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拟弹邮炮口后即开始破碎,因而在靶场试验中无法测量其初速平均值,只能在最大压力平均值为标准选择装药。这就可能会造成火炮发射率降低的问题,从而影响模拟弹的推广使用。本文提出了模拟弹适用于火炮的基本要求,叙述了火炮后坐速度曲线的测量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火炮后坐速度曲线的分析,认为火炮最大后坐速度主要取决于弹丸初速平均值。改变装填条件可以改变火炮后坐速度曲线,当火炮使用模拟弹和制式弹射击时的后坐  相似文献   

2.
新型火炮初速测量雷达问世据《简氏防务周刊》1995年24卷22期报道,IN-SEC公司TSI分公司研制出一种新的初速测量雷达,用以提高武器精度。初速测量雷达能在弹丸飞离炮口时自动测量弹九的初始速度,其精度达±0.1%。影响火炮初速的主要因素包括炮管的...  相似文献   

3.
测速雷达有效提高了火炮系统射击精度,而对于初速的预测模型各型火炮还不尽相同。针对火炮连续效力射下的初速随机散布,采用当前射击滑动平均初速作为预测值以及当前射击前的全部初速平均值作为预测值,求得预测值与当前实际测量值的一次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种统计样本下的初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电磁轨道炮发射电磁炮弹时会对后坐部分产生电磁反作用力。电磁反作用力的存在会使后坐部分后坐。电磁轨道炮的后坐过程可分为2个运动时期。自由后坐运动时期可得出后坐部分的最大后坐速度和初始后坐行程。惯性运动时期得到的最大后坐运动行程是合理设计反后坐装置的直接依据。依据后坐微分方程对反后坐装置进行了设计研究,给出了0°和60°射角时反后坐装置的设计结果。对电磁轨道炮反后坐装置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两栖武器水上射击后坐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栖武器水上射击时,全炮会在水上产生翻转、后移和下沉,后坐部分运动规律和后坐阻力规律与陆上射击时有很大差异.本文运用双重后座原理建立两栖武器水上射击时后坐部分和车体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solidworks二次开发实时获取了水上射击时入水部分浮心和最大横截面积,从而对模型求解得出两栖武器水上射击的后坐运动和后坐阻力规律.结果表明,水上射击时后坐阻力以及后坐速度、后坐位移曲线较陆上射击时较为平缓,且最大后坐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俞国庆  刘忠  陈栋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4):47-49,79
重点分析了对未来空域窗进行饱和射击这一射击体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通过算例计算了采用该射击体制对火炮发射率和发射精度的要求。结果表明,该射击体制对火炮发射率要求很高,现有火炮难以满足,而用金属风暴可以轻易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引信起动计数器。该装置的发射机线圈装在炮口处的初速测量装置的下方。发射机线圈可在弹丸通过时发出数字词整信号,以便对起动弹内延期引信的计数器进行感应调整。每一数字调整信号均由双脉冲构成,而且发射机线圈能够向弹内的接收机线圈传输预定数的脉冲(例如.至少12个双脉冲)。电子开关用于控制发射机线圈的工作。滤波装置与弹内的接收机线圈和计数器连接,以便消除由初速测量装置产生的干扰脉冲。  相似文献   

8.
供弹装置将弹药从弹箱或弹舱向火炮供弹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同时满足下列三个要求:(1)点射或连续射击时的第一发弹药应在身管束达到规定转速时传送到火炮:(2)点射或连续射击的最后一发弹药应在火炮停射之前传送到火炮;(3)药筒壳通过供弹装置返回到弹箱。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供弹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贮弹链、转换位置和换向门,以使药筒壳在供弹装置反向运动中能临时贮存。  相似文献   

9.
校正火炮传动装置中心线是火炮装配与维修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火炮传动装置中心线测量校正过程繁琐、精度低等问题,基于数码传感器和DSP技术,研制了火炮数字式中心线校正装置,可以直接显示被测部件应加减调整垫的厚度,测量过程简单方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经试用证明明显加快了装配和维修的进度,提高了校正精度。该装置经简单的改装就可应用于其他车辆的装配和维修,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与MK45型127/54火炮装置连成一体的炮侧安装的旋转弹体导弹(RAM)发射装置,一体化的火炮-导弹系统能使导弹系统和火炮系统同时跟踪,同时,通过软件系统使舰艇的防御系统按照要求对所用武器系统自动排序。还可以利用侧面安装的导弹发射装置发射干扰弹、假目标弹和照明弹。  相似文献   

