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在1997年,美国Santa Cruz自行车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名为“Superlight”,的超轻量化的自行车。在当时,它是一款被人们誉为“非常经典”的车型。据悉,该车的车架重量非常轻(不到5.5磅),并且是一款能很好适应山地骑行及爬坡的自行车(它的平衡性很完美)。近期,该公司又在避震技术、车架及其他部  相似文献   

2.
此款极富挑战性的JESTER自行车,市场售价为3500美元,是一款“纯速度感”的自行车。不是你父辈的天赋:此款Jester自行车可让人们体验到这样一种感觉:专为喜欢加速度的骑车者所打造的,它那漂亮的流线形车架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该车的“超轻量化”实际上系来自一种均衡的单根合金管车架(座落在靠背式鞍座下面)的设计。大胆创意:此款自行车不是专供人们在海边骑车观赏风景(沿着一条用木板铺成的小道“漫游”)而设计的,因为其没有安装任何减震装置。事实上,  相似文献   

3.
KOGA—MIYATA公司日前向市场推出的取名为“INFINITI”(隶属“SPORT&LEISURE”系列)的这款自行车新品,实质上是一款带有多级变速后轴、骑行速度极快的运动式自行车。此款运动式自行车配有一种选用“7005铝合金材料”制作、经过三道拉拔加工和三道硬化处理的超级轻量化车架(带有直筒式铝合金前叉),以及其他一系列优质自行车零部件、配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行车》2005,(1):52-52
在法国自行车行业中颇具知名度的自行车生产厂商(以生产自行车车架和前叉为“主业”)——法国LOOK公司,此次在“2004拉斯维加斯国际自行车展”上所推出的一款名为“HSC 5S L”的碳纤维制超级轻量化前叉,因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加之“身材”比较苗条,故也抢夺了不少自行车零售商和自行车采购商的眼球,成为展会上十分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近日,日本CATEYE公司推出了一款型号为“HL—EL710RC”的双灯泡自行车照明灯。这款照明灯系由2个高强度的发光二级管组成,其高品质的光学镜头能带给自行车骑行高聚集的光线。此外,它具备一个以印模压制的铝合金外壳、轻量化的镊氢电池以及安装在自行车骑行头盔上的若干装配器材(显示出CATEYE无线装置的特征)。据悉,这款自行车照明灯的照明时间能够持续5个多小时,并且配备了一个灵活轻巧的充电装置(3小时即能完成充电),装备十分齐全。  相似文献   

6.
日本纪洋产业公司在“2006日本东京国际自行车展”上展出的一款名为“AGTRRYDYM TYPER-2”的三轮双座串列式自行车新品,因设计新颖、结构独特,故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和自行车采购商的眼球,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据介绍,这款取名为“AGTRRYDYM TYPER-2”的三轮双座串列式自行车,实际上是生产厂商在广泛听取众多乐意使用该车辆的残疾人以及盲人意见之后,经多次改进所推出的一款新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金量。另据了解,由于该车车子后轮结构独特(采用二个车轮),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有效提升自行车整车的行驶稳定性。即使是刚开始学骑双座串列式自行车的初学,也能轻松骑行,全然无任何后顾之,陇。因此款三轮双座串列式自行车采用的是26“规格的轮胎,加之车架为“低床式”结构,车架上下车开档处既低又宽,故那些个子较小的矮个子(个子一般在150厘米左右)以及少年儿童同样也可使用,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7.
德国MESSINGSCHLAGER公司日前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向市场推出一款重量特别轻,而且身材也相当苗条的自行车衣架新品。生产厂商将这款自行车衣架取名为“超级轻量化”。应该说,生产厂商所取的这一名称对此款衣架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这是因为“超级轻量化”的重量仅为445克。有关“超级轻量化”的规格(尺寸):下面为110mm:上面为85mm。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台湾地区Giant公司推出一款非常超值的山地自行车——“TCR 1”。之所以称这款型号为“TCR 1”的自行车“物超所值”(该车售价为1600美元),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该车几乎拥有全球各大顶尖的自行车厂商所生产的零部件,用料十分讲究;二是该车具备Giant公司所研发的符合人体几何学的车架,集安全、骑行舒适于一体。据悉,“TCR 1”配备了日本Shimano变速器、  相似文献   

9.
据介绍,美国集团DAHON公司日前推出的一款取名为“HAMMER HEAD”的高档竞赛自行车,个性也相当强烈。这款被人们称之为“小身材”的高档竞赛自行车,现在日本比较流行。与按标准装备打造、车轮规格为700C/28”的普通竞赛自行车相比,“HAMMER HEAD”在车架设计方面具有更大的利用空间(针对生产厂商而言)。由此,这就为众多自行车骑车者(包括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在使用时提供了诸多方便,尤其是那些“小矮个”骑车者。由于“HAMMER HEAD”车架上管的高度比较低,骑车者在上下车时则就颇感轻松、方便。  相似文献   

