶劣天气时发,自古船舶航行至川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探讨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技术等级情况,丁坝、顺坝、潜坝、锁坝常见损毁部位及类型,分析钢筋混凝土坝面、钢丝笼结构、抛石结构、扭王字块结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并对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鱼骨坝作为一种类型的整治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戴家洲河段为长江中下游一较为典型的分汊河段。以该河段航道整治为例,介绍鱼骨坝工程设计方案,归纳总结鱼骨坝设计方法和有关参数选取原则,对深入认识鱼骨坝在分汊河段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类似河段航道整治中采用鱼骨坝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畅洲标段深水、大流速工况下软体排检测、深水潜堤断面控制难题,进行多种水下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首次将Sonic2024多波束检测技术应用于水下整治建筑物施工中软体排、深水袋装砂及水下抛石控制,通过测量得到高精度水下建筑物图像、位置和高程数据,实现了水下隐蔽工程可视化与定量化分析,起到较好的指导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凯  罗少桢  王效远 《水运工程》2016,(10):141-145
在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整治工程中,部分堤身采用了半圆体混合堤结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堤身结构选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半圆体结构受力和构造进行分析研究。工程实践运用表明,该结构稳定性优,实现了整治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过渡段浅滩具有顺直放宽的特点,因而汛期淤积,汛后虽有冲刷,但仍达不到水深要求,故需采取整治措施。浅碛子是长江上游枯水期典型的过渡段卵石浅滩之一,该滩整治时没有布置整治建筑物,而仅采用单纯疏浚的技术进行治理,通过对其整治效果进行分析,证明对该滩的治理是成功的、合理的。同时通过对水师坝、黑石碛浅滩整治效果的分析,认为对于长江上游山区河流中,某些碍航程度较轻的一般过渡段卵石浅滩也可通过单纯疏浚技术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山区河流分汊河段江心洲尾因水流汇合产生斜流,从而出现碍航问题。为揭示江心洲尾斜流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在已有的沅水大洑潭航电枢纽物理和船舶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MIKE 21分析航道治理工程前后汇流区的水动力特征和工程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枯水期因右汊来流流速较大且与航线间存在夹角,导致汇流区航线横流超标;在洲尾布置平行于航线的顺坝或导流墩,虽然能有效减小横流影响,但航线横流分布范围增大,流速大小仍超标。结合调整航线、疏浚航道浅区和偏转顺坝与导流墩整体布置角度等多种工程措施,可保证洲尾后航行水流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天云 《水运工程》2019,(10):86-92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落成洲和鳗鱼沙两个浅滩治理工程的实施,高港浅区段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通过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10年末高港河段的航道通航条件,分析高港边滩演变趋势及对深水航道通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扬中河段的河势基本稳定,高港边滩不会大幅度淤涨,也不易冲刷消失;高港边滩段中上段的航道条件能满足深水航道通航条件,高港边滩下段存在轻微碍航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长江宜宾—重庆段航道陆续按Ⅲ级航道标准进行了系统建设。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河势及碍航情况采取了单纯疏浚,顺坝与潜坝结合,疏浚配合丁坝、丁顺坝,疏浚、筑坝、护底配合等浅滩治理措施。结合实例对浅滩整治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口航道养护工作中,为查找南导堤上段局部整治建筑物损坏的原因,通过对现场的详细调查和对损坏区段的地形状况、水动力特征、水动力模型进行分析,得知损坏的主要原因,即在河势条件及水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近堤边坡不断变陡,从而导致了损坏。据此编制修复设计方案,并完成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