11.
发条簧式平衡机是一种性能先进的动态平衡机,满足了现代自动火炮高发射率、高精度和轻型化的要求。以100mm舰炮为例,对发条簧式平衡机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型平衡机在动态和静态时对火炮的影响规律。探讨平衡机设计思想和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舰炮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该型舰炮的弹炮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该型舰炮发射时,弹炮耦合对弹丸初速的影响和计及弹丸作用时对身管后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某型舰炮采用内能源转管自动机,弹鼓式供弹系统,本文利用CAD仿真软件,建立其供弹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模拟舰炮实际工作时受冲击的过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弹鼓角速度、扭矩曲线和齿轮之间的啮合力曲线,为该舰炮供弹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弹鼓阻力矩及运动状态测试系统、弹鼓运动控制系统、炮弹运动及加速度存储测试系统、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搭建弹鼓运动阻力检测装置。通过弹鼓运动阻力参数检测装置对射击过程中弹鼓运动速度、输入扭矩等参数进行采样测试,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单管舰炮与双管舰炮测量距离和方向法试射的方法近似相同,单管舰炮一般以最大发射率连续发射k发炮弹作为1组进行射击,以形成近似双管舰炮齐射的效果。本文充分考虑1组射击中几发弹着的时间间隔所造成的误差,系统地提出了单管舰炮测量距离和方位法试射精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在某舰炮炮架模型和后坐阻力条件下,综合参与系数、有效质量等因素确定了炮架的固有频率阶数,得到具有显著影响的频率阶数及其振型。对炮架受到后坐阻力激励时的瞬态模态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最大应力点、最大变形点、最大支反力点等随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较传统静力分析高出1倍左右.对需要重点关注的4阶振型及其振动动能进行剖析,明确沿后坐阻力方向振动的第3阶振型是炮架的主要振动形式。炮架振动过程能量变化表明,后坐阻力激励的过程也是炮架内部应变能、动能不断耗能的过程,后坐阻力传递到甲板基座存在衰减;支反力沿圆周方向非均布分布,存在四处支反力最大部位。  相似文献   

16.
新型模块化舰炮和自动弹药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斗舰艇的火炮弹药贮存在弹药贮存架上。从这些架上卸下弹药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且费时较多的工作。随着各种弹药的重量和体积逐渐增加,要满足不同的作战要求就需要自动装卸装置。自动装置类似于人工供弹装置,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海军》报道,英国皇家军械局已于近期公布了地平线新一代通用型护卫舰的中口径舰炮的有关细节,此举拉开了与意大利奥托布雷达公司(以其新型127mm/54轻量型舰炮投标)一争高下的序幕。地平线护卫舰计划的中口径舰炮为一非开发性项目,其主要要求是采用5in/127mm的火炮系统,包括舰炮本体、控制系统、自动化弹仓、扬弹机构和供输弹系统、计算机系统和适用弹药等。早在1998年2月,皇家军械局/美国联合防御公司,意大利奥托布雷达公司等就已投标。最后决标预定在1999年上半年进行。据英国皇家军械局宣称,它所提出的Mk45型地平线火炮武…  相似文献   

18.
战舰弹药库中火炮弹药存放在储存架上,从架上取下弹药慢而费力。为了满足多种交战情况的需要,将使用各种弹药。未来的弹药会更大更重,这就需要实现弹药的自动转动。自动装置能快速、有效、强力和有条不紊地动作,与人工操作运弹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建立两维欧拉—拉格朗日模型以研究抛射体发射过程对其内部电子芯片的冲击及其机理。该模型计入了火药燃烧的两相流动、抛射体结构运动及流固相互作用,其中火药的固体相和气体相分别采用了线性和指数状态方程描述。通过数值结果分析了以位移、弹口速度、加速度表征的抛射体过程中的冲击响应,并讨论了火药比能对抛射体的加速度冲击及对其内部电子芯片的冲击的影响规律。该模拟方法也可供船用智能火炮系统抗冲击分析及船上电子设备生存能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建立两维欧拉—拉格朗日模型以研究抛射体发射过程对其内部电子芯片的冲击及其机理。该模型计入了火药燃烧的两相流动、抛射体结构运动及流固相互作用,其中火药的固体相和气体相分别采用了线性和指数状态方程描述。通过数值结果分析了以位移、弹口速度、加速度表征的抛射体过程中的冲击响应,并讨论了火药比能对抛射体的加速度冲击及对其内部电子芯片的冲击的影响规律。该模拟方法也可供船用智能火炮系统抗冲击分析及船上电子设备生存能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