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铁路工程平面控制网是典型的带状网,一般采用卫星定位方法建立。《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要求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进行平差,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要求利用构成同步观测环的基线边参加CPI构网平差,以增强CPI控制网的图形强度,两规范中的说法有明显的矛盾。以某铁路CPI控制网为例,对独立基线构网与加入同步观测环的基线边构网进行平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平差坐标成果差异不大,均满足工程需要,但平差后精度评定有所差异,加入同步环的基线边构网平差结果精度为独立基线构网的1.4倍,独立基线构网精度评定更为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2.
以新建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复测数据为基础,介绍现有客运专线基础控制网CPI平面网复测平差和现有双限差方法进行CPI控制网复测点位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多限差方法进行CPI控制网复测的点位稳定性分析新方法,可探测出CPI复测网中不稳定的CPI控制点。最后,对双限差和多限差两种方法得到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方法可探测出双限差法无法发现的不稳定点,研究结果对CPI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京沈客运专线CPI级精密控制测量为例,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铁路精密控制测量进行试验。在CPI控制网重复基线、异步环闭合差、坐标重复性、相邻点坐标差之差、相对精度等方面,北斗系统与GP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斗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平面精度可以满足CPI的精度要求,与GPS定位精度相当,说明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高铁精密控制测量可行。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与工程控制哟常遇到的高标,双锥标等建议采用念观测方法,对偏心观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于城市与工程控制网建议采用短距离的偏心观测方法,有利于提高偏心观测的精度并方例偏心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哈大客运专线桥涵基础沉降观测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铁路桥涵工后系统的沉降动态观测、实测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评价桥涵基础最终沉降完成时间,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针对沉降观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经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哈大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基础进行的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的分析与评估,采用曲线分析方法进行的曲线拟合,得出如下结论:双曲线拟合结果符合运粮河特大桥工程实际情况;易采用不锈钢螺旋式观测标志,4个观测标志点应分别设于墩身两侧四角处;采用同一仪器和观测方法定期对水准点进行复测,至少保证一个CPI或CPII点,可以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以德大新建铁路工程GPS-CPI控制网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GPS-CPI工程控制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基于TGO软件按观测时段实现基线处理与质量检核,采用CosaGPS软件实现网平差处理及精度分析。通过对整网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铁路工程GPS-CPI控制网中,各CPI控制点的平面点位精度在x方向上优于0.75 cm,y方向上优于0.70 cm,点位精度优于0.90 c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优于0.94″,约束平差后的最弱边长相对精度为3.60×10-6,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汉江特大桥控制网应用GPS观测的成果,并同导线网的观测成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高速列车安全和平稳的运行,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平顺性和路基(桥梁)的稳定性必须达到极高的技术标准,这决定了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监测的重要意义。沉降观测数据是复杂的、海量的,只有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保障高速铁路的顺利建设。文章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生产全过程进行工序分解,设置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可靠性与观测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对需考虑可靠性的控制网络设计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铁2号线车辆交流传动系统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磁链观测、解耦电路、频率补偿等方面对上海地铁2号线车辆交流传动矢量控制系统独特之处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同时矢量控制方法进行由浅入深的比较性分析,以了解地铁2号线车辆主传动系统矢量控制框图各环节基本功能及主要原理,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结合京津城际轨道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和变形观测进行阐述,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进行分析和总结,京津城际轨道工程软土路基基础采用CFG桩和PHC管桩处理,对软土路基进行了沉降、稳定观测.观测统计表明,对软基进行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工程质量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  相似文献   

12.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在秦沈客运专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修建类似铁路提供参考和经验。 研究方法:结合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情况,详细分析并确定了适合客运专线软土及松软土路基的设计计算基本程序;探讨了沉降观测方法、观测精度、频率及由实测的沉降资料进行未来沉降预测的方法。 研究结果:提出了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及动态设计的基本步骤。 研究结论:运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能够对路基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进行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鹏 《铁道勘察》2015,(2):24-27
探讨斜轴圆柱投影处理方法:对高斯投影(横切圆柱投影)进行旋转,使圆柱投影的切线方向接近线路走向,缓解投影长度变形的影响。采用Visual Studio 2008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斜轴圆柱投影数据处理软件,并以郑徐客专CPI级控制网为算例进行分析。对于铁路工程控制网,在缓解投影变形方面,斜轴圆柱投影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静态测量模式在铁路控制测量中的适用性,利用基线重复性指标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指标,基于连盐铁路控制网24 h连续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基线向量实测精度。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进行静态测量,可以满足铁路五等测量精度要求;若结合GPS观测数据,能够有效提高静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增加观测时段长度,可以降低固定误差,但对比例误差的影响不明显。建议使用商用软件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观测数据进行铁路控制测量时,将基线长度控制在15 km以内。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京津城际轨道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和变形观测进行阐述,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进行分析和总结。观测统计表明,通过对软基进行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工程质量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南开大学科技大厦沉降观测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利 《铁道勘察》2007,33(2):14-16
介绍南开大学科技大厦主楼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和观测流程,对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沉降量、沉降速率及其趋势分析,“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等沉降曲线与累计沉降量分析,并对沉降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分析了桥梁施工边角网中边角观测元素的合理选择问题,给出了几种常见桥梁施工产面控制网图形。当在观测了所有边长的条件下,其应加测的最优角度;当在观测了所有角度条件下,其应加测的最优边长,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悬臂浇筑连续梁线形控制综合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京沪高铁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对悬臂浇筑梁线形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平面与高程控制、支架及挂篮挠度控制、梁体线形预测及监控、基础沉降变形观测、梁顶六面坡控制等线形控制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可靠性与观测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对需考虑可靠性的控制网设计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斌 《铁道勘察》2020,(3):17-21
为了确保隧道贯通前CPⅡ分段建网的精度,保障隧道的顺利施工,以格库铁路阿尔金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高精度陀螺全站仪对洞内CPⅡ平面控制网加测多条陀螺边,并提出了陀螺定向精度观测精度内检核、多条陀螺边定向复核的方法,对陀螺定向边位置的选择、陀螺方位角观测中误差、陀螺方位角观测值的应用区间进行探讨。应用高精度陀螺定向成果对比分析洞内CPⅡ分段控制网成果,从理论上探讨了加测陀螺边对CPⅡ控制网贯通预计精度的影响,解决了隧道贯通前CPⅡ平面控制网精度无法验证的问题,确保了CPⅡ分段建网的精度,总结出一套高精度陀螺全站仪在长大铁路隧道CPⅡ平面控制网分段建网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其中包括陀螺定向边间距约2 km、陀螺定向边采用对向观测、每测站数不小于4测回且观测方向平均测角中误差应小于仪器精度(3.6″)、依据陀螺观测计算方位角与导线推算方位角较差值并将成果应用划为三个应用区间、依据陀螺定向观测精度变换权重降低贯通预计值、优化约束平差计算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