10.
德国DEVELOPMENT公司经艰辛开发,终于如愿以偿,于不久前向市场推出了一款取名为“TOURLADY”(隶属“AVE”品牌旗下)的简易式电动自行车。DEVELOPMENT公司有关人员表示,这款外貌看似并不出众(车架上、下车开档部位较宽)的简易式电动自行车,实质上并非平淡无奇。  相似文献   

11.
英国自行车制造商RALEIGH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COUPE FB”的双座串列式自行车。据悉,该公司的设计师颇具匠心地将具有平直车把的公路自行车改装为具有一前一后二个鞍座的双座串列式自行车。据介绍,骑行此款自行车也能达到非常快速的目的。而它配备的碟型车闸能够确保骑行者的安全性,即便在突然刹车时,坐在车子前、后位置上的骑车者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惊吓和危险。而平直的车把、置于车子后面的避震鞍座及舒适型鞍座均能确保骑车者骑行轻松、舒适,旅途愉快。这款名为“COUPE FB”的双座串列式自行车,配有“Atomic 13”铝合金车架、  相似文献   

12.
AUFAB自行车配件厂在“2008欧洲国际自行车展”上推出了一款取名为“PROFI”的自行车装配专用支架。据介绍,此款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的自行车装配专用支架,不仅高度可以调节(由此,骑车者在安装车轮和车架,或对车上的零部件、配件进行维修、更换时,就能以符合“人类工程学原理”、有利人体健康的站立姿势,轻轻松松完成整个操作程序),而且整部车子还可通过置于其上的可调式齿盘,作360°的旋转,以及定位(固定装配、维修位置)。  相似文献   

13.
日本横滨山王体育用品公司(横滨市,董事长平材敏郎)日前向市场隆重推出了一款采用超级高模量碳纤维材料打造、车架重量仅达820克、取名为“VOLARE”(品牌名称:“杰出者”)的轻量化运动自行车。  相似文献   

14.
<正>自行车车架是自行车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着骑行的稳定性、舒适性与使用寿命。合适的车架设计不仅可以提供稳定的操控感,还能减少骑行时的震动和颠簸,提高骑行舒适性。轻量化和强度兼具的车架则能减少骑行阻力,提升骑行效率和速度。在耐久性考量上,车架的坚固性确保自行车能在各种条件下使用,延长自行车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代表日本运动品牌的INTELMAX股份公司(位于日本山梨县,公司代表:今中大解先生)不久前开发成功了一款采用碳纤维材料打造、重量仅达960克、名为“X-LIGHT”的硬壳式自行车车架。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在“X-LIGHT”的外观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碳纤维所固有的种种特性,由此这就使得此款选用碳纤维打造的竞赛自行车专用车架,不仅“体态轻盈”,而且在行驶时还可使骑车者感到特别轻松、省力。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热衷于参加各类级别的自行车下坡冲刺赛,你肯定会知道目前下坡冲刺自行车价格非常昂贵。况且人们变遍认定,下坡冲刺赛自行车的价位通常在5000美元以上,而且很难找到一款专门为比赛特制的车子,这里,我们要为你介绍两款下坡冲刺自行车:美国GT公司生产的“DH—i”自行车(车架:铝合金打造;车闸:镁合金制“HAYES”液压式车闸: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购》2007,(1):107
功能特点: 带着自行车去旅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它放在车顶上,不会被一路的泥泞和尘土弄脏。瑞典拓乐(THULE)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运动休闲车载运输设备制造商。这款拓乐“普洛来”ProRide 591是一款精心设计,易于安装的新式自行车架,兼顾现代感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KIND SHOCK是业内有名的自行车避震专家:避震鞍管、避震前叉、车架避震器等,均隶属其生产范畴。该生产厂商经努力,于不久前开发成功了一款名为“1950”的自行车避震鞍管(鞍座专用)新品。此款避震鞍管在结构设计上颇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一家名为EUFAB的自行车托架制造厂,最近对其原先所开发的一款与悬挂连接器配套、名为“JAMAS”的自行车托架(安装在汽车尾部),作了精心修改:由此,汽车尾部的照明系统和灯泡保护装置得到进一步改进:固定装置和车架支架结构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宫田工业《股份)公司不久前向市场隆重推出了一种选用高级不锈钢材料打造而成,取名为“GUDORAKU-PFT-STAINLESS24-26”的轻量化电动自行车。这款新型电动自行车配有一种新开发的小型、高效、轻量化的电力助动推进器,采用“PFT”粘接工艺精制而成的“PATP”不锈钢车架以及宫田公司自行研发而成的一种高性能轻量化镍氢电池,装备相当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